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者仁心:記著名肝病專家麻凱
- 單保華
- 6609字
- 2023-07-07 18:48:43
第二章 前往濟南拜師
四
1981年2月5日(正月初一)上午10時許,麻長稭在家中炕下讀著《黃帝內經》,周孝珍在炕上照看麻福強。《黃帝內經》是醫學的《圣經》。麻長稭已經讀過多遍了,可他就是愿意讀。他仍然迷戀醫學。
“長稭,”麻百智走進屋來,見麻長稭待在屋里,就問道,“你沒去拜年?”
“去了,”麻長稭一邊低頭看書,一邊應道,“我剛從叔家回來。”
“又在看《內經》?”麻百智見麻長稭又在翻閱已經翻爛了的那本《黃帝內經》,即問道,“你都干經理了,還忘不了這些書?”
“大大,我還真忘不了。”麻長稭抬起頭來應道,“醫書中有很多東西,我還解不開,悟不出。我很想弄明白。”
“唉!要是你爺爺在就好了!他懂得多。”麻百智嘆道,“我和你叔這輩子,光知道大干快上了,沒好好學。我還能一知半解,你叔還不如我。”
“爺爺留下的書和秘方,我都看了,可我除了幾個簡單的方子敢開外,其他的,不敢開。”
“你現在還只是了解了個皮毛,還沒深入進去。”
“我想出去拜師學藝。”
“不干經理了?這個差事可不好找。”
“我還是想從醫。”麻長稭已經堅定了從醫的信心。
“可你出去拜師學藝,”麻百智望了望躺在炕上的麻福強,然后問道,“孩子還小,孝珍一個人能行嗎?”
“大大,”周孝珍望了望麻長稭,知道他非池中魚,也希望他能出人頭地,故決定支持他,遂說道,“我能行!”
“既然孝珍說能行,我也支持你。”麻百智表態道,“地里的活,你不用考慮,我還能干,還有你大哥、二哥。你就放心出去吧。”
“好!”麻長稭決定道,“等出了十五,我就辭職。”
“辭吧。”麻百智想到麻長稭到什么地方拜師學藝的問題,于是問道,“想好到哪里去拜師了嗎?”
“還沒有。”
“十年前,我到濟南去,拜見過一位老中醫,他很有名氣。我向他請教了幾個疑難問題,人家對答如流。他開著一家中醫診所,每天都有不少人前去就診;還經常有省里的大人物找他看病。”麻百智忽然想到了他曾在濟南拜見過的知名老中醫。
“他叫什么名字?”
“他姓沈,名世昌。沈老先生家住郵電新村。”
沈世昌祖輩行醫。他醫術精湛,在濟南家喻戶曉。當時山東省主要領導譚啟龍、白如冰等曾多次找他切脈開藥。他治愈了眾多患者,堪稱全國一流老中醫。
“我就去拜沈老先生為師吧?”
“你可以去試試,但他名氣大、業務忙,未必會收你。我給你寫封信,你拿了去。記住:見了沈老中醫后,一定要有禮貌,心誠則靈!”
