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第2版)
- 劉寶紅
- 1757字
- 2023-06-28 16:26:46
給讀者的話
2015年寫《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第1版時,我剛結束了在北美的職業人生涯,對中國本土企業尚欠深刻了解。第1版雖然有清晰的方法論,但結構不夠嚴謹,有些看法也不夠成熟、全面。其后幾次想重寫,結果每每開筆,就發現前端防雜、后端減重、中間治亂的內容實在太多了,寫著寫著就寫成了三本專門的書,其中兩本是關于計劃的,一本是聚焦重資產的:
? 《供應鏈的三道防線:需求預測、庫存計劃、供應鏈執行》(第2版)聚焦計劃的“七分管理”,主要是打通銷售和運營協調流程,整合最佳的歷史經驗和對未來的最佳預判,制訂準確度最高的計劃,這是避免大錯特錯的關鍵。
? 《需求預測和庫存計劃:一個實踐者的角度》聚焦計劃的“三分技術”,介紹需求預測、庫存計劃的常見數據模型,確保在可重復性高的業務環境下,計劃能做到精益求精,盡量提高客服水平,同時控制整體庫存和運營成本。
? 《供應鏈管理:重資產到輕資產的解決方案》總結了歐美企業走過的輕資產之路,旨在提醒我們的企業,雖然垂直整合的重資產之路增加了我們的管控力度,但我們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比如需求單一,規模效益不足;長期競爭不充分,能力必然退化。如果增速放緩,這些問題會更加難對付。解決方案就是外包非核心業務,走輕資產之路。而外包又需要提高選擇和管理供應商的能力。
這三本書在特定的話題上,都超越了本書的第1版,它們更詳細、更全面,也更具操作性。但是,本書第1版還在廣泛流傳,因為它有存在的價值:它提綱挈領,在企業層面為改善供應鏈績效提供了整體思路,幫助企業達成跨職能、跨層級的共識。假如你是企業老總或者供應鏈的負責人,想讓銷售、市場、產品、研發團隊深度參與供應鏈績效的改進,這本書的思路就是你要解釋給他們的。
但是,第1版遠非完善。比如當時我更多是看到了問題,對解決方案理解不夠;當時主要是針對制造業的,而對電商、貿易、新零售和其他服務行業涉足不多。當時國有企業正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民營企業的領導者還以“草莽”出身者為主,思路轉變很重要;離第1版出版過去快10年了,我們的企業變得更大也更正規,管理能力也大為不同,但僅有思路轉變還不夠,還要有落地執行來配套。
于是我下定決心寫第2版。
整個寫作過程意想不到地艱辛,因為大多數內容在三本專門的書中已詳細覆蓋,現在要提綱挈領地總結、提高,并處理好和其他幾本書的關系,挑戰很大。我盡量從宏觀層面來闡述,兼顧運營層面,但鑒于完整性,有些基本概念會重復,有些章節會引自其他三本專著,如果你已經讀過了,就當作回顧和總結。畢竟,我們很少能學習一次就真正領會,而是需要多次重復。
用一位美國總統的話,就是(對新政策)要一遍又一遍地宣傳,直到老百姓看到登有新政策的報紙就順手扔到垃圾桶里,才算宣傳到位了。公司層面的供應鏈績效改進也是,它涉及產品設計、市場營銷和供應鏈各職能,其方法論需要多次解釋給銷售、設計和中高層管理者,只有大家真正理解了,才可能達成跨職能、跨層級的共識,制定和落實改進戰略。
在第2版的寫作過程中,正值全球新冠疫情肆虐,導致供應鏈出現問題。這些突發事件,作為個體能夠改變的相對有限,需要的是耐心。但在供應鏈的績效改進上,我們還是有很多可為之處的,需要有勇氣來改變。當然,我們更需要的是智慧,以便分辨哪些是要忍耐的,哪些是能改變的。
在寫第2版的時候,我參考了京東、當當、微信讀書、豆瓣等平臺上的幾百條讀者反饋,特別是對第1版不完善之處的反饋。良藥苦口,這些中肯的反饋鞭策我把第2版寫得更好。我前后花了9個多月,寫了5稿,從第1版的20萬字中精簡掉18萬字,又擴充到16萬字,到了最后,真正體會到什么是才疏學淺。力不從心之處,也只有懇請讀者見諒了。
最后,我想感謝眾多的客戶和職業經理人,沒有與他們的近距離接觸,沒有理解并幫助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本書就不可能產生。我也要感謝讀者,正是你們多年來不離不棄,才讓我有動力一直寫下去。還有機械工業出版社的編輯們,他們對文稿進行了細心的編排,不但在格式上,還有遣詞造句上,感謝他們辛苦、細致的工作。當然,作為本書的作者,我對本書全面負責,如果你有任何建議,敬請發Email或微信給我,以期后續改進。
謝謝!
劉寶紅|Bob Liu
“供應鏈管理專欄”創始人|西斯國際執行總監
www.scm-blog.com|bob.liu@scm-blog.com
1(510)456 5568(美國)|136 5127 1450(中國,微信同)
2023年2月13日于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