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 -
- 711字
- 2023-05-25 12:55:30
抗日戰爭中的投降主義
問:據我所知,日本一面進行戰爭,一面又在上海放出和平空氣。日本的目的究竟何在?
答:日本帝國主義在達到它的一定步驟后,它將為著三個目的再一次放出和平的煙幕彈。這三個目的是:(一)鞏固已得的陣地,以便作為第二步進攻的戰略出發地;(二)分裂中國的抗日陣線;(三)拆散世界各國援助中國的陣線?,F在的和平空氣,不過是施放和平煙幕彈的開始而已。危險是在中國居然有些動搖分子正在準備去上敵人的釣鉤,漢奸賣國賊從而穿插其間,散布種種謠言,企圖使中國投降日寇。
問:據你看,這種危險的前途如何?
答:前途不外兩種,一是中國人民把投降主義克服下去;一是投降主義得勢,中國陷于紛亂,抗日陣線趨于分裂。
問:兩種情況中何種可能為多?
答:中國人民是全體要求抗戰到底的,中國統治集團中如果有一部分人在行動上走入投降道路,則其余堅決部分必起而反對,和人民一道繼續抗戰。這種情況,當然是中國抗日戰線的不幸。但是我相信投降主義者是得不到群眾的;群眾將克服投降主義,使戰爭堅持下去,爭取戰爭的勝利。
問:請問如何克服投降主義?
答:言論上指出投降主義的危險,行動上組織人民群眾制止投降運動。投降主義根源于民族失敗主義,即民族悲觀主義,這種悲觀主義認為中國在打了敗仗之后再也無力抗日。不知失敗正是成功之母,從失敗經驗中取得了教訓,即是將來勝利的基礎。悲觀主義只看見抗戰中的失敗,不看見抗戰中的成績,尤其不看見失敗中已經包含了勝利的因素,而敵人則在勝利中包含了失敗的因素。我們應當向人民群眾指出戰爭的勝利前途,使他們明白失敗和困難的暫時性,只要百折不回地奮斗下去,最后的勝利必屬于我們。投降主義者沒有了群眾的基礎,即無所施其伎倆,抗日戰線便能鞏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