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為了錢,我殺死了凱恩斯
- 餐桌上的經濟學
- (韓)趙源敬
- 2459字
- 2023-05-04 15:28:30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據外媒報道,在英國,工業革命后出生的一代人最擔心的是,自己有可能會成為生活不如父母的“窮一代”。前幾天,一位有過一面之交的年輕人來找我聊天,他說自己正在找工作。在聊天中他無意指出了一位經濟學家的謬誤,聊了幾句后我才得知,他指的是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約翰·凱恩斯(John M.Keynes)。看樣子,凱恩斯的一句錯誤的預言讓他頗為不爽。他一臉嚴肅地對我說:“為了錢,我殺死了約翰·凱恩斯。”
他講了昨晚做的一個夢,說夢中他遇到凱恩斯并與他進行了一場辯論,爭辯越來越激烈,最后自己一氣之下開槍打死了凱恩斯。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荒唐可笑的夢。他說他在爭辯中向凱恩斯提出了一連串的質問。
“什么?一周只工作15個小時?像我們這樣的臨時工,一周何止工作15個小時,幾乎每天都工作15個小時!居高不下的房租和生活費讓我們度日如年。你說百年以后會有好日子過,可我們就是看不到那個好日子。不僅如此,我的錢包反而越來越干癟!你說,這世上的錢都去哪兒了?”
在本書即將出版的今天,我想起那個年輕人的夢話,不禁露出一絲苦笑。我忽然想到與凱恩斯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1],于是再次讀了一遍詩人樸仁煥的一首詩《木馬與淑女》[2]。
喝完一杯酒,
我們聊聊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一生,
聊聊騎著木馬離去的那個淑女飄逸的衣襟。
木馬丟下女主人,只留下一串馬鈴聲,
走向了秋天。
酒瓶里掉下了一顆星星。
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是號稱“知性之家”的社交俱樂部布魯姆斯伯里[3]的成員。當時的很多知性青年,包括弗吉尼亞在內,對整個歐洲社會蔓延的自由放任主義思潮產生疑惑,于是來布魯姆斯伯里與凱恩斯進行思想交流。
凱恩斯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他曾提出國家資本主義理論,從而使資本主義國家度過世界性大蕭條。他在自己的一篇隨筆《我們后代的經濟前景》(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中寫道:“到了2030年,人類將依靠‘技術進步’和‘資本積累’實現經濟的跨躍式增長。”我認為凱恩斯的這一預測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正確的。可是,他說的“只要人人儲蓄,‘復利的魔法’會使我們盆滿缽滿,經濟將實現持續高速增長”這句話,與當今在低利率的深淵中呻吟的現實社會相差甚遠。
凱恩斯在隨筆中還說,“人類將來每周只工作15個小時就能過上有能力享受閑暇時光的幸福生活”。年輕人在夢中與凱恩斯爭論的問題也正是這一部分。凱恩斯預言,人類在解決最基本的衣食住問題之后將會過上追求美好、真理、愛情的生活。然而,步入現代的今天,人們仍舊深陷“沉重的工作壓力”之中,世界財富兩極分化也愈演愈烈。世界已經從資本時代走進消費時代,可人們的生活離凱恩斯預言的“享受閑暇的時代”還有很大的差距。人們抱怨手頭窘迫,抱怨時間不夠,覺得生活暗無天日。我們的日子為什么變得如此艱辛?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人們的頭腦中產生了對資本主義“不敬”的念頭,從而使社會內部的凝聚力消失,人們追求公益的精神也所剩無幾。也就是說,現實中的市場被人類扭曲的欲望所歪曲了。
對于人類的欲望,凱恩斯在隨筆中的描述如下:
“人類擁有兩種欲望,即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要求的絕對欲望和比別人活得更加優越的相對欲望。如果人類過于追求相對欲望,資本主義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由于人類擁有要比別人活得更好的攀比心理,社會體制一旦失去公平公正,整個社會就充滿被剝奪感和憤怒。如果真形成這樣的社會,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不安定。”
凱恩斯似乎戳中了當下的弊端,聽起來真有點可怕。
凱恩斯做出上述預言也已經80多年了。他希望人們超脫金錢的誘惑,然而人們遠沒有達到他所希望的境界。不僅沒有達到,財富的積累反而成了社會的最高道德準則。這句話并非聳人聽聞。凱恩斯當時就認為“將金錢視為生活的最終目標”是虛偽的道德準則,然而這個虛偽的道德準則如今依舊存在。如果凱恩斯還活著,定會失望不已。
從收入和增長的角度來看,凱恩斯的預測并沒有錯。他認為,如果不發生大規模戰爭或人口劇增現象,世界經濟可增長4—8倍。事實上,在過去的70年里,世界人均收入確實增長了4倍。1930年,產業部門的勞動時間是每周平均50個小時,如今工人的每周平均勞動時間僅40個小時。凱恩斯“一周只需工作15個小時”的預測僅僅是根據常識性推測做出來的。根據邊際效用遞減定律,收入增加了,可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反而下降了。就整個社會而言,生活越富裕,收入帶來的滿意度越低,享受閑暇的相對價值則越高。因此,凱恩斯認為比起工作,人們將來更傾向于享受閑暇。
心緒交織,思路錯雜。我信步走到門廳隨手撿起了今天的晨報,報紙的經濟版面充滿了對財富的無盡欲望和嚴酷的勞動力市場故事。這些新聞似乎都在嘲笑凱恩斯的預言。社會生產力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可我們為什么還不覺得滿足呢?到底擁有多少財富人們才會感到幸福呢?
我想通過這本書去探索一下我們的欲望和現實之間的偏差。諾貝爾經濟學獎是1969年開始設立的,我打算通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觀點,多角度地觀察他們的理論對現今經濟和我們生活的影響。我抱著世界經濟學界的泰斗們總有一天會縮短凱恩斯的夢想世界和現實之間距離的希望,也抱著邀請那些經濟慧眼與我們的讀者坐在一起共同探討改變我們目前越來越辛苦的生活的期望,欣然提筆撰寫了這本書。我想把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邀請到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餐桌上來,輕松有趣地談論我們的現實生活。想到讀者們安安靜靜地圍坐在餐桌旁聆聽他們講述生活智慧的情景,我的心已經激動不已。
寫到這里,我想再次回味一下凱恩斯隨筆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
“當財富的積累不再具有高度的社會重要性時,我們原先的道德準則就會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將擺脫過去200年來如噩夢般困擾我們的那些虛偽的道德準則,在那些虛偽的道德準則下,我們一直把人類品性中最令人厭惡的東西抬舉為最高尚的美德。如今,我們終于能夠正確評價金錢的價值了。”
注釋
[1]弗吉尼亞·伍爾夫:全名艾德琳·弗吉尼亞·伍爾夫(Adeline Virginia Woolf),英國女作家。
[2]《木馬與淑女》:??? ??,作者是樸仁煥,韓文名???。
[3]布魯姆斯伯里:The Bloomsbury Group,一個英國20世紀初號稱“無限靈感,無限激情,無限才華”知識分子的小團體。——譯者注。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遲來的周先生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