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 一個偉大王朝的誕生和衰敗
- 是他釀就春色
- 6110字
- 2023-05-27 02:32:37
這個朱厚照啊可有意思,被后事號稱頭號玩家,不住皇宮住豹房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號錦堂老人,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年號正德。,
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他即位后,于正德三年(1508年)設立豹房,傳統觀點認為是個人享樂的據點,而當代學者更傾向于認為這是他抑制文官、掌控朝綱的總部。起初,他寵信以劉瑾為首的宦官馬永成、丘聚、谷大用、張永等八人,時稱之為“八虎”。正德五年(1510年),朱厚照誅殺劉瑾,此后日益寵信錢寧、江彬。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至十四年(1519年)二月,朱厚照不顧大臣們的反對,一連四次出巡。朱厚照還曾化名朱壽,自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并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領兵抵御蒙古侵擾,取得應州之戰的勝利,成為最后一位御駕親征的明朝皇帝。除此之外,他對藏族、蒙古族、阿拉伯、葡萄牙等文化有濃厚興趣,通曉多種語言,自封大慶法王、沙吉·敖蘭、蘇萊曼國王等稱號。他在位時,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寧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奪位,均被平息。
朱厚照生母為張皇后,生于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1491年10月26日)。兩歲時即被立為皇太子。由于明孝宗一生只寵愛張皇后,而張皇后只為其生了兩個兒子,次子朱厚煒早夭,因此武宗自小就被寵愛,而且少年的武宗非常聰明,老師教他的東西總是能很快學會,按理說他應該成為一個很好的皇帝,但是周圍的太監,毀了這個聰明的孩子。
東宮隨侍太監中以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稱為“八黨”,后又號作“八虎”。他們橫行無忌,利用皇帝的寵愛,肆意排擠反對他們的大臣,朝中內閣只有李東陽與焦芳二人。為討武宗歡樂,每天都進獻鷹犬、歌舞、角抵等戲,當時的東宮被人們戲稱為“百戲場”。年幼的武宗不能抵御這些東西的誘惑,于是沉溺其中。后來讓人修建豹房,整日沉溺于女色,而且武宗在豹房的寵嬖中有為數不少的孌童,學業和政事當然也就荒廢了,明武宗即位后廢除尚寢官和文書房的內官,以減少對他行動的限制。經筵日講他更是以各種借口逃脫,沒聽幾次。后來連早朝也不愿上了,為后來世宗、神宗的長期罷朝開了先河。諸位大臣輪番上奏,甚至以請辭相威脅,但皇帝依舊我行我素,大臣們也無可奈何,到了后來,只要朱厚照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大臣們干脆不再管他。但在劉瑾的引導下,武宗玩得越來越離譜。先是在宮中模仿街市的樣子建了許多店鋪,讓太監扮做老板、百姓,武宗則扮做富商,在其中取樂。又覺得不過癮,于是又模仿妓院,讓許多宮女扮做粉頭,武宗挨家進去聽曲、淫樂,后宮搞得烏煙瘴氣,急壞了當朝的大臣們,由于弘治時期政治還算清明,給武宗留下了一套非常剛正廉潔的大臣班子,這些人不顧身家性命,聯名上書請求嚴懲八虎,武宗剛剛即位,還缺乏駕馭群臣的能力,見到如此聲勢浩大的進諫,有些支持不住,想與群臣妥協,除掉八虎,但就在這時,劉瑾在皇帝面前哭訴使武宗心又軟了下來,第二天他懲治了首先進諫的大臣,內閣成員謝遷、劉健以告老還鄉相威脅,但是被武宗欣然批準,群臣失去了領頭人,只好做罷。
“八虎”在戰勝了群臣之后,氣焰更加囂張,擅權跋扈。劉瑾又建立了豹房,里面藏有許多樂戶、美女供武宗日夜作樂,武宗更加肆無忌憚,劉瑾也靠著武宗的寵幸權傾朝野,但是他忽略了太監內部的爭權奪勢,最終,大太監劉瑾死于了另一個太監張永之手。劉瑾死后,后宮并沒有安定下來,又先后出了佞臣錢寧、江彬。
