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談
- (日)小泉八云
- 2792字
- 2023-05-29 18:40:32
鏡與鐘[22]
八個世紀之前,在遠江國[23]的無間山上有座寺院,寺里的僧人們想在正殿里安放一口青銅大鐘。為此,他們請求女施主們能踴躍捐贈舊青銅鏡,襄助寺里打造一口大鐘。[24]
那時候,無間山上住著一位年輕的農夫之妻,為了響應熔鏡鑄鐘的號召,將自己的銅鏡捐了出去。然而,銅鏡剛剛捐出,她就后悔了。她想起母親曾經告訴她,這面鏡子不單是她母親所有,還是由祖母、曾祖母、高祖母等先人,世代相傳下來的。此鏡承載了家族太多的記憶,并映照過諸多幸福的笑靨,實在彌足珍貴。當然,她也可以給寺院送去一定數目的金錢,用以贖回傳家之寶。但她很窮,根本拿不出足夠的錢來。因此,她只好天天跑到寺院去,透過中庭的隔離柵欄,在高高堆積的幾百面銅鏡里,極目搜尋自家的那面鏡子。銅鏡的背面鏤刻有象征吉祥喜慶的松竹梅圖案,一眼就能認出。每當此時,她總會回想起母親第一次將鏡子拿給自己看時,年幼的自己那眉開眼笑、愉悅喜慰的情景。她尋思著只要有機會,一定要把鏡子偷回來,愛護它、珍藏它,直到永遠。可惜,這樣的機會并不是說有就有的。漸漸地,她變得郁郁寡歡起來,覺得自己愚蠢至極,竟然將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拱手送給了他人。
此時,她想到了一句古老的諺語:鏡子是女人的靈魂(在眾多古鏡的背后,都刻有漢字“魂”,所表達的就是這句神秘古諺)。她害怕這是真的,害怕這種真實造成的可怕后果會超乎自己的想象。然而,她又不敢向他人訴說內心的痛苦。
當為鑄造大鐘而募化來的數百面青銅鏡全部被送進了鍛鑄場后,怪事發生了:鑄造師們發現里面有一面鏡子,連續數次被送入熔爐中都無法熔化。這面鏡子似有靈魂般,在極力抗拒著。顯然,有個女人后悔了,她捐出銅鏡給寺院,并非出自衷心所愿。因此,鏡子上附著了她自私的執念,從而在火爐中變得堅硬冰冷,自然無法被烈火熔化。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播開來,大伙兒都想知道,到底是誰出爾反爾,使得銅鏡無法熔化!真相很快大白于天下,鄉人們都知道了原來是由于那個女子的過失,才導致銅鐘難以鑄造。可憐的女子羞愧難當,無顏面對這難堪的恥辱,在留下一封遺書后,投河自殺了。遺書如此寫道:
在我身死之后,銅鏡熔化自會輕而易舉,大鐘也當鑄成。來敲此大鐘者,若能將大鐘敲破,我將以幽玄之力,賜予他大富貴。
要知道,任何銜怨而死或含恨自殺的人所留下的最后愿望或誓約,通常都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這在當時是被廣泛認可的。女子死后,銅鏡果然被順利地熔化了,青銅大鐘亦隨之順利鑄成。人們想起女子的遺書所言,對此深信不疑,便蜂擁到寺里,個個都想試試看能否將大鐘敲破。他們使盡吃奶的力氣,拼命地搖撼撞鐘槌,沉重清脆的鐘聲響徹四方,無時或歇。事實證明,那大鐘的質量也實在是好,無論多么猛烈的撞擊,都不能損其分毫。
盡管如此,在“敲破大鐘者,可得大富貴”之言激勵下的人們是不會輕易氣餒的。日復一日,由早至晚,從四面八方涌來的人潮,依然前赴后繼地不停敲鐘。僧人們不堪其擾,屢次勸阻均無效,鐘聲變成了痛苦的折磨。
終于,忍無可忍之下,住持下令,讓僧人們將造成巨大困擾的青銅大鐘抬到懸崖邊,推了下去。懸崖之下,是幽深的沼澤,大鐘被徹底吞噬。鐘聲就此成了絕響,只留下這個傳說代代相傳。而這口鐘,則被人們稱為“無間之鐘”。
