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龍顏大怒
- 穿越水滸之開局當皇帝
- 筆走天涯
- 2202字
- 2023-05-14 09:35:09
幾個遼軍抓走了梁府的丫鬟。但是任泉杰并沒有離開梁府,而是帶著親信,直接闖入梁府的正房。
據任泉杰所知,梁秦瑜的夫人三十歲出頭,國色天香。任泉杰想趁機霸占了這個女人。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屋里空無一人。
既然沒有找到梁秦瑜的夫人,任泉杰又讓親信抓來一個姿色不錯的丫鬟,把她當作梁秦瑜的夫人,按在正房的床榻之上,好好發泄一下心中的獸欲。而任泉杰的親信在梁府上下四處尋找財物,尋找女色,把整個梁府弄得雞飛狗跳。
此時此刻,不僅梁府遭受遼軍的洗劫,其他人家也沒有好到哪里。遼軍強行闖入百姓家中,搜刮民財,凌辱女子。兀顏光曾答應手下將士,只要他們占領了真定府,三天之內任意燒殺搶掠。直到三日之后,遼軍的行為才有所收斂。
四月十二,河北西路邊關失陷。當晚,大名府收到消息。知府張叔夜派戴宗回東京傳信。戴宗連夜趕往京城。四月十三下午,戴宗從大名府趕到東京。當他來到兵部的時候,已經累得快虛脫了。
“緊急軍情!”戴宗右手高舉書信說道。當他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已經累得昏死過去。
一個衙役將書信呈給兵部尚書,另有兩個衙役抬著戴宗到屋里休息。兵部尚書拆開信封,看了內容,大吃一驚,連忙將書信送往樞密院。樞密使曾布收到書信,匆匆趕往垂拱殿覲見皇帝。
趙籍看完書信,龍顏大怒,直接將桌子上的奏章全部退到地下,說道:“真沒想到,遼國狼子野心,竟敢再次侵犯大宋!曾卿,你怎么看?”
曾布道:“老臣以為,此次遼軍南下,并非蓄謀已久,而是偶然事件。倘若沒有真定府的兩千廂軍背叛大宋,在邊關將士的酒里下蒙汗藥,想必遼軍不會貿然南下。”
趙籍問:“河北西路的廂軍為何會突然背叛大宋?”
曾布道:“這個老臣不知,想必其中必有隱情。估計過幾日,還會有消息傳回東京。”
趙籍又問:“你覺得遼軍有沒有繼續南下的可能性?”
曾布想了想說道:“老臣認為,遼軍繼續南下的可能性不大。自從宋遼簽訂了《澶淵之盟》,兩國之間再無大規模戰事。即使仁宗皇帝年間,遼國背信棄義發動戰爭,無非是想增加歲幣而已。”
趙籍想了想道:“傳朕旨意,種師道擔任破遼都先鋒,吳用為軍師,全權指揮河北前線所有兵馬,抵御遼軍入侵。”
破遼都先鋒是戰時的臨時官職。水滸中,宋江曾擔任破遼都先鋒,盧俊義為副先鋒。但此時的宋江還只是鄆城押司,而盧俊義還是大名府富商。原本趙籍是讓種師道帶領著孫武書院的學生,到大名府實習,了解邊境狀況。沒想到河北突發戰事,種師道披上戰甲,守護大宋。
這時候的趙籍,再次意識到,當初破格提拔戴宗是多么正確的決定。倘若沒有戴宗,朝廷不可能這么快就知道遼軍南下的消息。
三日之后,真定府廂軍王關平帶著通判梁秦瑜的書信以及王安邦、任泉杰等人茶馬走私的證據來到東京。
當趙籍收到真定府通判梁秦瑜的這些東西后,再次龍顏大怒。他萬萬沒有想到,遼軍竟然活活燒死一萬八千多廂軍,而且遼軍任意在城內燒殺搶掠,真定府簡直成了人間地獄。
與此同時,趙籍還知道了河北西路安撫使王安邦背叛朝廷的原因。原來王安邦多年來進行茶馬走私,因為擔心事情暴露,在副使任泉杰的慫恿下,背叛大宋。而任泉杰,竟然是隱藏在大宋多年的遼國奸細。倘若沒有任泉杰的推波助瀾,王安邦不一定投靠遼國。
趙籍終于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于是召集兩府的宰執商議如何應對。
曾布是樞密使,主管軍事,率先開口道:“陛下,根據各路反饋的消息來看,真定府的軍民死傷人數超過十萬。老臣以為,為了防止更大的傷亡,我們應該派人出使遼國議和。只要增加歲幣,遼軍必然退去!”
趙籍聽了曾布的話,再次龍顏大怒。外族騎到漢人的頭上拉屎撒尿,竟然還要忍讓?趙籍氣得直接將桌上的茶杯摔到地上,怒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勢必誅之。傳朕旨意,天武軍都指揮使楊志率領兩萬禁軍北上,協助樞密副使種師道防守河北,收復失地!”
曾布下跪道:“陛下,三思啊!打戰不是兒戲,需要謀后而定。更何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難道陛下準備好幾萬禁軍的糧草了嗎?”
其實,大名府的糧草很多,足夠支撐十萬大軍半年的消耗。自趙籍穿越而來,朝廷每年都往大名府儲存大量的糧食,以防不時之需。
趙籍沒有繼續和曾布討論糧草的問題,而是問道:“依你之見,該怎么辦?”
曾布道:“老臣還是那句話,派人議和,以和為貴。”
趙籍道:“曾卿以為,派誰去議和合適?”
曾布猶豫道:“這個……老臣還沒有想好。”
雖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但這個時候,誰愿意出使遼國呢。萬一談不攏,使者性命堪憂。
趙籍道:“使者的問題暫且不談。我們商議一下和談的條件。”
韓忠彥道:“仁宗皇帝年間,朝廷答應遼國增加歲幣,分別是絹增加十萬匹,銀增加十萬兩。此次議和,遼國必然獅子大開口。但朝廷的上限是絹和銀各增加十萬。”
曾布道:“韓相所言極是。絹和銀各增加十萬,這已經是最大上限,不可再增加,否則會加重百姓負擔。”
趙籍道:“關于議和,朕也同意。但朕的條件是,不增加歲幣。相反,遼軍背信棄義,攻占大宋,導致數十萬軍民死傷,理應賠償十萬兩銀子,同時釋放被蒙汗藥迷暈的一萬禁軍。”
兩府宰執聽聞,覺得不可思議。這是議和嗎?分明是挑釁遼國。
曾布道:“陛下,這……”
趙籍道:“難道朕這是無理要求,哪里有打傷了人還賠錢的道理?”
幾個宰執默不作聲,沒有一人敢說“弱國無外交”之類的話。
趙籍臉色緩和道:“諸位愛卿,你們可曾想好了派何人出使遼國?”
幾個宰執面面相覷,沒有一人回答。
趙籍又道:“既然你們沒有合適的人選,朕推薦一人,出使遼國。”
曾布問道:“不知陛下舉薦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