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為大明國師
- 大奉不良人
- 2077字
- 2023-06-29 12:00:00
朱景當然不清楚朱元璋三個人現(xiàn)在被自己的氣候觀點,震驚到什么程度。
他只是繼續(xù)下意識的關心詢問道:
“黃院士,不知道我的語速,你記錄的是否能夠跟得上?”
“如果跟不上的話,我可以放慢一些語速!”
他真的......太溫柔了!
我哭死!
正在被震驚的黃子澄,被朱景的這個小小關心,差點感動到落淚。
果然是真君子,真圣人啊。
竟然能夠在這種時候,這種時刻,還關心自己是否能夠記錄跟得上,實在是太善良了啊。
我要拜他為師!
我要尊他為夫子!
只不過,他抬頭看了一眼朱元璋和朱棣兩人,就趕緊止住了自己這個沖動的想法。
因為不管是皇上,還是燕王殿下,此刻看待朱景的眼神,炙熱而又真摯。
黃子澄就曉得,自己恐怕還不夠資格成為朱景的門生。
雖然很遺憾,但黃子澄卻覺得能夠得到朱景的一句關懷,已經(jīng)賺大發(fā)了。
面對朱景的關心,黃子澄稍微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內(nèi)心,才徐徐的回應道:
“跟....”
“跟得上。”
“國師可盡管說,在下的手速還行。”
盡管已經(jīng)盡可能的平復心情,但是黃子澄的聲音卻是顫抖的,他還是沒有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激動心緒。
“好,那我繼續(xù)說了,辛苦黃院士。”
“第二個原因,隨著氣候的變化,會導致降水量的減少,也就是你們所謂的下雨少,讓西安府整個的天時變得越來越差,進而導致耕地產(chǎn)糧明顯減少,更進一步就會打擊到老百姓種地的積極性和信心。”
“我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為什么天時要放在第一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因為天時不好,就會導致地利人和也越來越差。”
“關中地區(qū)原本在大唐以前是華夏最大的產(chǎn)糧地區(qū)之一,大秦的時候,更是以此為基地,統(tǒng)一六國,開創(chuàng)了華夏王朝一統(tǒng)的盛世。”
“但是到了唐朝后期,關中卻因為降水量和溫度的變化,糧食產(chǎn)糧越來越少,連自給自足都成了大問題。”
“在唐朝的武德七年到開元29年的100多年里,長安周圍的京畿地區(qū)就發(fā)生了20多起大型的自然災害,其中呢,旱災就有十次,水災有七次,以及三次蝗災等。”
“到了唐朝中后期,就發(fā)生了37次旱災,平均每兩年就發(fā)生一回,自然環(huán)境的惡化也使得關中的糧食產(chǎn)量急劇下降,所以西安府就不再是國家首都的最佳選擇!”
朱景持續(xù)不斷的從氣候和降水量甚至自然災害的角度來闡述問題,最后來到了本質的核心問題糧食。
朱元璋和朱棣,聽到這里也是恍然大悟。
記錄的黃子澄則是興奮的全身發(fā)抖。
大明能夠得到這位少年國師,真的是大明之幸。
雖然朱元璋當皇上也非常不錯,但是近些年,隨著這位布衣天子的雷霆手段,讓很多官員都為之瑟瑟發(fā)抖。
很多官員甚至預言,如果朱元璋繼續(xù)這么任性胡鬧下去的話,那么就真的有可能會把大明的氣運給葬送掉。
可現(xiàn)在聽到朱景對于是否遷都西安府一事的部分看法之后,黃子澄就明顯的感覺到這位少年國師不是一般人。
不光是黃子澄對朱景非常佩服,就連一直受教的朱棣則是思索片刻之后,就點頭回應著朱景道:
“先生,我現(xiàn)在知道了,為什么您會從氣候和降水量這兩個方面闡述,原來最終關系到的還是糧食,老百姓的生機問題。”
孺子可教。
朱景沒想到朱棣這么快就能想通這一些。
“沒錯,燕王,其實跟你剛才說的西安府糧食產(chǎn)能是差不多,但是我只是把最本質的原因給扔出來而已。”
“《淮南子》所言“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所倡“親之即仁之也”,黃宗羲所論“天下為主,君為客”。”
“燕王,我希望你能夠始終謹記一點: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朱元璋:!!!
朱棣:!!!
黃子澄:!!!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短短一句話,卻如此的振聾發(fā)聵。
如果說之前朱景給于朱元璋的印象一向都是博學多識的話,那么現(xiàn)在朱景說出這句話之后,他就知道國師不光是博學多識,更是心里面裝著天下,裝著老百姓。
這樣的人,如果真的能夠成為大明國師,一心輔佐朱家皇帝。
大明萬世不朽基業(yè)真的可成!
“先生,朱棣受教!”
朱棣再次恭恭敬敬的沖著朱景鞠躬施禮三次。
如果說剛才他給朱景倒茶的時候,內(nèi)心還是有些遲疑。
那么現(xiàn)在聽到朱景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的話之后,就完全打消了所有的疑惑。
朱元璋則是不斷的深呼吸,仿佛是在盡可能的平復著自己現(xiàn)在激動的心情。
朱景當然并沒有停留,他繼續(xù)闡述著為什么西安府不能作為大明國都的理由。
“除了天氣和糧食的原因之外,第三個原因也非常重要。”
“青藏高原地區(qū),吐蕃政權的崛起!”
“在隋唐以前,青藏高原上并沒有任何強大的政權,無法對中原王朝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但是到了唐朝的時候,吐蕃開始逐漸崛起!”
“吐蕃一旦從青藏高原上攻殺下來,就可以迅速攻擊西安府,這一路上幾乎沒有任何天險可以阻擋!”
“所以說,隨著吐蕃的崛起,西安府作為國家首都的弱點,就非常明顯的暴露出來!”
“在唐朝中后期,長安作為唐朝的首都,曾數(shù)次被吐蕃攻破!”
“因為吐蕃的崛起,西安府在地里方面,又輸了一籌!”
面對朱景從軍事方面分析西安府和吐蕃的關系,朱棣瞬間興奮起來。
這位馬上天子,一生都非常喜歡征戰(zhàn),所以在聽到吐蕃崛起,第一反應并不是恐懼害怕,而是興奮激動。
當然他只是自己興奮激動的顫抖,并沒有在父皇和國師面前表現(xiàn)的太過于明顯。
反倒是朱景則是若有所指的盯著他笑了笑。
朱棣就感覺國師這一笑,好像又被看穿了心思。
朱元璋則是瞇眼非常霸氣的說道:
“區(qū)區(qū)吐蕃而已,咱帶著幾千兵馬,就把他們給鏟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