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掙錢不易,管好你的錢
- (美)帕可·德·萊昂
- 5002字
- 2023-06-13 18:47:23
引言
金錢是實施權力的手段,而就像如今大多數人一樣,我也認為擁有金錢就擁有權力。我們之所以會這么想,是因為很明顯地看到坐擁巨額財富的人往往也大權在握,反之亦然。我想這也就是為什么金錢能夠如此牽動大家的情緒。一位心理治療師告訴我,我最害怕的是感到無能為力。當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就能用全新的方式來解讀自己的諸多行為,我的理財生涯也就變得有意義。為金錢苦苦掙扎,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錢,也無法掌控自己的財務狀況,這其實就是一種對無力感的恐懼,對我、對你、對所有人都是如此。
人們總是把權力說得很不堪。有些人追逐權力是為了能支使別人。我也想擁有權力,因為我不想被他人支使。在這個百般阻撓我獲得權力的社會里,我依舊想努力獲得權力(其實是獲得財富),而寫本書也是出于這個目的。
我寫本書并不是因為我熱衷于個人理財,事實上,我對此并沒有多大的興趣。我只是想要幫助人們發掘自身潛力。你一旦發掘出自身潛力,就會勢不可當。你從此會更加清晰地看待事物,你的生活也會潛移默化地發生永久性的改變。你會明白,你永遠都有權做出選擇,但前提是你必須學會如何看待形形色色的選項。
本書的內容很實用,能夠讓你跟著一個懂門道的內行人學會如何理財,這是很有價值的。本書更實用的一點是,能夠提供系統性的操作步驟,幫助你達成一個又一個理財目標。我做過理財規劃師、簿記員、小型企業顧問、托收代理人、失敗的銷售員,也創立過一家小型企業,在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積累了許多經驗,而我在本書中分享的許多實用知識就源于此。本書和其他個人理財書籍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僅內容實用,還將幫助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金錢。我已經學會了從新的角度來看待權力,所以我也想為你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金錢。
但我要聲明一點,我不是以金融行業受益者的身份來分享經驗的,我也無意維持金融行業的現狀。現狀其實挺糟糕的!本書的目的在于開放信息、共享知識。
從盲目遵循傳統理財思維到下定決心系統學習金融知識和經濟學,我的心路歷程和大多數人沒什么不同——我只想更加理性務實地進行財務管理,避免搞砸自己的生活。
我在大四下學期開始之前,就在研究金融專業畢業生能找什么樣的工作。最終,我決定要么成為一名理財規劃師,要么成為一名商業顧問。按我的理解,理財規劃師幫助個人理財,而商業顧問則幫助企業理財。我想他們的工作性質相同,只是服務的客戶類型不同。
畢業幾個月后,我很幸運地在洛杉磯一家小型商業咨詢公司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而巧合的是,這家公司租賃了另一家理財規劃公司的一間辦公室和幾個小隔間。就這樣,我可以同時接觸到兩種我向往的工作。
2008年8月,我開始在這家商業咨詢公司上班,當時次貸危機剛剛開始升溫。與我們共用辦公空間的那家理財規劃公司就在隔壁的會議室開員工會議。我聽到他們說住房市場已經出現了崩潰的苗頭,客戶都很恐慌,他們在制訂應對計劃,希望讓客戶冷靜下來。從那時起我就明白,我渴望走進那間會議室,坐在那張桌子旁,仔細傾聽那些對話。而這種渴望背后的原因,我也心知肚明。
當時金融界正在發生驚天巨變,這種一輩子才能碰上一次的事件讓我興奮不已。在金融界風雨飄搖之際,我只想身處第一線。我知道這聽起來有些瘋狂,但我當時只有22歲,未來的職業生涯無聊得一眼就能望到頭。對我來說,這是金融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了。兩年后,我加入了那家理財規劃公司。我終于進入了那間會議室,坐在了那張桌子旁邊。
在那間會議室,每周一上午都會召開員工會議,經濟學家、記者和基金經理都會發言,向我們講述金融界是如何運轉的。我就坐在他們對面。我了解到權力和金錢在現實世界的運作原理,也意識到這兩樣東西我一樣都沒有。我學會了如何制訂理財計劃,如何快速了解客戶的家庭情況。一些資深的理財規劃師會與我分享他們的經驗:你如果想全面了解客戶的財務狀況,那就緊跟著錢的流動軌跡;既無知又傲慢的客戶是最危險的(其實這點不限于客戶),這種客戶雖然身為職業投資人,但隨時都有可能罔顧專業建議,轉而寄望于運氣。
我很慶幸自己能入職新公司,興奮之余,我開始思考我為何能得到這份工作。為什么我如此幸運,能夠洞悉金融界的運作方式?像我這種棕色皮膚、上普通州立大學的年輕人,世界上還有那么多,為什么偏偏是我有幸走進了那間辦公室?和我一樣的人千千萬,怎么就挑中我了呢?為什么我能有機會學習這些只有在理財規劃公司和美國最富裕的家庭里才會教授的東西?我努力不去胡思亂想、自尋煩惱,但最終還是失敗了。我意識到,我必須把我學到的東西分享給盡可能多的人:那些最需要這些信息卻又最不可能有錢買到這些信息的人,那些覺得自己被個人理財行業忽略、怠慢和無視的人。
