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軒在餐廳一邊吃著飯,一邊思考著材料的事情。
目前九州研制的小型反應堆與正常核電站的設計理念不同,核電站因為不考慮體型,追求的是發電量,成本,還有安全性。
所以核電站內的燃料豐度,也就是裂變元素的濃度一般都不會超過百分之十,堆芯處的壓力不是很大,保護層也是由厚重的鋼筋水泥澆筑的。
小型反應堆各項都要兼顧,也就意味著勢必要放棄掉一些東西。
例如西洋的核潛艇,核動力航母上裝得都屬于比較小的反應堆,這種反應堆為了提升功率,堆芯處的燃料豐度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但輻射強度和壓力自然就高了,所以也就有更厚的合金保護層。
雖然相比較核電站的體積自然算小的,但比起玲瓏反應堆,它的功率要大的多,體積也更大。
藍星如今在科研方面只有西洋能與九州并駕齊驅,兩國都各有優勢,特種合金,就是西洋的優勢,他們的核動力航母要比九州起步早了近百年,積攢下的優勢不是說趕上就能趕上的。
林軒還在埋頭苦思,突然聽到餐廳電視上傳來的新聞播報。
“這里插播一條簡訊,就在剛剛,西洋科技部宣布其在特種鋼上又取得了大的突破,最新研究的T001號特種鋼在抗壓強度與抗輻射性上都要遠超之前的S975,測試的表現數據西洋科技部尚未公布。”
同在餐廳吃飯的其他研究干員聞言全都坐直了身體,其中一名干員見新聞后續沒有詳細介紹,就將電視換到了海外頻道。
鋼作為適用范圍最廣的金屬材料,價格相當親民,比起不少珍貴合金來說各國都更愿意研究它,畢竟鈦合金再好,一塊板子家底抽干,而鋼材只要提升屬性,就約等于直接提升收益。
此時西洋電視臺正在直播采訪他們特種合金的研發團隊,因為沒有字幕,林軒的口語又差,研發團隊的人說話全都帶著一股牛仔味,林軒聽了半天也沒聽明白什么。
他只聽懂了一句,“領先九州五十年。”
“好好好,我這就去抄!”林軒三兩口把飯菜全部扒拉到了肚子里,然后準備回宿舍補覺恢復精神。
他這次不但要弄到這個特種鋼的生產流程,還要比他們的強才行,一般新啟用編號的產品與其他編號的同類型產品本質上有一定區別。
而T001號也就意味著是第一代,絕對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
回到宿舍的林軒泡了一杯安神茶,噸噸噸一口氣喝光,躺到床上就開始睡覺,這兩天能力用的又有些頻繁,高強度的使用精神力也就意味著很高的睡眠質量。
林軒倒頭就睡,醒來時已經到了深夜。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正是中午。
“T001號特種鋼未來會有所改進嗎?”林軒閉上了眼睛,他不敢將問題拉的太遙遠,真要往后迭代幾次說不準就是多少年了,能拿到他們初代的生產流程和對于未來改進的想法林軒就滿意了。
他的意識跨過長長的隧道,出現在一片莊園之中,一群西裝革履的研究員正在其中的一間會議室中開會,此刻是未來多久林軒不清楚,但主持會議的那名研究員林軒在新聞上見過,他的變化并不大。
他們說的話林軒聽不明白,但每個人桌前放著的稿子,以及會議室投影上的標題他能看得懂。
“T型號特種鋼生產流程優化研討。”
這次研討會除了他們項目組本身的人,另外貌似還有負責生產的廠家,以及派來協助研究的人共同參與。
內容是對于原有的流程和材料進行優化,無論是要求和步驟在稿子上都極盡詳細,至于他們展望的未來則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價值,都是一些猜想。
切斷了觀察,林軒睜開了眼睛,西洋的這個T001采用的真空感應熔煉法,以高碳鋼為原料,在控制原本碳含量基礎上又添加了幾種合金,數據林軒記得很清楚,但空天司中并沒有真空熔煉機。
如果想要實驗的話,得去其他地方借,比如監天司。
好在今時不同往日,自己也不在是監天司里的小透明,如今他攻克碳納米管量產最后難關的消息已經在各大科研機構內部傳開了,想借一間實驗室用還是挺簡單的。
第二天一早。
“喂,楊部長,我有實驗需要用到真空熔煉機,您能不能給監天司的人打個招呼,借我用幾天?”林軒最先想到的當然是給楊部長打電話求助。
九州各個研究機構的研究都有偏向,科研設備也五花八門,所以借實驗室這種事也時有發生,結果自然不出預料,監天司爽快的答應了。
林軒開始整理昨晚上看到的數據以及熔煉的具體流程,實操與理論很難沒有出入,林軒已經做好了多次實驗的準備,只要能趕在登月集訓之前將西洋的T型一代特種鋼做出來他就很滿意了。
收拾完資料的他乘車一路進了盛京城,剛到了盛京大學的門口,就發現郭昌領著另外兩名研究干員在校門口等著自己。
郭昌見到林軒未語先笑,“哈哈哈,小林……林博士,又見面了!”
另外兩人原來與林軒也都同為碳納米管項目組的研究人員,兩人也跟著郭昌對林軒一頓奉承。
“郭導還是喜歡開玩笑,在您面前我怎么敢稱博士。”林軒走了上去,他不用想都知道這幾個人現在想的是什么。
碳納米管的大規模生產制備被自己解決了,把自己踢走后,紡織原本是他們的最后一道難題,結果卻被自己截胡了。
原本最掙錢的是作為專家去各個工廠指導生產,但現在這些跟郭昌可就沒關系了,眼看著嘴邊的肥肉飛走了,他怎么可能受得了。
林軒在解決紡織問題后,直接將具體的生產步驟遞交給了九州科技署,由各個研究機構學習后指導工廠生產。
結果郭昌小組作為九州對于碳納米管研究最深的小組,反而沒有得到這次機會,哪怕他們主動去找科技署申請都被拒絕了,仿佛事情在一瞬間就與他們沒有關系了。
原本已經通過審批的研究經費也因為紡織難題不存在而杳無音信,最近他們過得可謂是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