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弘農楊氏
- 漢帝劉協:穿越當天,董卓被殺
- Pat.Star
- 2721字
- 2023-08-02 19:52:31
宣室,東配殿。
偌大的殿內只有侍中楊琦正與太醫令脂習二人在此等候皇帝蘇醒的消息。
今日大朝會,本應該與所有內外朝官員在北掖宮門前迎接董卓的楊琦留在了宣室殿,陪伴年幼且身體剛有所恢復的皇帝。
出身弘農楊氏的楊琦與其弟楊瓚都參與到了這次刺董的謀劃之中。
只不過身為侍中的他需要一直伴隨在皇帝左右,因此具體參與到謀劃中的還是在尚書臺擔任吏曹尚書的楊瓚。
只不過楊琦也明白這其中的風險何其嚴重,在沒有確定董卓已死之前一直擔憂不已。
在得知董卓被殺之后,楊琦那顆一直懸吊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皇帝在聽到董卓被誅之后,一會大笑,一會哭泣,然后就昏倒了。
突如其來的狀況讓楊琦有些失神且慌亂,連忙讓內侍請來了太醫令脂習前來給皇帝診治。
同時,楊琦派內侍將這個消息傳給司徒兼尚書令王允、尚書仆射士孫瑞及其弟吏曹尚書楊瓚前來。
只不過到現在三人都還未出現,這也是讓楊琦有些焦急的原因所在。
好在及時趕來的太醫令脂習經過一番仔細診治后,沒有發現大的問題,只需要靜等皇帝蘇醒后服一些安神的湯藥即可恢復,這才讓楊琦定下心來。
不過,楊琦見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時辰,仍未聽到皇帝蘇醒的消息,內心充滿著焦慮。
如今董卓已除,朝堂格局必定會重新洗牌,王允與呂布作為并州鄉黨,且控制著長安城內外絕大多數的軍隊,可以說將會是朝堂上最大的勢力。
尚書仆射士孫瑞在這次誅董謀劃中作為關系人士的代表,與太尉馬日磾勢必也占有極大的份量。
雖然弘農楊氏也屬于關西著姓,但是自己家族與關東的那些士人們更加親近。
更何況他楊氏四世三公,朝中除了他和楊瓚之外,還有曾擔任過太尉的光祿大夫楊彪、謁者仆射楊眾、河南尹楊懿、原鳥擊都尉楊儒等人,可謂是自成一派。
但楊氏面臨著最大問題即是他們的力量都在朝堂之上,在地方毫無力量可以引為奧援。
原本被董卓任命的河南尹楊懿也算是一支不錯的助力,可惜在任不足三月就被駐扎在中牟的朱儁率兵驅逐,現在還在家賦閑。
楊琦考慮再三,決定還是要緊緊圍繞在皇帝身邊,獲得皇帝的信任,再靠著弘農楊氏的名聲與門生故吏,在這即將波詭云譎的朝堂風云中掙下來,并站穩腳跟。
可,
在這關鍵時刻,
皇帝居然出現了這個狀況,這讓楊琦怎能不著急。
“脂令,既然陛下無大礙,你看陛下何時能醒來?”
楊琦控制著自己的情緒,用平穩的語氣詢問著對面的太醫令脂習。
脂習沉默片刻,開口說道:“楊公,切莫著急。我想陛下也快該醒來了!這是藥方,請楊公安排侍者前去安排湯藥,等陛下蘇醒后便可服用。”
說著,脂習將手中的藥方交給了楊琦。
待楊琦接過藥方看了一眼,喚來了門外的黃門,讓其到尚藥監前去準備湯藥。
就在這時,剛才一直在皇帝身邊服侍的左順來到二人面前伏身說道:“楊侍中、脂令,陛下醒了!”
聽到左順匯報,楊琦手中的茶盞一抖,隨后喜上眉梢,連忙起身就朝宣室殿后寢的方向走去。
“陛下何時醒的?”一旁的脂習見狀,也起身跟在楊琦的后面,邊走邊問道。
“回脂令的話,奴婢見陛下蘇醒后就立刻來匯報了,未曾拖延。”
~
劉協,不,現在應該稱劉協,正坐躺在床榻上作沉思狀,絲毫沒有注意到楊琦三人的到來!
楊琦輕步走向前去,輕聲呼喚道:“陛下?陛下?”