我曾是業內的一名局外人,我在書中提出的很多理財理念正是受這段經歷啟發,但我也深受其他學科的影響。毫無疑問,我當然會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討論金錢,但我也會通過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來探討金錢。我關注到在做理性決定時,情感因素會起作用,而創傷和壓力等因素也會密切影響我們的理財行為。與大多數個人理財類著作不同,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與錢的關系,本書沒有忽視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固有問題,但也并未試圖給出解決方案——那是另一個領域的話題了。不過,本書還是會直面現實,探討金錢、債務、金融產品的出現如何跨越時空,塑造了現代生活。本書會講述如何最大化利用我們手頭的資源來創造財富。
雖然我們可以使用各種實用的現代工具來試圖影響最終結果,但本書所提出的全局觀理念將帶給我們更大的收獲。而且,本書所提供的方法能幫助我們應對或遠離那些無法控制的因素,讓我們的心態更加強大。
你可以把本書視為幫助你改善財務狀況的一把鑰匙。我不會教你任何復雜的操作,比如如何通過外匯日內交易來賺錢,也不會鼓勵你為了在32歲實現財務獨立,把50萬美元年薪的一半都存起來。如果你已經開始關心自己的財務狀況,本書將為你打下牢固、完善的基礎。
這些年,在與客戶打交道以及撰寫金融相關文章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的行為往往與他們的需求不匹配,尤其是那些初涉理財的人。他們想存更多的錢,但卻沒有這樣做。他們想投資,但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他們依然沒有采取行動。他們需要賺更多的錢,但又順從地接受現狀。
所以我試圖弄清為什么人們總是想一套做一套,連我自己也是如此。有時是客觀原因,有時是主觀原因,而大多數情況下,是客觀條件、主觀原因和具體行為的相互結合。無論造成這種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我都希望可以引起你的共鳴。如果不能,也許你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發現自己的問題出在何處。只有經過這樣的深度思考,你才會明白應該關注自身的作為,而不是執著于那些不可控的因素。
雖然本書會詳細羅列出多種理財手段供你使用,但我并不認為,僅因為我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就必然知道什么最適合你。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向我咨詢建議,我逐漸發現他們其實都知道應該怎么做,只是還沒學會如何聆聽自己的聲音。
因此,在閱讀本書時,你需要不斷反思,讓自己學會遵從內心的訴求、欲望和直覺。若你在深諳世事后仍能尋找到內心的方向,你就會發現自己其實頗有理財天分。這里說的天分不是指愛因斯坦那樣的過人天資,而是指你感到自己有能力掌控生活。
我希望你思考的第一點就是,為何大家普遍認為人們的金錢觀并不健康。我們首先要弄明白不健康在哪里,以及為什么會這樣。弄清這一點的好處在于,讓我們對自己的錯誤金錢觀擁有清醒的認知,而這是那些指導性建議做不到的,因為每個人對金錢的矛盾態度都有不同的表現。
金錢如何在這個世界上運作?我們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源于很多相互沖突的觀點、動機、經歷和信念。盡管金錢本身構成了某種社會契約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社會和個人的價值觀,但并非每個人都看重該體系的獎懲機制。你所看重的往往與你應該做的并不一致。
弄明白為什么我們的金錢觀總是不太健康,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因為你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非一直對此無知無覺。就像在黑暗的房間里開燈一樣,你會眼前一亮、豁然開朗,發現生活其實有很多選擇,可以采取跟以往不同的方法和行動,從日常習慣、人際關系到選擇支持什么政策等方面均是如此。
過去,一些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周遭的事情,比如有色人種女性和非少數族裔女性之間存在薪酬差距,有色人種女性創辦的企業與非少數族裔女性創辦的企業之間也存在收益差距,會讓我對某些觀點深信不疑。我曾覺得,有些東西天生就該是別人的,而非我能奢望的。這些想法塑造了我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觀,我花了數年時間才消除這些影響。而我當時居然會如此堅信這些觀念,我要對此負起責任,這也是扭轉我們對金錢的矛盾態度的步驟之一。
