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孩子一起認識時間
12歲那年,魯迅來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先生讀書學習。在三味書屋里,魯迅度過了五年的時光,他不但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還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魯迅坐在三味書屋的東北角,至今為止,他的書桌依然擺放在紀念館里,書桌上雕刻的“早”字特別引人注目。
魯迅為什么要在書桌上刻“早”字呢?原來,魯迅小時候家境優(yōu)渥,生活非常富裕。后來,他的祖父被捕入獄,父親常年臥病在床,家里越來越貧窮。小小年紀的魯迅不得不幫助媽媽分擔家務,有的時候,在上學之前,他還要跑到當鋪里去當掉一些東西,換了錢給父親買藥,然后把藥送回家里,才能去學校。
有一次,父親的病突然變得嚴重,魯迅不得不一大早就在當鋪和藥店里來回奔波。等到他忙完家里的事情趕到三味書屋的時候,已經遲到了。老師非常生氣地訓斥魯迅,說:“你已經十幾歲了,還不知道求學上進,總是貪睡懶覺。下次,你如果再遲到就不用來了,我也不是你的老師了。”聽了老先生的話,魯迅羞愧地點點頭,他沒有為自己辯解,而是低著頭回到座位上。第二天早晨,他很早就來到學校,用刀在硬木課桌上雕刻了一個“早”字,從此之后,他不管家里有多忙,再也沒有遲到過。
父親的病時好時壞,魯迅和以往一樣依然需要拿各種東西去當鋪里換錢,再為父親買藥,然后才能上學。又因為母親非常勞碌,他還主動承擔起了很多家務活,為了避免遲到,他只能更早起床,等到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之后,再趕去學校上課。在一段艱苦的日子里,他常常因為時間來不及,只能快速地奔跑在家和藥店之間。然而,每當看到書桌上的“早”字,他就感慨萬千,想道:我又一次戰(zhàn)勝了自己、戰(zhàn)勝了困難,我一定能夠按時到校,用功讀書!
魯迅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古人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艱苦的生活到奢華安逸的生活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過慣了舒適的日子,突然之間要吃苦受難,會感到非常難熬。魯迅恰恰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他小時候生活無憂無慮,但是在十幾歲的時候卻家道中落,不得不承受生活的艱難,但是他從未放棄過,也沒有因此而灰心絕望。他戰(zhàn)勝了一切困難,戰(zhàn)勝了生活的困頓,最終成為了一代文豪。
小朋友們也應該向魯迅先生學習,學習魯迅先生戰(zhàn)勝困難,不因為任何事情而耽誤學習的時間。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成長經歷,魯迅對于時間的感悟才會那么深刻。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還是有的。的確如此,對于很多人都不能做到的事情,魯迅通過爭分奪秒地奔跑最終完成了。在此過程中,他變得越來越頑強。后來,在國家危機的時刻,他以筆為槍,成為了一位戰(zhàn)斗的文人,為民族吶喊。
那么,如何才能教會孩子認識時間呢?很多孩子因為年紀小,并不知道時間是什么。對于孩子而言,時間的確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給孩子一個蘋果,孩子會觀察到蘋果是圓的,顏色紅彤彤的;給孩子一個香蕉,孩子會發(fā)現香蕉是長長彎彎的,顏色是黃的。但是對于時間,孩子卻很難觀察到相應的特征。明智的父母應該帶著孩子一起看到時間,例如,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中午的時候太陽在正頭頂,然后等到下午的時候,太陽就要從西邊落山了。這樣一來,孩子至少會知道早晨、中午和下午的概念。當孩子對于時間的流逝有了明確的感知,接下來就可以帶著孩子認識更加細致的時間特征了。例如,在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定時,讓孩子看到手機上的時間,在時間過半時,再讓孩子來看一下手機上的時間,最后等到時間結束的時候,告訴孩子游玩的時間已經結束了。如果父母堅持這么去做,孩子對于時間的概念就會越來越強,他們也會知道時間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一直在滴滴答答地往前走。他們會從珍惜游戲的時間到珍惜學習的時間,漸漸地形成時間意識,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也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在這個世界上,時間是唯一對所有人都公平的東西。一個人不管是年邁還是年輕,男性還是女性,貧窮還是富有,時間對他們都一視同仁。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每個小時只有60分鐘,每分鐘只有60秒。正是在這樣的時間流逝中,生命悄然而逝。魯迅先生說過,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浪費他人的時間就是謀財害命。那么,浪費自己的時間呢?則無異于浪費生命。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
除了有手機、鬧鐘等計時的工具之外,為了幫助孩子們認識時間,父母還可以使用更多有趣的工具。例如孩子往往對枯燥的東西不感興趣,那么父母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沙漏。沙漏通常以五分鐘或者十分鐘為標準。在刷牙的時候,孩子就可以以沙漏來計時五分鐘。父母還可以為孩子準備番茄鬧鐘。番茄鬧鐘是一種非常好的計時工具,通常計時一個小時。在時間到達之前,番茄鬧鐘會發(fā)出滴滴答答的聲音催促孩子加快速度,在時間到達之后,番茄鬧鐘就會鈴聲大作。以上所說的這些方式都能讓孩子明確感知到時間的流逝。
有些孩子特別喜歡畫畫,父母可以引導孩子一起畫畫。例如,讓孩子畫一畫一天之中的不同時間段,太陽分別在天空中的哪個位置。在繪畫的過程中,孩子會認真仔細地觀察太陽的位置,也會在用畫筆畫出流暢線條的過程中感受到時間的可貴。
總而言之,孩子并非天生就認識時間,也并非天生就有時間意識。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引導,把時間從無形變得有形,讓枯燥乏味的生活變得充實有趣。這樣一來,孩子對時間的感受才會更加深刻,也才會主動自發(fā)地珍惜時間。有些細心的孩子可能還會發(fā)現,時間在高興的時候過得很快,在傷心的時候過得很慢,這其實是時間的相對概念。當孩子提出這個奇怪的現象時,父母可以借此機會給孩子講一講時間的相對概念以及與此相關的知識,從而讓孩子知道時間雖然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每個人因為有不同的情緒、感受和心理體驗,所以感受到的時間長短是不同的。從主觀上來說,這是人們不同的心理和情緒在發(fā)揮作用。當有了這個奇妙的發(fā)現,孩子們都會感到非常好奇,覺得新鮮有趣,也會由此激發(fā)出對于時間的強烈興趣,對時間有更加深刻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