由于隔著帷帳,加之兩人間還有些距離,楊琦并沒有看清皇帝有些緊張的神情,只是隱約看到皇帝好似剛醒來一般,微睜惺忪的睡眼,轉頭回應著他。
“嗯?”
早在三人進入大殿時就被劉協給注意到了,只是他不清楚來人的身份,不敢冒然開口說話。
不過在應對之時,劉協在腦海中極速的搜索著面前說話人的身份。
片刻之后,劉協才將記憶里的信息與眼前人對應起來。
楊琦,弘農華陰人氏,靈帝時曾任侍中,汝南太守,靈帝去世后,再次入朝擔任侍中。自董卓立劉協為帝,遷都長安,楊琦一直陪伴皇帝身邊,可謂是忠心有嘉。
同時,楊琦還是弘農楊氏的族長,這一點讓劉協不得不重視起來。
從剛才的回憶中,劉協發現朝廷里楊氏的族人還真不少,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原來是楊公?”劉協看向楊琦回應道,隨后眉頭一皺,好似有些頭痛。
楊琦也發現了皇帝的異樣,連忙對身后太醫令脂習說道:“脂令,你快來給看看陛下情況如何?”
一旁的脂習也在觀察著皇帝的情況,只是距離較遠,并沒有觀察到什么,聽到楊琦的呼喊,他急忙走到御榻前開始為皇帝診斷。
劉協也在小心應對著,盡量不做出多余的動作,以免被別人發現一樣。
雖然這具身體是貨真價實的皇帝之軀,但是靈魂卻是后世的劉協占據主導地位,在沒有完全適應環境之前,還是盡量多看少說。
剛才那一陣記憶消化,他已經初步掌握了這個時代語言的發音和前身的記憶,估計再過幾日便可以完全掌握這些東西了。
在給皇帝診脈之后,脂習起身說道:“陛下脈象沉穩有力,身體無大礙,稍后服一些湯藥再休息兩日便可完全康復。”
楊琦聽了,這才放下心來,寬慰說道:“陛下暫且安心休養!董卓既除,前朝之事有司徒王公以及諸位公卿在,萬事無虞!”
劉協也知道自己暫時也無法對前朝之事有所改變,剛才雖然也想出了應對之策,但是王允這兩日忙于清算董卓余孽之事,也未必能見得到,還不如將身體休養好,同時再了解朝中的情況。
劉協自立為皇帝后,一直都是傀儡的角色,從未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只有司徒王允和太史令王立時常在宣室為其講經,從而導致他對朝廷制度和運作方式不太熟悉。
若不是來自后世的記憶,劉協此時恐怕是兩眼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劉協沉聲說道:“楊公所言極是,有王公等諸公在,朕也就放心了!”
楊琦正準備點頭稱是,卻又聽到皇帝說道:“不過,如今國事動蕩不安,朕雖年幼,也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朕乎?
朕昏迷多時,卻不見有朝中大臣前來問候,恐怕都在忙于董賊死后之事吧?”
“陛下,董賊授首,其善后工作干系重大,非王公等人不能處置,況事務繁劇,故而耽誤了些許時間!”
楊琦似乎從皇帝的話中聽出了抱怨之意,但是現在正是朝廷亟需安定,君臣一心的時候,還是為王允等人做了辯解。
“朕何嘗不知王公、楊公等人日夜謀劃,為國除賊之艱辛,只是董賊雖除,可外患仍在,朕也是擔憂祖宗基業能否在朕手中得以留存,故而想見王公一面,問詢以國事!”
劉協故意說出傲嬌抱怨之語,其意便是要早些見到王允,商量董卓遺留的涼州軍的處理方式。
原本劉協想休息幾日等完全適應了這個時代,再去召見王允商量涼州軍士的處理問題。
可時不我待,他不想白白浪費兩天的時間,等王允將決不赦免涼州軍的詔書發往關東后就已經晚了,因此劉協必須盡快見到王允!
“陛下憂國之心,臣已明了!早在陛下昏迷之時,臣就已令人前往尚書臺告知司徒王公等人,想必王公應該被事給耽誤了!還請陛下好好休養,待王公處理完事情,便會前來看望陛下!”楊琦再次向皇帝解釋并安撫了一番,以免君臣之間出現隔閡。
“也罷,既然如此,就讓王公先處理國事吧!”
劉協也知短時間應該見不到王允,便就此作罷,重新躺在榻上,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