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陳亮的家世及先輩
家世疑問
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陳亮出生于兩浙東路婺州永康縣(今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的前黃村。
關于陳亮出生的詳情,現在已不得而知。比如他的生日,因為沒有記載而湮滅。陳亮屢次給朱熹祝壽,但今《陳亮集》中無他人為陳亮做壽的蛛絲馬跡,所以無從推考。又比如陳亮之故居在何處,亦難確知。今日永康亦有前黃村,位于永(康)東(陽)公路西側,于縣城東北角二十余千米處。但該村居民皆姓李,無陳姓。陳亮降生之前黃村,是否今日之前黃村?難考,一般傾向于不是。陳亮降生之前黃村在今何處,不易知,但似乎應在左近,蓋陳亮后來可考的在永康活動的地名,大都在這一隅。
中國古人,凡有可能,均有追思祖宗之意與舉。陳亮一家也不例外。陳亮有文《先祖府君墓志銘》,敘己之家世,甚為明晰。真正可靠的譜系,陳亮上溯到八世祖陳通:
亮之八世祖諱通,及其子諱隆,始自奮田閭間,……至孫諱援,遂大其家。有子四人,其三則于亮為高祖。高祖諱賀,早夭。一子,曾祖也,諱知元,宣和間以隸籍武弁,例赴京城守御,從大將劉延慶死于固子門外。是生我祖,諱益,字進之,為冢子。(1)
此本無疑,然今本《陳亮集》卷之二十五有《書家譜石刻后》一文,說到自己的家世,斷自“七世祖始”。兩文互相抵牾。在此將該文全篇照錄如下:
陳氏得姓,所由來甚詳,今不復載。自太丘長以來,逵既渡江,其后中微。霸先用以為陳,歷歷可考。及唐末五代,比于皇朝之初,陳氏散落為民,譜不可系。今斷自我七世祖始,從所逮聞也。自我皇祖若諸從兄弟歲時祭祀,有所謂軍陣者次尹,兒時不得問,今莫可質。猶記湖州尚書一人,以待博聞者參考。(2)
此文讀來,疑慮甚多。關鍵在于其與陳亮自己記載的譜系不合。但由于《先祖府君墓志銘》記敘得十分清楚,所以,后人明明看到“七世”“八世”之說自相矛盾,寧愿暫行規避,取“八世”之說,而略過“七世”不談。筆者對此文吟誦多遍,更添疑慮:除了“七世”“八世”自相矛盾外,此文如果為陳亮所作,焉會對父親直呼其名?避諱為中國特有之風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歷史垂二千年。(3)陳亮亦不能不受此影響。思索多日,筆者終于豁然開朗,今本《陳亮集》中該文標點原有誤,應為:
自我皇祖若諸從兄弟歲時祭祀,有所謂軍陣者,次尹兒時不得問,今莫可質。
意思是:我的祖父及他的堂兄弟,過年祭祀時,也祭從軍的祖宗某人,但我陳次尹小時沒有去問清楚,今天已經無人可以打聽了。至此真相大白,原來這篇《書家譜石刻后》,并非出自陳亮手筆,而是他的父親陳次尹的作品。陳次尹追溯自己的家世到七世祖,與陳亮追溯到八世祖,完全一致。所以行文至此,結論是:此文應剔出《陳亮集》,可改放到集后的“附錄”中,標點也需略改。而陳亮之家世,也再無自相矛盾之窘境矣。
龔劍峰先生見《永康陳氏遺譜》之王張威抄本,言該家譜中原有陳亮該文手書,下有“皇宋淳熙改元春三月吉旦八世孫亮謹書(印)”,因此判定陳亮于淳熙元年(1174)三月作此文。(4)根據筆者上述的理由,此文仍不可能為陳亮所作,應該是他在家譜后恭錄父親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