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元宵詩會
- 穿越水滸之開局當皇帝
- 筆走天涯
- 2204字
- 2023-05-14 09:35:09
東京民生銀行開業三天,存款就超過1200萬貫,來存款的人多半是看中議員的頭銜和蘇軾的詩詞作品。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也存了1萬貫錢,錢是從皇上趙籍給的彩禮中拿出來的。李格非一直想收藏恩師蘇軾親筆寫的詩作《題西林壁》,但他又不好意思開口。正好銀行存款贈送蘇軾的詩詞。于是李格非和女兒李清照商量,存1萬貫收藏恩師的詩作。
李格非看著恩師蘇軾的詩作入神,李清照搖晃著李格非的胳膊道:“爹爹,明天就是元宵佳節,晚上記得帶上我去看花燈。”
李格非道:“也罷!這是爹爹最后一次帶你出去看燈會了。等你嫁入皇宮,以后恐怕就沒有機會在民間賞花燈了。”
次日,元宵佳節。東京城的大街小巷熱鬧非凡,最熱鬧的地方還是大相國寺。寺廟內外人流如潮。寺廟外的集市上有傀儡戲、舞劍、雜耍等各類表演,有許多賣絲織品、珠寶以及古玩、字畫和書籍的生意人。寺內的大殿前設樂棚,有皇家樂隊演奏,供眾人觀賞。
晚上,迎來了元宵節的高潮:賞花燈。五顏六色的花燈猶如彩虹一樣絢麗多彩。李格非陪著女兒李清照一邊散步,一邊欣賞各色花燈。前面擠滿了人群,不時傳來陣陣叫好之聲。李清照擠入人群,踮起腳尖觀看,只見舞臺中央寫著四個字“元宵詩會”。
舞臺上的主持者是個白凈書生,只聽他說道:“各位父老鄉親、文人學子,本次元宵詩會以‘元宵節’為主題,請大家賦詩作詞。蘇門詞人周邦彥周老是本次詩會的評委,如果誰得到周老的認可,榮獲詩魁,那么他將獲得一錠銀子和五彩琉璃作為獎勵。”
圍觀群眾之中,有個似乎懂行的人說道:“這個五彩琉璃乃西域所產,至少值十兩金子。”
現場的文人學子看著晶瑩剔透的五彩琉璃,都露出了渴望的眼神,紛紛摩拳擦掌,準備賦詩作詞。
其實那個五彩琉璃并非西域所產,乃是工部制造庫生產出來的玻璃工藝品。自從趙籍親政后,他就召集工部的能工巧匠研究發明玻璃。玻璃的燒制配方,在后世只要認真學過高中物理的學生,都是知道的。不過,趙籍只記得燒制玻璃,需要生石灰和純堿和石英砂,至于具體的比例,實在想不起來了。為了將這個比例弄出來,整整七天的時間,趙籍帶領一群能工巧匠,憑借著自己的記憶和化學知識,硬是將這個比例推理出來:一份生石灰,一份半純堿,七份半石英砂。按照這個比例,將這三樣東西放在一起燒制,當溫度達到八百度的時候,就可以出爐了。所以,燒制玻璃,最大的難點不是配方,而是沒有溫度計,所以這個火候的掌握是最難的。這就需要這些大匠通過積累的經驗自己去摸索估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經過半年多得研究,工部制造庫終于生產出100余件美輪美奐的玻璃工藝品。在這個時代,玻璃工藝品堪比珍珠寶石一樣珍貴,但成本低的甚至可以直接忽略材料,只剩下人工。而玻璃不管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房屋窗戶,還是一些工藝奢侈品,都會為大宋國庫帶來巨大的利潤。
這次的元宵詩會,表面上是民間組織的,實際上是半官方性質。舞臺搭建的費用是鴛鴦火鍋店贊助的,舞臺中央除了有“元宵詩會”四個大字,還有一行稍微小一點的字:“不慕神仙慕鴛鴦,鴛鴦火鍋歡迎你!”而蘇門詞人周邦彥重返朝廷不足兩個月,經他的恩師資政院副議長蘇軾推薦,現任資政院議員。受蘇軾的委托,周邦彥擔任本次詩會的評委。而本次詩會的兩個獎勵品均來自工部贊助。所以說這次的元宵詩會屬于半官方性質。
這時候,有個學子模樣的青年登上舞臺,提筆賦詩。頃刻間,青年寫好,念了一遍:“明月春風兩相和,流光溢彩醉清波。東家小子西鄰女,戲逐燈籠笑滿坡。”
“好詩,好詩!”周圍有人拍手叫好道。
周邦彥沒有評價,畢竟這是今晚的第一首詩,沒有比較的詩作,難以說好或說壞。平心而論,這只是一首中規中矩的中等詩作。
李清照卻不屑一顧,暗自嘀咕道:“這是什么好詩,最多算一首打油詩而已,難登大雅之堂。”
又有一個青年才俊登臺,提筆賦詩。寫完后,青年自信地念道:“十里宮燈字謎藏,銀花火樹滿天光。游龍降福元宵夜,雨順風調稻米香。”
“好詩,好詩!”周圍又有人拍手叫好道。吃瓜群眾哪里能分出什么好詩,最多是看個熱鬧而已。
青年道:“晚生乃太學生趙明誠,請周老前輩指點一二。”
此時的趙籍,也站在人群之中,暗道:“沒想到他就是趙明誠,李清照前世的丈夫。只可惜今生的李清照不再屬于他,是屬于朕。”
不遠處的李清照聽到趙明誠自報家門,不屑地說道:“就差說他爹是吏部尚書趙挺之了,想以官壓人,以權謀私。假如一會兒我登場,就說小女李清照,家父學部侍郎李格非,請周老前輩指點一二。”
李格非批評道:“不許胡鬧!”
周邦彥剛回東京,哪里知道趙明誠是吏部尚書趙挺之的兒子。即使知道了,以周邦彥的秉性不會弄虛作假,以次充好。這也是蘇軾選他當評委的原因。此時,臺上的周邦彥站起身道:“這兩首詩均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人。不同的是前一首詩寫的是孩童嬉戲,后一首寫的是舞龍表演,且祝福大宋風調雨順,格調稍微比前一首高一點,但都是中等詩作,并非上乘之作。”
不多時,又有幾個文人學子登臺賦詩,但周邦彥都搖頭,表示并非上乘之作,還欠火候。于是有人發牢騷問道:“周老先生這個不滿意,那個不滿意,今夜究竟還選不選詩魁了?”
周邦彥一臉嚴肅道:“寧缺毋濫,寧缺毋濫!”
舞臺上的白凈書生出來圓場道:“好飯不怕晚,后來者終有好詩詞。假如水平都差不多,矮子里面拔高個,詩魁肯定要評選出來的。”
“俗話說的好,巾幗不讓須眉。既然男的寫不出好詩詞,不妨讓小女子一試。”這時候一個面若桃花、身如楊柳的貌美女子走上了舞臺。
眾人暗道:“這位女子是誰,竟然敢在元宵詩會上挑戰天下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