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兩種方針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于盧溝橋事變[1]的第二日,七月八日,向全國發表了號召抗戰的宣言。宣言中說:

“全國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我們要求立刻給進攻的日軍以堅決的抵抗,并立刻準備應付新的大事變。全國上下應立刻放棄任何與日寇和平茍安的打算。全中國同胞們!我們應該贊揚和擁護馮治安部的英勇抗戰。我們應該贊揚和擁護華北當局與國土共存亡的宣言。我們要求宋哲元將軍立刻動員全部第二十九軍[2]開赴前線應戰。我們要求南京中央政府切實援助第二十九軍。并立即開放全國民眾的愛國運動,發揚抗戰的民氣。立即動員全國陸海空軍準備應戰。立即肅清潛藏在中國境內的漢奸賣國賊分子和一切日寇的偵探,鞏固后方。我們要求全國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衛戰爭。我們的口號是:武裝保衛平津華北!為保衛國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國人民、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的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驅逐日寇出中國!”

這就是方針問題。

七月十七日,蔣介石先生在廬山發表了談話。這個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戰的方針,為國民黨多年以來在對外問題上的第一次正確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們和全國同胞的歡迎。該談話舉出解決盧溝橋事件的四個條件:

“(一)任何解決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變;(三)中央所派地方官吏不能任人要求撤換;(四)第二十九軍現在所駐地區不能受任何約束。”

該談話的結語說:

“政府對于盧溝橋事件,已確定始終一貫的方針和立場。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后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幸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這就是方針問題。

以上是國共兩黨對盧溝橋事變的兩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政治宣言。這兩個宣言的共同點是:主張堅決抗戰,反對妥協退讓。

這是對付日本進攻的第一種方針,正確的方針。

但是還有采取第二種方針的可能。近月以來,平津之間的漢奸和親日派分子積極活動,企圖包圍平津當局,適應日本的要求,動搖堅決抗戰的方針,主張妥協退讓。這是非常危險的現象。

這種妥協退讓的方針,和堅決抗戰的方針是根本矛盾的。這種妥協退讓的方針如不迅速改變,將使平津和華北盡喪于敵人之手,而使全民族受到絕大的威脅,這是每個人都應十分注意的。

第二十九軍的全體愛國將士團結起來,反對妥協退讓,實行堅決抗戰!

平津和華北的全體愛國同胞團結起來,反對妥協退讓,擁護堅決抗戰!

全國愛國同胞團結起來,反對妥協退讓,擁護堅決抗戰!

蔣介石先生和全體愛國的國民黨員們,希望你們堅持自己的方針,實踐自己的諾言,反對妥協退讓,實行堅決抗戰,以事實回答敵人的侮辱。

全國軍隊包括紅軍在內,擁護蔣介石先生的宣言,反對妥協退讓,實行堅決抗戰!

共產黨人一心一德,忠實執行自己的宣言,同時堅決擁護蔣介石先生的宣言,愿同國民黨人和全國同胞一道為保衛國土流最后一滴血,反對一切游移、動搖、妥協、退讓,實行堅決的抗戰。

[1]盧溝橋事變也稱七七事變。盧溝橋距北京(當時稱北平)城十余公里,是北京西南的門戶。當時北寧路(北京至遼寧沈陽的鐵路)沿線,東起山海關,西至北京西南的豐臺,都有日本侵略軍駐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軍在盧溝橋向中國駐軍進攻。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潮的推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的影響下,中國駐軍奮起抵抗。中國人民英勇的八年抗戰,從此開始。

[2]第二十九軍原來是馮玉祥西北軍的一部分,當時駐在平津、河北、察哈爾(現在分屬河北、山西兩省)一帶。宋哲元是這個軍的軍長,他在蔣介石對日妥協政策的影響下,曾一度幻想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馮治安是這個軍的第三十七師師長,該師的一一〇旅在盧溝橋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的進攻,揭開了全國性抗戰的序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宕昌县| 麻阳| 安丘市| 崇州市| 内丘县| 香港| 喀喇沁旗| 贡山| 高台县| 金乡县| 曲周县| 阿图什市| 昭苏县| 惠水县| 宾川县| 湖北省| 昌吉市| 兰州市| 黄梅县| 溧阳市| 雷山县| 浦城县| 滨州市| 奉节县| 和顺县| 肃宁县| 易门县| 苏州市| 河西区| 兰西县| 上虞市| 滨海县| 宁化县| 洪雅县| 山东| 滦南县| 泰来县| 民权县| 广水市|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