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人工作手冊:商業文案寫作
- 薛連 劉主編
- 2962字
- 2023-06-21 18:57:33
2.4 正確花錢
不知道你有沒有意識到,雖然有的人花錢大手大腳,有的人摳摳搜搜,但人們花的每一分錢,在他們自己看來都是應該花的。
● “雙十一”優惠力度大,我應該多買一點兒。
● 女朋友喜歡蘋果手機,貴一點兒我也要買。
● 手辦雖然貴,可我喜歡,而且還有增值空間,可以買。
● 為了豐富孩子的生活,夏令營、興趣班……有條件還是要報。
但是,如果你覺得“雙十一”是商家套路;買蘋果手機是虛榮;買手辦是玩物喪志;給孩子報班其實干擾了孩子的童年……只要你覺得買某款產品是錯誤的決定,你就絕對不會掏錢。
所以,在寫文案的過程中,我們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用戶覺得花錢是正確的。
下面來看一看,在生活中,我們覺得一定正確的消費決策有哪些。
● 買衛生紙,因為一定用得到。
● 看病買藥,因為健康最重要。
● 繳水電費,因為不繳就停水、停電了。
……
以上這些消費決策都很好理解,因為它們涉及的都是剛需產品,缺少了不行。而購買非剛需產品,主要有3個理由,它們分別是為個人發展、為他人、為補償自己。
1.為個人發展花錢
我們天然有想要變好的欲望,追求個人發展可以說是每個人的性格底色。哪怕再普通的人,也曾想過有一天能變成厲害的人。這也是各種“雞湯文”盛行幾百年的根本原因。
追求個人發展會帶來向上的情緒,會給人一種很積極的感覺。用戶為個人發展花錢,會感覺這是投資而不是消費。這意味著,你只要能把產品帶來的關于個人發展的回報說清楚,用戶就會毫不猶豫地付錢。
20世紀90年代,小霸王學習機曾風靡一時。當時幾乎只要稍微有點條件的家庭,都會給孩子買一臺。不少孩子還能把其廣告中的“小霸王拍手歌”歌詞背下來。
其實,我們都知道,雖然這款產品叫小霸王學習機,但它也能用來玩電子游戲。假如當時家長知道有這個風險,他們是絕對不會購買這款產品的。這個廣告巧妙地利用了家長希望孩子有所成長的心理,它告訴家長:你買小霸王學習機,是投資孩子的未來。
“小霸王拍手歌”廣告大獲成功,之后,小霸王繼續在中央電視臺投放廣告。后來其廣告語變了,但內核依然是“為個人發展花錢”。
“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
結合這個文案,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為個人發展花錢的消費行為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秘密。
● 消費行為:買小霸王學習機。
作用:可以打字。
延伸至個人發展:學習使用電腦,未來更有競爭力。
● 消費行為:花幾百元看一場畫展。
作用:了解繪畫歷史,欣賞優秀的繪畫作品。
延伸至個人發展:提高品位和審美水平,培養自己和孩子的藝術修養。
● 消費行為:買幾千元的電腦。
作用:可以繪圖、做PPT、寫工作郵件。
延伸至個人發展:提高工作效率,在職場中更有競爭力。
● 消費行為:花幾萬元報班。
作用:學知識,拿到各種資格證書。
延伸至個人發展:有更多敲門磚;和別人競爭時,更有可能勝出。
當你把產品與個人發展之間的關系捋清楚后,剩下的工作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我曾為一門文案課程寫文案(銷售文案課程的文案),在梳理思路時,我是這樣拆解的。
● 消費行為:花幾十元買文案課程。
作用:學習文案知識,通過副業賺錢。
延伸至個人發展:這是一次改變自我的行動,你將會有一個賺錢技能傍身, 人生也能變得更有活力、更有意義。
案例8 為個人發展花錢文案(節選)
顧爺常說,方圓和曾經灰頭土臉的他很像。
“我們都曾卡在人生最為尷尬,卻也最沒有資格說‘不’的階段。幸好,我們最終都找到了改變命運的那扇窗。”
人生在世,不論男女,都應該為自己努力一把。
下班后不去看電視劇,不玩手機,而是去讀書,去寫文案,提高寫作水平,去投稿賺點兒稿費,去發朋友圈經營自己的小生意……去努力,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也想用文字增加收入,像我一樣實現人生進階,我誠意邀請你加入我的課程。我會把我通過多年實戰總結的經驗、方法、模板傳授給你,只要你愿意學。”
