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別說話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都變得面目全非了。聽聽流行音樂,就會發現里面盡是“謝謝你的愛”“我為你活著”之類毫無品位、肉麻得要死的歌詞。為什么說沒品?因為盡管說得十分夸張,可內涵幾乎沒有。或者說所表現的情感十分寡淡,只是將歐美的歌詞直接譯成日語,僅此而已。
還有“你的身邊一直有我”這種歌詞,簡直莫名其妙。把這些玩意兒全都丟掉,好不好?去看看《萬葉集》和《源氏物語》吧。總之,還得以日本古典文學為基礎,找到幽微委婉、耐人尋味的表現方式才行。
還有,別老說些“我,我……”之類的話,不好好反思一下日本人原有的不好出風頭的本性,也是不行的。
最近的日本人已變得沒品了,吃飯時會在人前若無其事地大聲說“好吃”“難吃”,甚至把評論食物好不好吃變成了一種工作。世上居然會有這種沒品的事兒,真叫人受不了。
好吃的東西自然好吃。吃的人覺得好吃,那就行了。身為日本人,吃飯時無論是覺得好吃還是不好吃,都不應該說出來。畢竟食物源自“殺生”,在吃的時候抱有負罪感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說,吃飯的時候別出聲,默默地吃你的就是了。對農民們心懷感激是理所應當的,可你要是揚揚得意地說:“那兒的飯真好吃,但也貴著呢。”這又算是怎么回事兒呢?
一到大飯店,就能看到某些自認為很懂葡萄酒種類的家伙,在姑娘面前顯擺著。“這種葡萄的酸味兒,源自那兒的土壤成分和氣候……”“2005年的波爾多5的價格要比2000年的……”——煩不煩呀,渾蛋!你懂得多是你的事,但請你閉嘴好不好?比起葡萄酒的種類,首先應該懂得的是別顯擺!知道嗎?
飯店里的飯菜好吃也好,不好吃也罷,將此感覺放在臉上也就是了。當然了,跟飯店里的人說“很好吃。多謝!”也是可以的。但“你們這兒的飯菜太難吃了”這類的話是絕對不能說的。你覺得難吃,以后別去不就行了嗎?同樣的道理,你要是覺得那兒的價格與味道、質量不相稱,以后不去吃就是了。連這點規矩都不懂,那可真是太沒品了。
老實說,所謂吃飯,把飯菜吃到肚子里就行了。沒必要跟美食評論家給飯店打分似的說什么“那兒的好吃”“這兒的不行”,更沒必要把這種話當吃飯時的基本會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