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 -
- 480字
- 2023-05-25 12:55:25
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1)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1)*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企圖以武力吞并全中國。全國人民一致要求對日作戰。蔣介石遲遲至事變后十日才在廬山發表談話,確定了準備對日抗戰的方針。這是由于全國人民的壓力,同時也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的行動已嚴重地打擊了英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利益和蔣介石所直接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但就在這時,蔣介石政府仍然同日本繼續談判,甚至接受日本同中國地方當局議定所謂和平解決的辦法。一直到八月十三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蔣介石在東南的統治地位已無法維持,才被迫實行抗戰。但在這以后,直到一九四四年,蔣介石同日本的秘密謀和活動,始終沒有停止。蔣介石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完全背叛了他在廬山談話中所謂“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的聲明,反對人民總動員的全面的人民戰爭,從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以后,更采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反人民的反動政策。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所說的兩種方針,兩套辦法,兩個前途,正是說明了在抗日戰爭中一條共產黨路線和另一條蔣介石路線之間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