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乾清宮因玩燈而失火,武宗正去豹房,回顧火光沖天,竟然戲笑著說好一棚大焰火。他不滿足于在京城玩樂,于是他置國政于不顧,帶著江彬等人到處尋花問柳。他經常在夜間闖入百姓家逼令女子作陪,遇到中意的,還要帶回宮去,使得百姓怨聲載道。永平知府毛思義,貼出安民告示,說今后凡是沒有官府文書,誰敢妄稱皇上駕到,借故擾害百姓的,一律嚴懲不貸。這竟觸怒了武宗,下令將毛思義逮捕下獄。一次武宗來到一個小店,看上了老板的妹妹鳳兒,于是就納鳳兒為妃,并封鳳兒的哥哥做官。誰知鳳兒福薄,在返京途中就死了,武宗非常悲痛。但不久之后,他又看上了一個樂工(當時的職業演員)劉氏,于是又納劉氏為妃,而且對劉氏寵愛至極,后宮都將劉氏稱為劉娘娘。明武宗不顧朝臣的極力反對而沉湎于玩樂,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八虎”的蠱惑。“八虎”是指八個太監,包括劉瑾、張永、馬永成、高鳳等人,其中以劉瑾為首。劉瑾為人陰險狡猾,想方設法鼓動武宗玩樂,每天進奉鷹犬狐兔,還偷偷帶武宗出去逛,哄著武宗高興,因此很受武宗的寵信,并逐漸掌握了大權,總以各種名義逼迫別人向他進貢,沒有錢財禮品的,就會立刻被他逼死,朝廷中無人不恨,無人不怕,卻又只好順從,人稱“立地皇帝”。
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的心思已是禁城的高墻所擋不住了。他離開了禁城,住進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豹房并非是武宗的創建,是貴族豢養虎豹等猛獸以供玩樂的地方,朱厚照的豹房新宅始修于正德二年,至正德七年共添造房屋200余間,耗銀24萬余兩。其實豹房新宅并非養豹之所,又非一般意義上單純游幸的離宮,實為武宗居住和處理朝政之地,有人就認為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軍事總部。豹房新宅多構密室,有如迷宮,又建有妓院、校場、佛寺,甚至養了許多動物,武宗曾買來大量猛獸試驗,發現豹子最為兇猛,因此多養豹子。武宗每日廣招樂妓承應,荒淫無度。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宮中元宵節放煙花,不慎失火,殃及宮中重地乾清宮。乾清宮是內廷三殿之首,象征著皇帝的權力和尊貴的地位。武宗見火起,下令撲救,跑到了豹房回頭對左右說:“好一棚大煙火啊。”
武宗在宮廷中日為“嬖佞盤結左右”,他慷慨地封男寵為“義子”,賜姓朱,為他們起造豪華府第,允許他們參與政治活動,甚至掌握軍權。其“義子”錢寧、江彬等氣焰都很囂張,恃寵干預朝政,權勢炙手可熱。在這些男寵中,江彬、許泰都以勇武善戰見賞于武宗,以至武宗與之“出入豹房,同臥起”,愛幸有加。
錢寧,因幼時被賣與太監錢能而改姓錢。狡詰猾巧,善射,深為尚武的武宗所喜歡。豹房新宅的建設,錢寧出力甚多。據說武宗在豹房常醉枕錢寧而臥,百官候朝久不得見,只要看到錢寧懶散地出來,就知道皇帝也快出來了。江彬,本是名邊將,驍勇異常。在鎮壓劉六、劉七起義時,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更是射中面門,但他毫無懼意,拔之再戰。因軍功覲見時,他于御前大談兵法,深合武宗意,遂被留在身邊。有一次,武宗在豹房內戲耍老虎。誰知平日溫順的老虎突然性情大發,直撲武宗。武宗忙呼身旁的錢寧救駕,錢寧畏懼不前,倒是江彬及時將老虎制服。武宗雖然嘴上逞能說“吾自足辦,安用爾”,心里卻十分感激。此后,江彬逐漸取代錢寧而得寵。江彬推薦萬全都指揮李琮、陜西都指揮神周有勇略,并召侍豹房,同樣賜他們國姓,收為義兒。
正德五年(1510)六月,武宗自稱“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讓有司鑄印。正德七年(1512),武宗賜義子一百二十七人,皆姓朱;旋又增建豹房。
武宗更是毀京城中豹房西側的鳴玉、積慶二坊(今廠橋、西四地區)民居,大肆營建“義子府”,供江彬等人居住。江彬深恐錢寧害己,遂向武宗吹噓邊軍如何英武善戰,引誘武宗將邊軍與京軍互調,借以自固。明朝祖制,邊軍、京軍不許互調。因為如果邊軍弱,蒙古就會入侵;京軍弱,邊軍就會成為禍患,這是為加強皇權著想的制度。武宗不顧大臣的激烈反對,打破祖制調邊軍入京,設東、西官廳,由江彬、許泰統帥。不僅如此,江彬更是鼓動武宗離開京城到西北游幸。這對于一向以雄武自居的武宗頗有吸引力,因為他一直夢想著能在廣闊的草原上一展雄姿,開創不世之業。江彬還告訴他那里多美婦,自然更增加了武宗的興致。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一行浩浩蕩蕩來到宣府,營建“鎮國府”。