寫完這篇文案后,我跟很多付費買了這門課程的用戶聊天,他們說其實他們當時有點兒猶豫,但一想到未來的自己會因為這次學習變得更好,就果斷下單了。
如果你的產品能讓用戶聯想到更好的未來,那么,請一定要使用上面這個方法。一方面,它能提高產品的溢價,讓用戶覺得花這份錢不冤;另一方面,它是推動用戶下單的能量源頭,能提高成交率。

2.為他人花錢
什么是為他人花錢?很簡單,你買一件貴一點兒的衣服給自己會覺得貴,但如果把這么貴的衣服送給你的孩子、父母、愛人,你可能就不覺得貴了。
營銷界有一個很典型的為他人花錢的案例,那就是紙尿褲。紙尿褲剛面世的時候,很不受待見,銷量慘淡,大家都不愿意買。
當時,紙尿褲主打的賣點是“用完就能丟棄,媽媽更輕松”。但是很多媽媽并不認可這個賣點,她們認為用紙尿褲的確能減輕自己的負擔,但為了方便自己而多花錢會顯得太自私了。所以就算有媽媽想買,但一想到會被人認為是不稱職的懶媽媽,也只能放棄。
后來,紙尿褲商家換了營銷策略,產品還是同樣的產品,但銷量暴增。換了什么營銷策略呢?也很簡單,紙尿褲主打的賣點變成了安全、衛生,有利于孩子成長。于是,很多媽媽會覺得“為了孩子的健康,我一定要買,多花點兒錢也沒關系”。
你看,對于同樣的產品,僅僅換了一個付費理由,就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讓用戶為別人花錢是常用的營銷策略,比如下面這些案例。
蘋果手機:讓媽媽開心的禮物。(為媽媽)
飛鶴奶粉:飛鶴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為孩子)
哈根達斯:愛她,就帶她吃哈根達斯。(為愛人)
支付寶:為你支付,每一筆都是在乎。(為在乎的人)
全聯超市:我們全家不愛花錢,只想為愛花錢。(為家人)
寫文案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思考模式,想一想這款產品對購買者之外的人有什么好處。
● 買洗碗機是為了省時省力,更是為了讓妻子不那么辛苦。
● 買去螨儀是為了驅除螨蟲,更是為了讓孩子、老人更健康地生活。
記住,讓你的產品盡可能地往用戶的關系網上靠攏。想一想,用戶是為了誰購買這款產品,其購買動機是什么。找到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你就會發現讓用戶付費沒那么難。

3.為補償自己花錢
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已經為別人付出很多了,或者為實現某一個目標付出了太多,他就會想補償一下自己。
● 有人連續加班一個星期,為了補償自己,就愿意花錢吃一頓大餐。
● 收到工資的那一天,為了補償自己,有人會買一支口紅或者一條裙子。
● 很多人省吃儉用一整年,在過年的時候,為了補償自己,會給自己買一份貴一點兒的禮物。
正是考慮到人們的這種心理,不少產品的廣告詞就故意和補償心理掛鉤。
自如:你可以住得更好一點。
三全水餃:吃點好的,很有必要。
歐萊雅:巴黎歐萊雅,你值得擁有。
沒有誰的生活是容易的,寫文案的時候,你跟用戶說:“花就花唄,任性點兒沒關系的”“生活已經這么難了,對自己好一點”“你每天都在滿足別人的期望,給自己買一支口紅有什么關系呢”。可能就是這簡單的一句話,就能打動用戶。因為他會覺得,你的這句話講到他心里去了。
很多產品都適合“為補償自己花錢”的原理。寫文案的時候,你可以多往這方面想一想。
● 買口紅:為了生活,你都那么拼了,買支口紅寵愛一下自己吧。
● 買鞋子:你每天走路上班那么累,買雙好點兒的鞋子不為過吧。
● 買零食:你的壓力已經夠大了,吃點兒零食又怎么樣呢?
……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我們買給自己的所有產品都是對自己的補償,不管是一袋小米、一杯咖啡,還是一本書、一張演出門票。平時,我們應注意觀察,也可以用自己買的產品練習寫文案。時間久了,你就會熟練掌握這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