“好!我一定懇求老先生收下我。因為我是真心想跟他老人家學醫的。”麻長稭相信自己會用誠心打動沈世昌的。
“行!那你就準備一下功課,首先背熟基本的中醫湯頭歌和中醫理論,別到時候一問三不知。”
“我一直在準備著。”
“大大,”周孝珍聽著父子倆的對話,插嘴道:“你放心,長稭一定能拜師成功!”她已經十分了解麻長稭了。在她的眼里,麻長稭就是一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硬漢子。
五
2月20日(正月十六)上午,麻長稭將一封辭職書呈交擔山經委領導。經委領導再三挽留,但麻長稭去意已決。
下午,麻長稭回到家中,開始準備前往濟南的行李。
周孝珍擔心麻長稭在外吃不飽,為麻長稭烙了50張面餅。
麻長稭的大哥麻長聚、二哥麻長清聽說麻長稭要出遠門,分別給他送來了一袋小米、一袋綠豆。麻長稭的姐姐麻長芬已嫁到擔山公社圍子村,她聽說麻長稭要到濟南去,將家中的22斤糧票悉數取出,送到了麻長稭的家中。
22日上午,麻長稭背上沉甸甸的行李,步行前往擔山公社駐地。盡管春寒料峭,但他在走出5里路后,已大汗淋漓。他到達擔山公社駐地后,坐上了前往安丘縣城的長途汽車。
麻長稭從安丘縣城乘坐長途汽車到達濰坊,之后從濰坊坐火車前往濟南。他到達濟南時,已是晚上9點多了。他不舍得花錢住賓館,就在火車站候車室里待了一晚。他躺在候車室的連椅上,感覺衾寒似鐵,瑟縮不能成寐。
23日上午6時整,沈世昌按時起床洗漱,到宅院里打一通太極拳,然后吃過早點,步行前往福壽堂中醫門診。他打開門診大門,從貯藏間里取出木柴、煤球,開始在門診大廳里點燃煤球爐子。
8時30分,麻長稭徒步趕到了濟南市郵電新村,徑直奔向福壽堂中醫門診。
“誰呀?”沈世昌聽到敲門聲,對著門外喊道,“請進!”
“您好!”麻長稭背著大包小包氣喘吁吁地走進了診所,他向蹲在煤球爐子旁的沈世昌問道,“請問,您是沈老先生吧?”
“是啊!”沈世昌站起身來望了一眼麻長稭,然后問道,“你有事嗎?”
“沈大爺,”麻長稭將行李放在地上,之后向沈世昌介紹自己道,“我叫麻長稭,是從安丘來的。我大大十年前來濟南拜見過您。我大大叫麻百智,他給您寫了一封信。”麻長稭說完,從棉衣口袋里摸出一封信,將之呈向沈世。
“麻百智?我想起來了,是有這么一個人來過這里,他也懂中醫。”沈世昌應著接過了信,爾后展開信箋,仔細閱讀。閱畢,他向麻長稭問道:“噢,你想學醫?”
“是!沈大爺,我想拜您為師,想跟您學醫。我大大說,您醫德高尚、醫術高超,想讓我一定拜您為師,虛心學習。我從小時候就很想學中醫。”麻長稭應完,接著問道,“不知您能不能答應收我為徒?”
“這個嘛,我不能答應你。”沈世昌不假思索應道:“我獨來獨往慣了,從來不收徒弟。”
“我是真心來拜師的,要不,我給您打雜,邊干邊學也行……”麻長稭不知說什么才好。
“沈大夫在嗎?”這時,一位中年婦女走進了診所。
“在。”沈世昌轉過身去,面向中年婦女。
“沈大夫,我感冒了,發燒,頭痛,咳嗽。”中年婦女向沈世昌簡要地說明了自己的病情。
“請坐下!”沈世昌用右手指了指診桌邊的一只凳子。
中年婦女坐了下來。
沈世昌先用清水將雙手洗凈,穿上隔離服(白大褂),之后走到診桌前坐了下來。
“你頭痛得厲害嗎?”
“可厲害了!像炸裂了似的。”
“咳嗽得厲害嗎?”
“也厲害。有時憋得慌。”
“你感到口渴嗎?”
“有點口渴。”
“伸出舌頭,我看看。”
“啊……”中年婦女伸出了舌頭,其舌邊尖紅。
沈世昌再望其咽部,咽喉處紅腫。
“我給你試試脈。”
“好。”中年婦女伸出了左胳膊,其脈浮數。
沈世昌為中年婦女切脈完畢,總結道:“你得了風溫。應治以辛涼解表、宣肺泄熱。”
“沈大夫,你說這些,我也不懂。”中年婦女應道,“我一直有病就找你看,我相信你,你就開方吧。”
“好的。”沈世昌略思,低下頭來為中年婦女開藥方。
麻長稭在沈世昌為中年婦女看病的時候,一邊將煤球爐點燃、將一壺涼水置于煤球爐上,一邊聽著沈世昌與中年婦女的對話。
一會兒功夫,沈世昌為中年婦女開完了藥方。藥方主方為銀翹散。其處方為:金銀花,連翹,桔梗,薄荷,竹葉,荊芥,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用鮮蘆根煎湯,香氣大出即去渣取汁服,勿過煮。每日一劑,煎汁,上、下午各服一次。因中年婦女頭痛重、咳嗽甚,又加杏仁、桑葉、菊花。因中年婦女咽喉脹痛,再加馬勃、玄參、防風。
沈世昌將藥方示于中年婦女,同時說道:藥方開完了,你稍坐,我給你抓藥去。”
“好。”中年婦女應道,“謝謝!”
