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第2版)
- 劉寶紅
- 1961字
- 2023-06-28 16:26:49
案例 蘋果補齊供應鏈短板
1985年,作為蘋果聯合創始人的喬布斯與CEO斯卡利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不可調和。董事會選擇支持斯卡利,于是喬布斯憤然離開蘋果。今天,在能看到的文章中,幾乎都是異口同聲地替喬布斯叫屈。其實喬布斯也沒什么委屈的,看看他的“成績單”就知道了:自蘋果上市5年以來,納斯達克大盤上漲了43%,而蘋果的股價則下跌了45%(見圖0-6)。企業存在的首要目標是回報股東,喬布斯沒法給股東回報,董事會不偏向他,讓他走人,再正常不過了。

圖0-6 蘋果股價遠不及大盤表現,1985年前的喬布斯在商業上是失敗的
資料來源:www.google.com/finance.
離開蘋果后,喬布斯創建了NeXT,開發出一款電腦,性能的好壞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因為產品成本太高,售價高達6500美元(相當于2020年的14200美元),[6]根本就沒賣掉幾臺。這只是喬布斯“流放”生涯的縮影:在整個“流放”的12年里,喬布斯不但沒賺到什么錢,反倒把原來在蘋果股票上賺的錢都貼進去了,只能說是一次又一次的商業失敗。
喬布斯在商業上的失敗,一大原因是供應鏈運營跟不上。要知道,蘋果歷來是技術驅動,一直走在技術的最前沿,有相當不錯的產品;喬布斯是個頂尖營銷專家,他能很好地定義、引導需求,有效地驅動研發來做出好產品,賣個好價錢。但是,光有好產品、好營銷還不夠,還得有一流的供應鏈運營把成本做下來,把交付做上去。
喬布斯在供應鏈的短板,或者說蘋果在供應鏈的短板,一直沒有能夠補齊,直到他遇到了庫克,也是他的繼任者。
1997年,喬布斯重回蘋果后,一大舉措就是把庫克從康柏計算機挖過來。庫克是一個供應鏈專家,在IBM、康柏歷練多年,深知如何管理供應鏈,把成本做下來,把速度做上去。之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喬布斯聚焦產品和市場,開發出一個又一個好產品,個個都注定在歷史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庫克專攻運營,打造了世界一流的供應鏈,高質量、低成本、快速地復制這些產品。蘋果的股價便一騎絕塵,蘋果也變成了世界上最值錢的公司。
庫克加盟前,蘋果的供應鏈可以說是一地雞毛,效率低下??纯此闹鞔虍a品——電腦就知道了:供應商在亞洲,組裝廠在愛爾蘭;每到年頭節下,千呼萬喚從亞洲催料,空運到歐洲;在愛爾蘭加急趕工組裝成品,再加急空運到亞洲銷售。難怪蘋果不賺錢——錢都給了航空公司。
庫克加盟后不久,就著手關閉了蘋果在美國和歐洲的工廠,把生產組裝外包給富士康。這時候,零部件供應在亞洲,生產制造在亞洲,主要的消費市場也在亞洲,整個供應鏈更緊湊,供應鏈的效率更高,整體庫存也更低。
庫克剛到蘋果時,相比于研發(產品管理)和營銷(需求管理),蘋果的供應鏈有兩個特點:①供應鏈的團隊力量很薄弱;②供應鏈和研發與營銷的集成度很低(見圖0-7的左下方)。簡單地說,當時的供應鏈就是個打雜兒的機構:研發選定供應商,供應鏈去砍價;銷售拿到訂單,供應鏈去催貨。
打鐵還需自身硬。庫克在整合蘋果的供應鏈方面的一大舉措是加強供應鏈的團隊建設,包括招聘更多的專業人士。比如2003年前后,我正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商學院就讀,校友中的中國學生,就有四五個被蘋果招去(當時學校每年的供應鏈MBA也就三四十人)。這些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擴充了供應鏈的團隊,也促進了供應鏈與研發、營銷的集成。比如早期介入產品開發,以促進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和供應鏈設計同步進行;產品開發緊密對接市場、銷售,以提高需求預測的準確度,驅動供應鏈及早響應。

圖0-7 蘋果供應鏈的演進之路
資料來源:SCM World, Apple and Amazon: Lessons for the Rest of US, November 2012.
2005年前后,得益于更加充分的資源和能力建設,蘋果供應鏈的那個圓圈更大了,而且和兩個內部客戶的集成也更緊密了。隨著iPod、iPhone和iPad的成功導入,蘋果走上了快速增長的道路,蘋果的供應鏈職能也在快速發展,供應鏈團隊的力量越來越強,和研發與營銷的集成度也越來越高。于是,蘋果也就成了我們所熟悉的蘋果:不但有好產品,而且有好運營,供應鏈成為蘋果成功的一大支柱。
人人都知道,蘋果是世界上創新能力最強的公司之一,蘋果的成功是產品的成功。但并不是人人都注意到,蘋果也成了供應鏈管理最好的公司,連續多年在Gartner的全球供應鏈25強上位居榜首。所以,就蘋果的復興來看,表面上是喬布斯的勵志故事,其實是一個完美的供應鏈案例,凸顯了供應鏈對公司的價值。
蘋果和喬布斯的歷史再次證明,光有好產品還不夠,好產品加上好供應鏈,才可能造就偉大的企業。
我們說這些,并不是說蘋果的今天要歸功于供應鏈。作為一個技術型企業,如果沒有好產品,光靠供應鏈是不可能取得并維持領先地位的,也就是說,供應鏈不是企業成功的充分條件。[7]黑莓、諾基亞就是典型的例子:黑莓在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排行榜上一度占據第4位,諾基亞更是供應鏈經典中的經典,但因為產品創新跟不上,兩者在手機行業很快就成了歷史。[8]
我們說這些,是想闡明供應鏈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構成,特別是經濟下行,企業面臨“增長陷阱”,需要在成本控制、資產回報上很快有所改善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