并為自己更名朱壽,后來自己又加封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亙古以來,還沒有哪個皇帝自降身份又為自己稱臣的,真是視國事朝政為兒戲。《明史·武宗本紀》就說他“然耽樂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武宗非常喜歡宣府的鎮國府,甚至稱那里為“家里”。正德十三年(1518年)立春,武宗在宣府,照例要舉行迎春儀式。以往的迎春儀式中,用竹木扎成架子,上面排放些吉祥圖案,進獻給皇帝,謂之“進春”。這一次,武宗親自設計迎春儀式,花樣百出。武宗命人準備了數十輛馬車,上面滿載婦女與和尚。行進之時,婦女手中的彩球就和和尚的光頭相互撞擊,彩球紛紛落下。這次迎春儀式,武宗始終興高采烈,對自己的杰作甚感得意。在江彬的鼓動下,武宗下令大肆修繕鎮國府,并將豹房內珍寶、婦女運來,填充鎮國府,似乎有常駐宣府的意思。武宗之所以有此打算,是與他尚武、想立邊功密不可分的。宣府,是北邊重要的軍鎮,也是抵御蒙古軍隊入侵的第一道防線。武宗在內心里仰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武功,盼望著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立下赫赫軍功。而且,在宣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再也不用聽大臣們喋喋不休的勸諫。他下令大臣一律不許來宣府,只有豹房的親隨可以隨時出入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蒙古小王子叩關來襲。朱厚照大為興奮,火速回京布置親征。其時距土木堡之變不到七十年,朝臣聽到“親征”二字不禁神經過敏。于是又是一輪的規勸、教訓,甚至威脅,但朱厚照決不愿意放過這次實戰機會,終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統兵出戰。作為懲罰,他不給任何一個文官隨駕的榮幸。
此戰中,朱厚照體現出了不凡的軍事天賦,首先派少量部隊引蛇出洞,牽制住敵軍主力部隊,再不斷增加兵力來消耗敵軍的銳氣。整個戰事持續了好幾天,最終以小王子敗退告終。這場戰役使得明帝國北方邊境暫時安定了一段時間。
南巡作樂,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久懷異志、陰謀作亂的江西寧王朱宸濠殺死朝廷命官,率眾起兵作亂。朱厚照找到借口,再次御駕親征。為圖個耳根清凈,下旨“再言之,極刑”。群臣已經領教了皇帝的執拗,自己也精疲力竭,只好隨他去了。
同年八月二十二日,朱厚照率領大軍從北京出發。按慣例出師是不能帶內眷的,朱厚照和他寵愛的劉娘娘相約在潞河會面。劉娘娘相贈一簪,以為信物——如此看來,這皇帝老爺確實有點兒浪漫。孰料朱厚照縱馬過盧溝橋時把簪子顛掉了,遂按兵不行,大索三日不得。如此領兵,簡直是兒戲。
八月二十六日后,大軍走到涿州,卻傳來了再壞不過的消息——南贛巡撫王陽明絲毫不懂得體察圣意,居然不等朝廷降旨就率軍征討,三下五去二就把不爭氣的寧王活捉。厚照聞報跌足不已。叛賊已平,還親什么征呀?但朱厚照自有他的鬼聰明,他隱匿捷報,繼續南行。軍至臨清,依約派中使去接劉娘娘,但劉美人不見信簪,辭謝說:“不見簪,不信,不敢赴。”武宗見美人心切,沒有辦法,便獨自乘舸晝夜兼行,親自迎接美人。
十二月一日,武宗抵達揚州府。第二天,武宗率領數人騎馬在府城西打獵,從此,天天出去打獵。眾臣進諫無效,便請劉美人出面,終于勸住了好玩成性的皇帝。十二月十八日,明武宗親自前往妓院檢閱各位妓女,一時花粉價格暴漲,妓女身價倍增。
這一鬧足足八個多月。王陽明早在六個月前就把寧王押到了南京,苦求皇上受俘,朱厚照一概不準。最后王陽明終于福至心靈,重新報捷說所有功勞全是大將軍朱壽先生的,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他身邊的一干功臣,才能迅速平亂,自己親冒矢石、大戰鄱陽的事跡自然一字不提。這一本遞進去,旋即準奏。
