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覺知:智慧時代,父母的使命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

2016年11月5日,北大心理學博士徐凱文老師的演講《時代空心病與焦慮經濟學》刷爆朋友圈。他在這段演講中提到,“北大四成新生認為活著沒有意義”“30%的北大學生厭學”,他把這種狀況稱為“空心病”。

所謂“空心病”,就是價值觀缺陷導致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覺得人生無意義,生活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極端的做法就是放棄自己。事實證明,越優秀的孩子越容易生這種病。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對分數非常敏感,把分數當作衡量個人成敗的唯一標準,承擔著巨大的壓力,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被扭曲。

有這樣一個案例:

兒子從小就是學霸,一路都是重點學校,考試成績都是位列年級前三,最后被保送進了名牌大學。可是大學畢業剛一年,他就失業三次。前兩次是沒過試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計不能通過試用期,主動打包走人。之后,他不再尋找工作,在家一待就是半年,整天打游戲到深夜,無節制地吃垃圾食品。

媽媽非常著急,私下給兒子的前領導打電話。對方坦誠地說:“你兒子對工作不上心,好幾次給他安排的工作,他根本就不干。批評他一次,第二天就不上班了。而且他不太懂事,開會總是嗆領導,走廊上見到老總也不打招呼,與同事相處得也不好……”

聽到這段話,媽媽感到很吃驚。她承認兒子確實有點自我,但沒料到問題如此嚴重。在她的心目中,兒子非常優秀,一直都是她的驕傲,她也覺得自己是個成功的母親,怎么一下子就變成這樣了?

其實,通過這位領導的言語,我們很容易找到答案。在這個孩子身上有些糟糕的特質,比如,不善與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責任心差……只不過在上學期間,這些問題都被成績掩蓋了。

人生路漫漫,父母和兒女不可能彼此陪伴一輩子,父母要懂得放手。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到:“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由于從小就被灌輸貧窮觀念,所以女孩特別在乎金錢。那時候,父母總是對孩子說:

“哎呀,你怎么這么浪費錢,我和你爸這個不吃,那個不買,都是為了你,你怎么這么不懂事?”

“不要買亂七八糟的,家里沒有錢,你怎么一點都不懂事?”

“有什么好買的,這個東西這么貴又沒有什么用,浪費錢。”

女孩長大后,成了高級白領,手上有一筆存款,60多萬元。同事和朋友都勸她買房,按照當時的房價,只要首付10萬元就可以擁有一套小戶型商品房。可是,她不敢拿出10萬元來購買房子。五年后,房價急速漲高,即使把60萬元都拿出來,也不夠房子的首付。

每次被朋友拉去買護膚品,她只會喝一杯20元左右的奶茶;每次花錢旅游時,都是摳摳索索……她處于一種極其痛苦的狀態,覺得自己這樣花錢罪大惡極。即使是自己努力賺到的錢,也無法安心享受。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父母都注重對孩子的節儉教育,希望孩子能夠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為了培養孩子的節儉精神,有些父母會對孩子一味地哭窮,向孩子灌輸“咱家沒錢”“花錢可恥”的觀念,并為孩子不舍得花錢的行為而沾沾自喜。可是,一味地教孩子節儉,窮養孩子,對孩子真的好嗎?

長期被灌輸這種思想觀念,即使孩子長大后有錢了,也會缺少安全感,唯一能讓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上的數字。孩子就像得了一種如影隨形的病,將父母的言行植入心中,從此揮之不去。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積極向上的,不能是負面的、消極的,即使想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易,想要孩子形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也不能采用這種方式。否則,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最基礎的教育。既然要培養孩子,就要讓他們的內心得到豐滿自足,讓他們健康成長。

人格健全的孩子是積極樂觀的,他們內心富足,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會輕易放棄,能夠用平和的心態來面對成功和失敗。

一個8歲女孩,在一場短道速滑500米比賽中不慎摔倒,整個人都趴在了冰面上。但女孩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不顧疼痛,奮力爬起來繼續往前沖。最終,奇跡發生了。她雖然起跑失利,但由于她拼命追趕,在接近終點時反超3名選手,摘得桂冠。女孩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從沒有想過放棄,我也不應該放棄,教練和爸爸媽媽都是這么教我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挫折和苦難。父母給孩子怎樣的“暗示”,就會塑造出怎樣的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是畫地為牢,只能讓孩子日漸頹廢氣餒,把未來困入囚籠;積極的心理暗示,卻能點石成金,可以給予孩子勇氣和力量,引導他們揚帆遠航。教會孩子如何面對不如意的人生,擁有樂觀的心態,習得堅韌的品格心智,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人的教育在他出生時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礎是家庭。”孩子是種子,家庭就是土壤,孩子的未來,說到底,拼的就是父母的功底。

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中國式親子關系最大的矛盾,就是缺乏界限感。為人父母,最難的不是給予多少愛,而是懂得適時退出:

3歲退出餐桌,孩子才能學會自己吃飯;

5歲退出浴室,孩子才能明白身體的界限;

8歲退出房間,孩子才能懂得尊重隱私;

14歲退出廚房,孩子才能學會獨立生活……

越愛孩子,越要給孩子的成長留出空間。與其用溫柔的桎梏給孩子織就“鐵網”,不如適當放手,給他們自由,讓他們更好地走出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安顺市| 方城县| 合江县| 汤阴县| 武邑县| 林西县| 博白县| 荔波县| 元氏县| 上高县| 克山县| 乐业县| 三亚市| 镇巴县| 阿拉善左旗| 普宁市| 祥云县| 湖南省| 普安县| 镇原县| 雷波县| 班戈县| 旅游| 渭南市| 仁怀市| 北流市| 广汉市| 浦江县| 昌图县| 新营市| 思茅市| 电白县| 肥东县| 青河县| 南郑县| 南汇区| 深泽县| 嫩江县| 洛川县|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