- 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袁嘉麗 劉永琦主編
- 777字
- 2023-08-15 17:48:55
一、抗原的異物性和理化性質
(一)異物性
異物性是指抗原物質與機體自身正常組織細胞成分在化學組成和結構上存在差異。抗原與機體的親緣關系越遠,組織結構差異越大,異物性越強,免疫原性就越強,如細菌、病毒等病原生物、破傷風抗毒素等動物蛋白制劑對人是異物,免疫原性強;雞卵蛋白對鴨免疫原性弱,對哺乳動物則免疫原性強。同一種屬,不同個體的細胞也存在異物性,如A型血紅細胞(表面為A型凝集原)對B型血的人免疫原性強。自身組織細胞因感染、損傷或突變與正常組織細胞存在差異時也具有了異物性;自身的某些組織細胞在胚胎時期因免疫細胞未與之接觸,沒有誘導特異性的免疫耐受,這樣的物質免疫系統也將其視作異物,具有免疫原性。
(二)理化性質
1.分子大小 分子量大的物質具有較多的抗原表位,而且不易被降解和清除,能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統引起免疫應答。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質,其分子量常在10kD以上。通常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強。
2.化學組成和結構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免疫原性并不強,如明膠分子量達100kD,但由直鏈氨基酸組成,在體內容易降解為小分子物質,這說明抗原的免疫原性不僅取決于分子量,還取決于其化學組成和結構。抗原的化學組成越復雜,免疫原性越強。抗原分子結構的復雜性是由氨基酸和單糖的類型及空間構型等決定,例如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較高的蛋白質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通常蛋白質免疫原性較強,多糖次之,核酸和脂類免疫原性較弱。
3.分子構象及易接近性 分子構象指抗原分子中某些特殊化學基團的三維空間結構。分子構象決定該抗原分子能否與相應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互補結合,從而啟動免疫應答。易接近性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學基團與淋巴細胞表面相應抗原受體相互接近的難易程度。
4.物理狀態 聚合狀態的蛋白質較其單體免疫原性強,顆粒性抗原較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強。將免疫原性弱的物質吸附在顆粒物質表面或組裝為顆粒狀物質,可顯著增強其免疫原性。
- 方劑學(供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藥學等專業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皮膚性病學(第2版)
- 中醫外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臨床麻醉學理論與實踐
- 婦產科學(第2版)
- 婦產科手冊(第2版)
- 急危重癥護理學(第3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升本)規劃教材)
- 皮膚性病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本共用)規劃教材)
- 安寧療護(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醫學派概要(中醫師承系列教材)
- 醫患溝通技能(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藥物重整
- 兒童物理治療學
- 中藥藥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醫醫案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