煤球爐越燃越旺。在沈世昌到藥房為中年婦女抓藥的當兒,置于煤球爐上的水開了。
麻長稭急忙將水壺從煤球爐上取下,將開水倒人暖水瓶中;再將水壺灌滿涼水,復置于煤球爐上。之后,他倒了一杯開水,將開水送到中年婦女面前的診桌上,很有禮貌地說道:“大姨,您喝水。”
“謝謝!”
“多喝白開水,您的病就好得快。”麻長稭已知中年婦女所得的病為風溫。他知道,對于這種病,需要多喝白開水,注意休息。
“好的。謝謝!”
10分鐘后,沈世昌提著一大包中草藥從藥房里走出來,將藥放在診桌上,然后向中年婦女說明煮藥方法及注意事項等。
麻長稭將另一杯開水送到沈世昌面前,然后說道:“大爺,您喝水。”
“你先喝吧,”沈世昌指了指診桌上一個大茶缸子應道,“我用缸子喝。”
“我去給您加滿水。”麻長稭放下手中的水杯,取起了大茶缸子。
“好吧!小伙子,茶幾上有茶,給我加點茶。”沈世昌開始有點喜歡麻長稭了。
“好的,大爺。”麻長稭快速走到茶幾邊,打開茶葉桶,用鑷子從中取出茶葉,再將茶葉倒入大茶缸子中。
很快,麻長稭將盛滿熱氣騰騰茶水的大茶缸子放到了沈世昌面前的診桌上。“大爺,您喝茶。”
“謝謝小伙子!你還是蠻機靈的。”
患者接踵而至,并自覺在診所內排起了隊。沈世昌逐一為患者診病。麻長稭自覺干著雜務。
六
中午時分,在最后一位患者拿著中藥走后,沈世昌向麻長稭說道:“小伙子,我這兒確實不想收徒弟,你若想留下,只能先在這兒打雜。而在這兒打雜,工錢很少,不過,管吃管住。”
“大爺,我愿意留下打雜。”
“不過,打雜也需要懂得些醫學知識。”
“我懂得一些。”
“我問你,”沈世昌端起大茶缸子,喝了一大口茶,然后問道,“你能認得多少種中草藥?”
“我沒統計過。”麻長稭略思,爾后應道,“大約上百種。”
“學習中醫,首先要懂得中藥。中藥這東西,講究‘十八反’‘十九畏’,還有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七情,切不可亂來。”沈世昌捋了一把花白胡子又問道,“你知道‘十八反’‘十九畏’嗎?”
“我知道。”
“很好!治病啊,要謹遵醫道,診斷準確;銘記‘十八反’‘十九畏’,處方合理干凈。”
“嗯!我記住了。”麻長稭向沈世昌點了點頭,表示銘記。
“好吧,小伙子,”沈世昌對懂得一些醫學知識的麻長稭比較滿意,遂決定道,“你先留下幫著抓藥和打雜吧。”
“謝謝大爺!”