本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這樣的邏輯撰寫的,因為只有先了解是什么在塑造我們,我們才有機會改變自己。一旦我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做出改變,就不會再自怨自艾,而是會變得更加自主自立、輕松自在。
改變自我并不需要煞費苦心。實際上,我們要做的是秉持開放的心態,有時甚至只要愿意放下成見便足矣,因為可能正是這些成見在阻礙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要理解這一點,不妨這樣想:你試過向從沒吃過芒果的人描述芒果的味道嗎?你試過想象某種從未見過的顏色嗎?其實,想象自己非常善于理財,或者至少比現實中更加擅長理財一些,大約就是同樣的感受。
是不是感覺有點兒古怪?但事實就是如此。憑空想象某種見所未見的事物難度總是很大,因為沒有過去的經驗可供參考。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更需秉持開放的心態,敢于去發掘新鮮事物。樂意接納別的可能,就不會被自身的預期所束縛,如此便可更加輕松自在。把緊緊攥住的拳頭放松一下,有時反倒會見到另一番天地。
本書可以算是我對個人理財行業的一點點貢獻。多年來,該行業的狀況一直不算特別理想。我想坦誠地聊一些親身感受,希望借此為行業的進步出份力。這些內容包括:多年以來,是什么助長了業內的某些不良風氣,并使其成為通病;面對這樣的現實,個人應該如何盡己所能地掌控自身的財務狀況。而要做到坦誠,我在帶著大家認識這一切時就不能理想化,而要基于當前的真實情況。因此,我在書中雖然不會給大家“不要買拿鐵咖啡”或者“不要買牛油果吐司”之類的直截了當的建議,但也不會一有機會就論證怎樣才能促進公平。這并不是說我不贊成凡事應當公平,但現實是,即便能做到事事公平,我們仍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生活本就是一團糟,不幸才是人生的常態。此外,我也從來沒能靠別人爭取到我應得的那份公平。所以我漸漸相信,倘要自主自立便不能寄希望于他人。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苦:有的人應征入伍上了戰場,人生就此被改寫;有的人對借貸條款還一知半解,就背上了學生貸款;有的人在房價最高時買了房子;更有人正準備退休,卻被2008年的金融危機卷走了所有的儲蓄。眼下,我們正擔心著自動化和機器人會取代我們的工作。還有那些重病纏身的人,根本無力支付巨額的醫療費用。在我寫本書的時候,我們仍在探尋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發展的出路。金融市場每發生一次震蕩,就會導致一批人陷入危機,從此一蹶不振。許多人都曾遭受不公,許多人仍在房租飛漲、工資卻不漲的城市里謀生。更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因自身的種族、階級,在經濟、教育、法律、醫療和住房政策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對待。我多希望我能提供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可惜我不能。試問我們又怎么能要求每個人都有能力重整旗鼓呢?因為有些人連“旗鼓”都買不起!這就是我在這個比喻中需要強調的部分:總是要有人去生產“旗鼓”的。人和人之間就是如此互相需要,人類文明的進步也正得益于互助精神。

本書也只是想為各位提供一點兒幫助。雖然我期望自己在書中能提供確鑿明晰的解決方案,通過公平合理的財富再分配來解決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問題,但我絕對無法修正一個連自己都深陷其中的體系。
我能為改變現狀所做的一點兒貢獻無非是:盡可能讓更多人了解現有體系如何運轉。我們無法致力于改變未知的事物,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得以更有力地質疑現存的體系。這時就體現出了解游戲規則的重要性,因為無論承認與否,你都已經是局中人了。大多數人生來就進入了一個體系,只要不選擇退出,就等同于加入。而當你足夠了解游戲規則時,你就能選擇不同的玩法,你也可以選擇退出或讓其他人加入游戲。
本書鼓勵你審視自己與錢之間的關系,并為你提供自我審視的方法。此外,本書也能幫助你了解自己為什么那么在乎錢。它教你如何利用你擁有的財產,為你和周圍人的生活帶來改變。這說來簡單,但并不容易做,你要相信經歷了這個過程,你必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