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新免役法
- 穿越水滸之開局當皇帝
- 筆走天涯
- 2274字
- 2023-05-14 09:35:09
章惇再次拜謝。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今天的他原本垂頭喪氣,準備辭官還鄉。沒想到皇上接連提拔了他的兩個兒子,還授予他一個品級極高、半虛半實的議長。
章惇來到資政院的辦公地點天章閣,他在這里遇到了老朋友蘇軾。原來蘇軾、蘇轍兄弟已經回京。蘇轍官復原職,擔任御史中丞,彈劾違法,監察百官。蘇軾由于身體多病,擔任副議長,一個比較閑散的官職。
蘇軾和章惇是好友,早年章惇對蘇軾極為推重,曾致書蘇軾勸誡他慎言。有一次,兩人一起出游,走到一根獨木橋前,橋下面是萬丈深淵。章惇提議一起走過去,然后在壁上題字。蘇軾感到恐懼,不敢過去。章惇笑著快步走過,在石壁上寫下“蘇軾、章惇來游”的字樣,然后從容走回來。蘇軾說:“老兄以后可以殺人。”章惇問何出此言。蘇軾笑說:“你連自己的命都不顧,更何況是別人的。”
蘇、章的關系,后來隨著政見的不同,慢慢變得疏遠了。蘇軾屬于舊黨,章惇則屬于新黨。烏臺詩案發生后,朝廷有人欲治蘇軾于死地,章惇站出來為蘇軾說話。元祐時期,蘇軾兄弟對章惇的彈劾,非常嚴厲。后來太皇太后逝世,舊黨失去了支持者。宋哲宗親政,章惇受到重用,對舊黨展開瘋狂報復,將蘇軾兄弟一貶再貶。
有人說,蘇軾和章惇這段交往,是文化史上非常值得探究的內容,因為里面包含了這些重要的元素:人情之微、人心之險,以及人性之光。
章惇和蘇軾都沒有想到,今生他們還能重逢。兩位老友回憶往事,感嘆人生。
垂拱殿內,趙籍在章惇離開后,繼續批閱奏章。
趙籍看了蔡卞的奏折,認為民生銀行已經平穩運行兩個多月,可以開放存款業務。存款分為兩種,一種活期存款,一種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日息萬分之二,按天算利息,隨時可取錢。定期存款即存錢一年,年息一分;如果急用,不到日期取錢,按日息萬分之二計算。
另外,趙籍還特別強調了百分之十的存款準備金率。也就是說,老百姓存款100萬貫錢,只有90萬貫錢可以用來貸款,剩下的10萬貫錢留下應急,從而很好地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假如銀行倒閉,存款人在銀行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不超過20萬貫錢,官府全額賠付。
趙籍十分欣賞提出存款業務的朱五經,提拔朱五經為民生銀行副行長,官居七品。自從朱五經到民生銀行當差,五經肉鋪就關門大吉。也許他不知道,一個五經肉鋪倒下去,千千萬萬個民生銀行站起來。
大宋元符三年秋,成立不久的民生銀行首次迎來人事調整。大名府留守蔡卞不再兼任民生銀行行長。朱沖升任行長,朱五經為副行長。其實朱沖只是一個掛名行長而已,他的工作重心在皇城司,主要工作是建立北方情報網。民生銀行的日常事務由朱五經打理。而蔡卞不再兼任行長的原因是,民生銀行已經走上正軌,大名府準備推行另外一項新法——免役法。
徭役是古代政府的一種社會制度。《春秋》里就有不少關于徭役的記錄。秦始皇統一之前就有明確的徭役制度,在統一之后,秦始皇征用上百萬人力修建長城、修建阿房宮就是最典型的徭役。徭役說白了就是義務勞動。古代是個農業社會,而徭役名目繁多,有時耽誤農業生產。所謂免役法就是百姓交錢免去服役,官府出錢雇人服役。
熙寧變法時期,王安石曾推行免役法,但爭議很大。因為所有百姓都要出免役錢。北宋將普通民戶分成九等,下五等,比如單丁戶、女戶、未成丁戶等幾種條件比較困難的,可以不用服役,這算是體現了一種人道主義的管理思想。不但如此,官員和道士和尚,也可以不用服役。而王安石推行免役法,使得原本擁有免役特權的官僚階級也要交錢,直接觸動了他們的利益,為變法失敗買下了伏筆。為了維護官僚的利益,北宋名臣文彥博對宋神宗說,“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不論任何人,不服役,就交錢。客觀公正地講,王安石的這種做法是正確的。不過話說回來,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蛋。趙籍規定,大名府實施新的免役法,下五等民戶不用交錢,主要是照顧困難群眾;官吏不用交錢,主要是為了減輕變法阻力;其他人一律交錢或服役。
新的免役法由蔡卞主持,在大名府推行。適逢九月,農民自然交錢,否則延誤秋收;商人自然交錢,否則延誤商機;官員大力推行,因為他們不用交錢。只有和尚道士持反對態度,他們以普照寺為首,串聯一起,拒絕交錢。蔡卞決定利用旬休,親自去普照寺“燒香拜佛”。
宋代實行旬休,即每十天的最后一天休息。一年旬假三十六天。除了常規假期,元日(春節)、冬至和寒食各放七天假。還有各種諸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節令節假日,端午、重陽、元宵等傳統節假日,官員每年休假可達110天左右。可以說,宋朝的官員絕對是歷史上最幸福的官員,他們不僅福利待遇極好,而且假期還很多。最令趙籍這個現代人不能接受的是喪假三年,即守孝三年。不合理的假期必須要改,不過這是后話。
九月三十,天朗氣清,蔡卞帶著武松和朱五經,以及若干衙役來到普照寺。武松是貼身護衛,朱五經是新法助手,且他們都是皇上看重的人,所以蔡卞帶他們來到普照寺。山門高聳,梵宇清幽。佛門是清凈之地,蔡卞只是帶著武松和朱五經二人進入寺內,其他一干衙役外面等候。
王安石信佛,晚年尤甚。蔡卞作為王安石的女婿,變法失敗后,心灰意冷,也曾信佛。大殿上,蔡卞十分虔誠。他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然后將供香點燃舉過頭頂作揖。第一支香插在正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最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最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凈而不染”。蔡卞將三根香插在香爐后,肅立合掌對佛像恭敬禮拜。
禮畢,普照寺住持引蔡卞等三人來到客殿。
住持給蔡卞倒茶,說道:“留守相公請用茶!”
蔡卞喝了一口茶道:“佛教講普度眾生,慈悲為懷。朝廷設立新的免役法,收免役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普照寺的僧人為何連免役錢都不愿意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