“你先到藥房去打掃一下,也熟悉一下哪種藥放在哪里。”
“好!”麻長稭立即應道,“大爺,我過去了。”
“去吧。”
這時,又有患者敲門進人診所。沈世昌又開始忙碌起來。
沈世昌主要診治脾胃病和肝病。他對癥下藥,療效顯著。其醫德與醫術聞名遐邇。
每天到診所問診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其中有省部級干部或其家屬。他們均慕名而來。
傍晚時分,沈世昌送走最后一名患者,到診所附近飯館里叫了四個菜。他將菜擺放在茶幾上,與麻長稭共進晚餐。
“來吧,小伙子,我今晚就不回家吃飯了,給你接風!”沈世昌從書架下邊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茅臺酒,打開酒瓶,將兩個小酒杯斟滿,然后端起了一小杯酒,對麻長稭說道,“我年齡大了,已經長時間不喝酒了,但今天要喝一點,來,干!”說完,一飲而盡。
“大爺,我酒量不行。”麻長稭端著酒杯猶豫不決。
“喝了吧,一小杯酒不傷身。接下來,我們慢慢喝。”
“行!”麻長稭亦一飲而盡。
“小伙子,我記性不好,你叫麻什么?”
“麻長稭。”
“噢,麻長稭,麻百智的兒子。你父親年齡也不小了,你肯定不是老大,”沈世昌親切地問道,“你在家排行老幾?”
“男的,我排行第三,”麻長稭應道,“我上面還有一個姐姐。”
“哦,”沈世昌喝了一口茶水,又問道,“你什么時候喜歡上學醫的?”
“從記事時候起,我大大就用醫學詞匯教我認字,從那時候就開始喜歡中醫中藥了。不過,后來上學、工作,就耽誤下了。”
“如果喜歡學習中醫,就要堅持不懈!”
“嗯。”
“長稭,你會摸脈嗎?”沈世昌開始稱呼麻長稭的名字。
“會點,我小時候就跟著我大大學著給人家摸脈,但摸不出幾種脈象。從理論上也略懂一點。”
“你從理論上說說,我聽聽。”
麻長稭思考片刻,死記硬背般地應道:“脈乃氣血先見,氣血有盛衰,臟腑有偏性。氣血倶盛,脈陰陽倶盛;氣血倶衰,脈陰陽俱衰。氣獨盛者,則脈強;血獨盛者,則脈滑;氣偏衰者,則脈微;血偏衰者,則脈澀;氣血和者,則脈緩;氣血平者,則脈平;氣血亂者,則脈亂;氣血脫者,則脈絕;陽迫氣血,則脈數;陰阻氣血,則脈遲。常見的脈象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澀脈、洪脈、細脈、弦脈。”
“很好!你很聰明,能背誦這么多!但僅從理論上懂得還不行。中醫所言診脈,就是通過寸關尺之脈象,來觀察人體氣血的盛衰、精氣的盈虧、津液的潤枯,從而幫助診斷疾病,以便對癥下藥。”沈世昌說到這里,決定道,“這樣吧,明天,你在我身邊抄方,你可先摸一下患者的脈,我再為患者診脈。我得出了結論,你慢慢地就懂了。實踐很重要。”
“謝謝大爺!”麻長稭明白,雖然沈世昌沒有表明要收他為徒弟,但沈世昌的如此決定已是認可他為徒弟了。
……
晚餐后,沈世昌安排麻長稭在診所內住宿。麻長稭陪沈世昌回家,并將從老家帶來的土特產送到沈家。
麻長稭回到診所,非常興奮。盡管忙碌了一天,但他毫無睡意。他翻看著沈世昌放在診桌上的《溫病條辨》一書,直至深夜。
七
盡管沈世昌每天都要為數十名患者診病,但有了麻長稭這個得力幫手,他感覺不再像從前那樣忙碌了,而且心情也舒暢多了。
4月7日(農歷三月初三),沈世昌經過對麻長稭一個半月的考察,見其品行端正、悟性極高,認為“孺子可教”,決定將其收為徒弟。
晚上,沈世昌從飯館里叫了6個菜,又與麻長稭共進晚餐。
“長稭,今日是初三,俗話說,三月三過神仙。咱不管過不過神仙,今日,”沈世昌端起了一小杯酒,決定道,“我決定,收你為徒!”
