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獄中勸說
- 漢帝劉協(xié):穿越當天,董卓被殺
- Pat.Star
- 2081字
- 2023-08-17 21:48:40
四月底的日子,天氣已經(jīng)漸漸開始熱了起來,窗外偶爾傳來了些許蟬鳴聲,為寂靜的廷尉獄帶來了絲絲生氣。
就在廷尉獄環(huán)境最好的牢房里,一位六十余歲的老者,形容枯槁,卻眼神堅毅,時而持書卷誦讀,時而站在窗前暗自嘆息。
“蔡公,用些食物吧,這兩日你都沒怎么吃!”這時,一道聲音從牢外傳來。
說話者正是負責(zé)掌管刑獄的廷尉左監(jiān)法衍,出身扶風(fēng)法氏,舉孝廉出仕,曾任司徒掾。
“是季謀?。。ǚㄑ茏郑辈嚏咿D(zhuǎn)過身來,看到來人容貌后,面帶微笑說道。
當日,王允強行降罪于蔡邕,并令人將他押至廷獄關(guān)押,等待審判。
負責(zé)管理廷獄的法衍在得知來人身份后,大吃一驚!
出于對蔡邕聲望、才識的尊重,法衍立刻命人清理出廷獄中環(huán)境最好的一間牢房讓其先住了下來,然后將蔡邕入獄的消息通知了太尉馬日磾,讓其想辦法營救蔡邕。
法衍還記得當時蔡邕入獄時的場景,廷尉府外聞訊趕來了不少的士子,企圖為蔡邕求情。
法衍也是頭大,就在蔡邕來之前不久,住在這件牢房里的另一位名士剛剛被放了出去。
“老夫,這兩日待在這牢房里,有前賢書卷陪伴,倒也不覺饑餓。我倒是要多些季謀給我送來的這幾卷書簡,甚合我意!”
蔡邕仿佛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深處囹圄之中,臉上也無任何憂慮之色。
看到蔡邕此時竟還有如此豁達之心,法衍更覺得惋惜,便鄭重的對蔡邕說道:“蔡邕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季謀心中實在是難以平憤。就在蔡公入獄當日,我便將這件事告訴了太尉馬公,馬公一定會想辦法救你的。”
蔡邕聽言,淡淡一笑,隨后說道:“老夫此生遇到的不平之事何止一二,多虧有貴人相助,才多次得以逃脫,但世事可一不可二。更何況如今我已是耳順之年,死則死矣,季謀勿復(fù)多言!”
法衍見蔡邕竟已有赴死之意,心中頓時大驚,便要出言勸阻,卻聽得牢門外傳來人聲:“大志未成,是什么消耗了你之前那般剛毅不折的意志?難道伯喈你就真的認命了嗎?”
只見一老者拄著拐杖,頭發(fā)半白,精神矍鑠,從門外走了進來,身后還跟著二三人。
“衍見過太尉?!?
在看清來人中為首的老者竟是太尉馬日磾之后,法衍連忙走向前去行禮。
“見過司空、尚書令、光祿大夫?!?
來人中除了太尉馬日磾之外,還有司空淳于嘉,尚書令士孫瑞、光祿大夫楊彪,當法衍看到后面那位中年人時一愣,只見那中年人對他微笑行了一禮,法衍也是點頭示意。
馬日磾看到法衍之后,又看到蔡邕所處的環(huán)境后,微微點頭,贊許的看了法衍一眼,不過現(xiàn)在不是客氣的時候,他現(xiàn)在首要做的便是要打消掉蔡邕的死意,讓他重新振作起來。
“伯喈,你也是飽學(xué)之士,你可知當年太史公之事?可還知《報任安書》?”馬日磾厲聲說道,隨后將文中的那句激勵之語背了出來:“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先是馬日磾再背,接著淳于嘉、楊彪等人也加入進來,太史公之言旋之充斥于整個牢房,傳出牢外,引得門外守衛(wèi)側(cè)目。
每當馬日磾他們背出一個歷史人物,蔡邕剛才那雙包含死意的眼神就亮了幾分。
蔡邕望著眼著這群老友,突然又想起來當年一起在洛陽東觀修《漢記》的日子,那是何等的意氣風(fēng)發(fā)。
“知我者乃叔翁與諸君也”,蔡邕此時也知道自己剛才的想法有些輕率了,對馬日磾深深作揖說道。
“我素知伯喈你有一心修成《漢記》的志向,如今事未竟,怎可輕易死去!”馬日磾看著已經(jīng)恢復(fù)過來的蔡邕不禁點了點頭,隨后又說道:“伯喈既然已經(jīng)明白,那何不上表認罪?我等愿為你聯(lián)絡(luò)大臣,減免死罪,以待罪之身為國修史。”
這時站在后面那名中年人也出列拱手說道:“攸素來仰慕蔡公才識博學(xué),如今修繕國史,豈能缺少蔡公。攸愿與馬公他們一起為蔡公奔走,只求蔡公可以繼前人之志,完成《漢記》。”
原來這名中年人正是蔡邕所處的這間牢房的上任主人———原黃門侍郎荀攸。
正是因為法衍同樣對他的照顧,荀攸對他也作揖行禮以示謝意。
出身潁川荀氏的荀攸,其名聲在士人間想必?zé)o人不曉。
他曾與議郎鄭泰、長史何颙等人謀劃刺殺董卓,后來事情敗露,董卓將荀、何人下獄,何颙在獄中憂懼自殺,荀攸不懼生死,鎮(zhèn)定自若,而鄭泰則出逃武關(guān)。
不過由于荀攸、何颙等人刺董也只處于密謀階段,并沒有付諸實際,董卓抓不到證據(jù),再加之眾人求情,董卓又礙于潁川荀氏之名,不敢加以迫害,便將荀攸一直關(guān)在了廷獄中。
在董卓被誅殺身死后,王允當即令人手持赦詔前來廷獄赦免那些被董卓關(guān)押的士人官員,其中就包括黃門侍郎荀攸。
原本出獄后的荀攸打算返回潁川老家,但是在得知接替自己的人是一代大儒蔡邕蔡伯喈,又打聽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后,頗為惋惜,決定為營救蔡邕出一份力。
為了營救蔡邕這位海內(nèi)大儒,無論是出身關(guān)西的馬日磾、士孫瑞、楊彪、還是出身關(guān)東的淳于嘉、荀攸,他們都聯(lián)合在了一起,這已經(jīng)不是立場利益之爭,而是為了儒學(xué)的延續(xù),要知道當今能夠真正與蔡邕比肩的也只有盧植、鄭玄等人了。
就這樣,在馬日磾、荀攸等人的支持下,蔡邕當即在獄中當即寫下了請罪表,讓馬日磾代為轉(zhuǎn)交朝廷。
在請罪表中蔡邕主動服軟,并直言不求無罪,只愿朝廷可以饒他一命,讓他留此帶罪之身去完成當年靈帝時期末能完成的修史大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