受俘之后,朱厚照總算勉強同意北返。走了一陣子,又突發奇想:要把寧王放回去再作亂,由自己親手擒回。臣下聞之如五雷轟頂,勸諫的話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疾發而崩回程路上,武宗游鎮江,登金山,自瓜洲過長江。正德十五年九月,經清江浦,武宗見水上風景優美,魚翔淺底,頓起漁夫之興,便自駕小船捕魚玩耍。結果,提網時見魚多,武宗大樂,盡力拖拉,使船體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明武宗在北京長大,不懂游水,入水后手忙腳亂,一陣亂撲騰,親侍們雖然把他救起,但水嗆入肺,加之惶恐驚悸,身體便每況愈下了。也可能他是受驚之后,加上秋日著涼,引發了肺炎。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武宗一行才回到北京。正月十四日,武宗仍舊強撐,在南郊主持大祀禮。行初獻禮時,武宗皇帝下拜天地,忽然口吐鮮血,癱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大禮不得不終止。三月十四日,武宗已處于彌留狀態,他對司禮監太監說:“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言畢崩駕于豹房,時年三十一歲。這也就是為啥叫他大明頭號玩家了,
政治上任用宰輔
內閣首輔劉健、一品大學士謝遷、內閣首輔李東陽、華蓋殿大學士焦芳、文淵閣大學士王鏊、太保兼內閣首輔楊廷和、左副都御史劉宇、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曹元、光祿大夫兼太子少師梁儲、劉忠、內閣首輔費宏、內閣首輔楊一清、靳貴、蔣冕、東閣大學士毛紀。
任用邊臣王瓊、陳九疇、安國、王守仁、楊一清
任用寵臣
錢寧、江彬、寫亦虎仙、于永、星吉班丹,羅竹班卓、喇嘛乩竹,三竹拾刺、火者亞三、劉允
任用太監
八虎:掌司禮監秉筆太監劉瑾、總神機營張永、提督西廠谷大用、提督東廠馬永成、提督東廠丘聚、羅祥、總三千營魏彬、司禮監太監高鳳。
御馬太監張忠、太監吳經
經濟上明代中后期,救災機制建設趨于完善,急賑、報災、勘災到賑濟、撫恤,基本形成一套較為嚴格的因對抗全球氣候變化而產生的天災救災程序。正德水災賑災迅速有力,萬歷水災賑災遲緩不力。正德水災發生后在巡撫秦金的領導下,由布政司、按察司派遣各道守巡、管糧、撫民等官“親詣被災州縣查勘極貧軍民受害之家量給倉糧賑濟安插”,“量給倉糧賑濟安插”,說明當時已有急賑舉措。能夠組織急賑,一方面說明地方官對救災的高度重視、組織有力,另一方面說明尚有辦法和渠道獲得救災錢糧。在吳廷舉受命總理湖廣賑務之前,巡撫秦金組織和領導了湖廣的急賑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災情的惡化與蔓延,罕有大面積嚴重饑荒。
軍事上武宗雖然不入大內,但是仍時常上朝聽政,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不愿上朝時,就通過司禮監傳達自己的圣旨,命內閣執行。即使他遠在宣府的時候,還是特別強調雖然大臣不許前來,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許少地送到宣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武宗終于盼到了一顯身手的機會。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關來襲,武宗非常高興,親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戰一場,即“應州之戰”。這場戰斗十分激烈,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見狀親自率領一軍援救,才使得明軍解圍。雙方大小百余戰,期間武宗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最后,小王子自度難以取勝,引兵西去,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想明英宗當年率20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蒙古軍的俘虜,而此次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此后蒙古兵長時間內不敢內犯便是這次戰斗的直接結果。而且在這場戰斗中,武宗親為指揮布置,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應州之役,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
正德十三年,土魯番犯肅州。守臣陳九疇因遺卜六王彩幣,使乘虛襲破土魯番三城,殺擄以萬計。以至于朱厚熜常與大臣傳唱明武宗事跡:“于時兵何卒辦,將何卒良,至今人有傳其事者,可為訓乎”,“皇高祖考歲一巡邊,皇兄亦圣威遠震彼,乃今內逆欺,外賊侮,可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