“啊?”麻長稭有些吃驚,他馬上想到了父親所言,若沈老先生同意收他為徒,必須先磕3個響頭。于是,他站起身來,又鄭重其事地跪下,連續磕了3個響頭。在磕頭時,他一字一句地背誦著自己早就擬好的誓言。他磕第一個響頭時發誓道:“感謝師傅收我為徒!師道尊崇立人立德,弟子一定謹遵醫道,發揚醫德,濟人之急,救人之危!”他磕第二個響頭時發誓道:“師傅傳道授業解惑,弟子一定刻苦學習,爭取早日學得真知。”他磕第三個響頭時發誓道:“感念師恩天地為鑒,弟子不成功便成仁,一定秉承恩師的醫德、醫術,練成大醫!”
麻長稭在給沈世昌磕完三個響頭后,又給沈世昌的大茶缸子添滿了水,將大茶缸子端著舉過頭頂,跪在沈世昌面前,然后鄭重說道:“弟子為師傅敬茶!”
“好!好!謝謝!”沈世昌接過了大茶缸子,將大茶缸子放至唇邊,飲了一口,之后說道,“好了,不必如此多禮,請坐下!”
“謝師傅!”麻長稭坐了下來。
“長稭,來,干!”沈世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謝師傅!”麻長稭亦一飲而盡。
……
“師傅,我知道‘望’很關鍵,看看臉色就能知道患者生了什么病,我總是把握不住,總感覺在摸著石頭過河。”
“你知道‘五行’嗎?”
“知道。”
“用‘五行’來結合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怎樣用法?”
“中醫講的是‘五行’,肝心脾肺腎,各屬木火土金水。天予人以五氣,地予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腸胃。五味入五臟,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水谷入口,津液各走其道,化為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五臟各有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
“明白了!”麻長稭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你還要仔細研讀體會一下《黃帝內經·素問》,其中有云:‘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其中道理,慢慢領悟,你就會‘望’而見其病了。”
“師傅所言極是!過去,我讀了這些文章,但就是領悟不了。”
“你見的病號太少了。以后見多了,就悟出道理來了。”
……
“長稭啊,名醫好做,大醫難當。要想成為大醫,要謹遵醫道,厚德精術。道無術不行,術無道不久。所謂醫道,中華文明五千年,中醫理論至深至要,醫學著作浩如煙海,其中有大道。你要自己感悟。所謂醫術,既要遵循醫道,博采眾長,又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弟子謹記!”
“長稭啊,現在肝病患者很多,而治療肝硬化是全世界醫學界的一大難題。我一直在探索這個問題。我通過研究患者從肝炎發展到肝硬化腹水的過程中的各個癥狀,擬出了5個處方,并將它們用到了臨床上。今天從上海來的那個中年患者,你也看見了,他原來得的是肝硬化、大量腹水,在吃了我給他配制的中藥后,現在癥狀消失了,跟正常人一樣了。”沈世昌說著,從診桌上拿過來5個治療肝硬化的處方,并遞給了麻長稭,同時說道,“你看看這5個處方,都是治療肝炎和肝硬化的。”
麻長稭接過了處方,他看到第一個處方上寫著薄荷、柴胡、半夏、茯苓、炒桃仁、紅花、丹皮等中藥,未翻到第二個處方上看,即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了。他將5個處方放在茶幾上,然后在沈世昌面前跪了下來,向著沈世昌連磕3個頭,之后說道:“承蒙恩師看重,長稭一定潛心研究,學有所成!”
“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術業有專攻,希望你能在肝病研究方面有更深研究,并有重大突破。”
“請恩師放心!”麻長稭表態道,“我一定不辜負恩師的期望!”
……
二人徹夜長談。
麻長稭正式開始了學徒生活。
沈世昌的兩個兒子均是國家干部,皆未從醫。沈世昌非常喜愛麻長稭,并希望麻長稭能夠救治更多的患者,遂將自己的畢生所學與實踐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麻長稭。麻長稭受益匪淺,他不停地記錄、記憶、領會著沈世昌所傳授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