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追趕:中國創新之路
- 吳曉波 方剛
- 7字
- 2023-05-30 15:13:12
第一章
世紀之問
《科學》之問
為紀念創刊125周年,《科學》(Science)雜志編委會于2005年挑選了125個重要的科學前沿問題做了一個特刊[1],提出25個最突出的重點問題(highlighted questions)以及其他100個生命科學、物理學、數學等領域的科學前沿難題。其中的第116個問題“為什么一些國家向前發展,而另一些國家的發展停滯?”(Why do some countries grow and others stagnate?),反映了學術界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關切與思考。
經濟學家們很早就關注到了經濟增長與發展問題。大衛·休謨(David Hume)通過對工業革命之前英國經濟發展的研究,強調“貿易順差”是英國獲得財富和繁榮的基礎[2];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社會分工”及由此帶來的“生產效率提高”是國家富裕的原因[3];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認為強化本國擅長的生產領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并稱之為“比較優勢理論”[4];德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主張“貿易保護政策”以保護本國處于“幼稚階段”的產業[5];受到李斯特影響,沃爾特·羅斯托(Walt Rostow)總結了“階段性經濟成長理論”,認為經濟發展受生產性投資率,領先工業部門的存在、發明與革新,以及政治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6]。對經濟增長的傳統經濟解釋范式在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這里被顛覆,他1912年在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開創性地提出了“創新理論”,重點是將技術和方法納入考察,強調“生產技術的革新和生產方法的變革”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最根本和重要的作用,后來的學者包括門施、弗里曼、克拉克等進一步發展創新理論,推動了“新熊彼特主義”和“泛熊彼特主義”的形成。
理論前沿
“后發國家”在經濟追趕和發展中實際上面臨的是一系列復雜的經濟、社會、技術和制度等方面的挑戰。到底是什么因素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衰并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答案。
然而,“后發國家”在經濟追趕和發展中實際上面臨的是一系列復雜的經濟、社會、技術和制度等方面的挑戰,基于單一或少量因素無法完整科學地回答《科學》雜志的第116個問題。例如,20世紀50年代一些后發國家在追趕過程中出現了“中等收入陷阱”現象,其中巴西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世界性典型。巴西在20世紀中期曾經出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超10%的“巴西奇跡”,至2010年經濟增速仍有7.5%,但接著轉向了發展停滯——2014年降為0.2%,2016年經濟持續萎縮,同時國家債務高達GDP的70%。巴西一直沒能躋身高收入經濟體行列。“中等收入陷阱”現象背后的原因非常復雜,涉及了經濟、政治、制度、國際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成為后發國家追趕中面臨的嚴峻命題。《科學通報》在2016—2018年間,刊出系列文章“《科學》125個科學前沿問題系列解讀”,邀請相應領域的科學家就這些科學問題展開論述,介紹當前最新研究進展、展望未來研究,對有關這些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展開分析。針對第116個問題的分析文章在總結了影響經濟增長的總量因素和結構因素之后,仍然認為到底是什么因素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衰并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答案。[7]
近年來,全球格局的重大變化在于中國超常規的迅速崛起。中國崛起首先是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經濟總量從1949年占世界經濟比重不足5%到2021年占世界經濟比重超過18%,至2021年人均GDP已連續三年超過1萬美元,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與最領先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特別是在全球第四次大規模制造業轉移的戰略“機會窗口”中,中國逐漸建立起高效的生產供應鏈體系,以及全球范圍內最完備和獨具競爭力的工業體系及制造能力。從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看,同樣是市場、技術、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企業層面的創新過程和國家層面的國家創新體系具有特殊的意義。
《科學》雜志主編唐納德·肯尼迪(Donald Kennedy)在當期特刊序言里提出了這樣的信念:“在塑造科學的未來方面,問題比答案更重要。”在中國迅速追趕并站到世界前沿的今天,梳理清楚中國快速發展的脈絡,總結背后的科學規律,無論對基于中國實踐的創新管理理論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還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現實的借鑒和指導,均具有重大的意義。
- 韋伯作品集:經濟與社會(第一卷)
- 企業、市場與法律
- 孫久文自選集
- 現代經濟學理論與方法創新論壇(十七)
- 經濟控制:不持觀點的方法論
- 分配正義新論:人道與公平(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
- 從古典政治經濟學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于中國視角的政治經濟學演變(下冊)
- 綠色發展與品牌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 經濟新動能 資管新使命:2021中國資產管理發展趨勢報告(《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利潤率的政治經濟學
- 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論:鮑德里亞早期思想研究(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綠色發展背景下“新四化”影響能源強度的機制與效應研究
- 深圳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研究報告文集(第一輯)
- 眉山金融論劍
- 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背景下雙邊種子產業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