時至今日,對于某種因精神作用而導致的難以置信的效果的信仰,在日本依然是個古老而神秘的存在。這種信仰很難表述,只能用“擬”(なぞらえる)這個動詞來稍加形容。這個詞本身也無法用英語中的詞語來充分表現,因為它與許多種關于擬態的巫術有關,也與許多密教里的信仰行為的施行有關。在字典中,“擬”通常的意思是“模仿”“比較”或“模擬”,但是它的深層含義卻是借助冥想和念力,將一種物體或行為“替代”為其他的物體或行為,以便取得某種不可思議的神奇效果。
舉例來說,你無力去建造一座寺廟,但你可以輕易地在你所信仰的佛像面前放上一顆鵝卵石。與此相類似的虔誠之心,即可促使你在富有的時候去建造一座寺廟。這種供奉一顆鵝卵石的功德與建造一座寺廟的功德是同等的,或者說是幾乎同等的……你無法遍讀六千七百七十一卷佛經,但是你可以建造一座轉輪藏閣,把它們放置其中,如同絞轆轤一般使其轉動。只要你懷著想讀六千七百七十一卷佛經那樣的熱忱,那么你就會獲得如同讀了六千七百七十一卷佛經那樣的功德……這些例子,差不多就可以解釋“擬”的宗教含義了。
不過,沒有大量例子的話,這種神秘的含義依然無法完全解釋清楚。為了理解這種觀念,舉出下面這個事例是必要的。如果你像“丑時之女”[25]詛咒草人那樣,做個小稻草人,到了丑時,用五寸釘將草人釘在神社附近的樹林里,只要你想象這個稻草人代表某個人,那么此人就會在極大的痛苦中死去[26]。這也可以說明“擬”的含義……或者,讓我們想象有個強盜深夜闖入你家,把你的財物席卷一空。如果你能在你的花園里發現強盜的腳印,并迅速地在每個腳印上點燃一大捆艾絨,那么強盜的腳底就會著火,除非他回來,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處置,否則巫術就不會解除。這便是“擬”所表達的另一種擬態的巫術。至于第三種不可思議之處,可以在以下這個無間之鐘的后續傳說中找到例證。
青銅大鐘被僧人們推入崖下的沼澤后,當然再也不能被敲破了。人們在惋惜之余,又開始想象,敲破的哪怕只是青銅鐘的替代品,仍能使女子的魂靈賜予己身大富貴。其中有一個名叫梅枝的妓女,對此說法亦深信不疑。梅枝與出身平家的武將梶原景季[27]關系密切。某次他們結伴同游,途中,因景季盤纏用盡,二人陷入窘境。梅枝忽然想起了無間之鐘的傳說,便找來一只青銅水缽,心中默默存想,將青銅水缽想象成那口大鐘,一邊用力敲打,一邊高呼:“黃金三百兩,黃金三百兩!”直至將水缽敲碎。有一位與景季、梅枝同宿一間客棧的富商,聽到梅枝邊敲缽邊念念有詞,便饒有興致地上前詢問原委。當他得知兩人的窘況后,竟然慷慨地資助給他們三百兩黃金。事后,梅枝敲缽得金的經歷被編成了歌謠,由歌妓們傳唱至今:
梅枝敲銅缽,
百金唾手得,
勸女應如是,
贖取自由身。
梅枝的成功,使得無間之鐘再度聲名大噪。眾多凡夫俗子紛紛效仿梅枝,希望成為她那樣的幸運兒。其中有一個住在無間山大井川土堤上的農夫,整日里好吃懶做、游手好閑,過著放蕩的日子。在把財產敗光后,他也幻想著能借助無間之鐘來發財。于是,他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挖來泥土,照著無間之鐘的樣式塑了一口泥鐘,隨后一邊敲碎泥鐘,一邊喊著:“錢來、錢來,錢快來。”
隨后,從他面前的地底冒出了一位身穿白衣、長發披肩的女子。她手執一個有蓋的粗口壺,朝著農夫頷首微笑,說道:“汝之殷殷祈懇,吾俱已知悉。而今賜汝此壺,以示回應。”語畢,女子將粗口壺塞到農夫手里,隨即消失不見。
農夫高興得合不攏嘴,急忙飛奔入屋,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妻子,而后將粗口壺放在妻子面前。粗口壺頗為沉重,夫妻倆一起興奮地翻開蓋子,只見到壺里的東西迅速充盈,溢過邊緣,然后不斷地漫出來、漫出來……
那是什么東西呢?抱歉,我真的不能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