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慢熱晚熟的男孩早開竅
- (日)和田秀樹
- 718字
- 2023-05-17 16:02:55
歷史已經翻篇了,蚍蜉撼不回去的
記得我小時候,日本的學校通常是讓男孩出風頭。能當上班干部的女孩鳳毛麟角。
時代的車輪滾滾駛過,一切終于天翻地覆。現在的校園里,在運動、學習、語言表達等幾乎所有領域,女孩是壓倒性地贏過男孩。運動會、班會等集體活動,經常默認由女同學來領導統籌,男同學只需要跟隨就好。
小學階段,女孩的存在感遠遠強于男孩。她們生龍活虎,又成熟懂事。女孩們把校園當作人生的第一方舞臺,那敢想敢做、雷厲風行的氣勢,將男孩們襯托得像一只只散步的蝸牛,他們緩慢而不自知,或能自知但無所謂。
“女性比男性長壽、堅韌”已是老生常談。她們不僅活得更久,也更抗得住壓力。雖然有數據顯示,女性患抑郁癥的概率其實要高于男性,但能在危急關頭保持冷靜、挽大廈于將傾的往往還是女性。男性更容易消沉崩潰,遇事常常一蹶不振。男性的自殺率遠高于女性,就是一條證據。總體而言,與百折不撓的女性相比,男性是脆而不堅、外厲內荏的。
問題來了,以前的男性是乘到了什么東風?為什么他們能活得那么順風順水呢?其實男性在精神上一直就不如女性堅強剛毅,但千百年來的傳統思想強行給大家分配了不同的“人設”:男性必須是果敢陽剛的,正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女性就應該是柔弱謙卑的,言必稱“溫良恭儉讓”。于是每個人被迫走進被給定的角色,男人們不論自己真實斤兩如何,裝也得裝出鐵骨錚錚來。
過去的女孩經常被長輩們教訓:“姑娘家別跟個男孩子似的,收斂收斂!”笑不露齒比才華大展重要,“萬般皆是命”比“我命由我不由天”正確。整個社會資源的分配也正大光明地向男性傾斜。但是,這種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沒人能蚍蜉撼大樹一般,要求這種時代回來。父母們也必須摘掉男性優先的濾鏡了,要透徹理解當今新時代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