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牽招的心思
- 高武三國:從被華雄秒殺開始
- 吾漣仰
- 2015字
- 2023-07-23 21:12:29
潘鳳才剛剛閉目凝神了半個時辰,天才蒙蒙亮,估摸才剛到五更天時分,牽招和徐庶二人屋中便有了動靜。
以潘鳳的耳力,可以聽見二人竟都是在誦經(jīng)習書,心中在傾佩二人的勤奮的同時,也想到自己也應(yīng)該把這件事提上日程了。
畢竟按照荀彧所說,每年十一月左右,就會對今年新晉的察舉們進行一場公府復(fù)試,既是查驗他們的才學,也有為他們分出品級,決定日后前途的意思。
不過自己是孝廉,對于才學的要求也沒有專習此道的茂才那般高,只要對朝廷運行的規(guī)則和一些常識有基礎(chǔ)的了解即可。所以時間雖然緊迫,但任務(wù)也相應(yīng)的沒有那么繁重。
大約過了又過了半個時辰,太陽逐漸開始展露身影之后,徐庶牽招二人不約而同的走出了房門。都手持一捆竹簡,雙眼緊閉,口中念念有詞,身上還籠罩著一種淡淡的光茫,牽招身上的光茫更是隱隱有幾種異象不斷閃現(xiàn)。
潘鳳知道,這是二人所修煉的經(jīng)文所帶來的效果。
在這個時代當中,武將個個成為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超人,而在歷史上發(fā)揮作用同樣重要的謀臣也得到了相應(yīng)的強化。雖然單打獨斗而言,無法與武將抗衡,但若是論手段之精妙,謀臣則還是更勝一籌。
若是能夠各領(lǐng)一軍為戰(zhàn),謀臣更是能借此調(diào)動天地偉力,施展出種種殺陣。昔年謀圣張良更是曾經(jīng)布下十面埋伏的絕殺之陣,即便是勇武千古無二的西楚霸王,也只能飲恨隕首。
徐庶牽招二人迎著晨曦,凝神許久,隨即才緩緩睜開雙眼,看到了彼此的身影,相視一笑。
而就在二人準備重返屋中時,才注意到在石凳上休憩的潘鳳,急忙上前詢問。
潘鳳此時的精神狀態(tài)雖然遠未到巔峰,但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休整,那種困乏的感覺也是緩解不少。和二人大致講了昨日自己經(jīng)歷之后,潘鳳主動提出要與二人去城中尋個餐館,也算是為三人此行接風洗塵。
整理妥當之后,三人來到了郎署附近的一家酒樓當中。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最為年幼的牽招臉上也是泛起了幾絲紅暈,臉上也流露出了悲傷之意。
潘鳳明白,這位重情義的少年恐怕是想到了他那位恩師,見附近無人,便低聲詢問道:
“子經(jīng),令師之事,你可有什么線索,不如講與我二人,我們也好在雒陽城中探尋,尋求替令師報仇的機會。”
由于潘鳳的救命之恩,再加上知曉潘鳳有必誅十常侍的賭約,牽招對于潘鳳自然是十分信任的。至于徐庶,雖然相識的日子很短,但其品行和才智都十分對牽招的胃口,二人如今的關(guān)系也是突飛猛進,是一種亦師亦友的感覺。
但當潘鳳談及自己心里的痛處時,牽招眼中卻是閃過一抹迷茫“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師尊他與車騎將軍何苗交好,事發(fā)那一日也是前往車騎將軍府的路上遇害的。幾位師兄盡力護衛(wèi)也都身負重傷,等我接到消息趕到時,師兄史路在昏迷前告訴我,賊人身形高大,唇上無須,恐怕是宦豎所為。”
“那你那位師兄史路現(xiàn)在何處?”線索如此匱乏,潘鳳也不禁有些犯難,抓住唯一的線索問道。
“他是荊州人士,之前已經(jīng)托付給其京中族人了,此刻恐怕已是回了鄉(xiāng)中。”牽招面露為難之色。雖然一心想要為師尊報仇,但他也知道如果此事真是十常侍所為,那如今他們樂隱弟子的身份無疑十分危險,讓重傷的師兄再犯險地,于牽招心中不忍。
潘鳳覺察到這份情緒,當下也明白唯一的抓手恐怕只有那位車騎將軍何苗了。而車騎將軍作為位比三公的萬石高官,身份信息自然也是人盡皆知。
名義上,大將軍何進、何皇后以及這位車騎將軍何苗乃是胞親。但實際上身為大哥和二哥的何進與何苗卻是異父異母,沒有任何血緣關(guān)系的親兄弟,類似于前世劉星和夏雨關(guān)系。
唯有三妹何皇后,是他們那個重組家庭誕下的孩子,與兩位兄長都有血緣關(guān)系。
在世人眼中,何家這個寒門走出的三位大人物自然是十分相親相愛,如今也是個個位高權(quán)重,是朝中最為炙手可熱的一股勢力。
但潘鳳卻早已從以往的模擬經(jīng)歷得知,何苗與何進的關(guān)系其實并不融洽,甚至在何進被十常侍所害之后,許多線索也隱隱指向何苗也參與了此事,何苗也在那場何進的軍中新貴勢力和十常侍所代表的宦官勢力的火并當中被波及,身首異處。
所以如果真的是十常侍對樂隱這位大儒痛下殺手,那么何苗恐怕也難脫關(guān)系。
心中了然,潘鳳已經(jīng)明確了此事要如何探尋,但這又涉及到自己最大的機密,無法同二人言明,只能裝作懷疑道“京中道路萬千,高官豪強更是無計,賊人敢于光天化日當街襲殺,必然要事先把握令師的行跡。我覺得賊人恐怕是在車騎將軍府中有內(nèi)應(yīng),等我旁敲側(cè)擊打聽打聽。”
說完,潘鳳有看向牽招道:“你如今身份敏感,暫時不要在城中肆意走動,若是有什么需要盡可吩咐我或是元直去辦,待到此事平定,我再送你回冀州。”
牽招心中其實也有這樣的猜測,只是因為不想為難潘鳳冒著觸怒這般大人物的風險去做此事,準備等過幾日自己便偷偷離去調(diào)查此事。如今聽到潘鳳對自己背負的師仇如此上心,哪怕冒著開罪車騎將軍的風險,也要替自己調(diào)查清楚。
這份恩情,也讓牽招在心中下定決心:
“若是大仇得報之后,自己還能夠僥幸存活,哪怕粉身碎骨,此生也要追隨潘鳳。”
三人吃飽喝足,回到了郎署小院當中。
雖然郎署當中提供餐食等日常所需,但潘鳳還是不顧二人反對,各自取了十金交到二人手中,以供這段時間雒陽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