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常言道,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同文同種的國家。人們還經常指出,中日近代百年的歷史雖然主要是對立、侵略和反抗,但在此之前卻有著長達兩千年友好往來的歷史。

不過,如果仔細地探討歷時兩千年的交流史,我們會發現其間曾有過中斷,也有過對抗,并且這些交流和中斷的狀態似乎也彰顯了日本傳統政治的特質。這無疑是很吸引人的。而且,雖說中日兩國同文同種,但日本在接受中國文化的時候,經常對接受的對象進行微妙的改動。這種接受文化的方式,似乎也體現了日本文化的特質。這也是令人很感興趣的。

在人們呼吁進一步加強日本與中國友好往來必要性的今天,嘗試回顧中日兩千年交流史的詳細經過,恰好是順應時代要求的吧。而且,看看自“二戰”后對這種交流史的研究,一直僅有斷代史,幾乎沒有通史,應該說,這一研究以某種形式問世的時機恰好到來。

話雖如此,但這是一項極其困難的工作。首先,在嘗試仔細回顧交流史的過程中,會碰到需要逐一核實的事實無法一一確認的問題。尤其是古代史方面,更是受到史料的制約。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欲推導出史料所欠缺的部分,就需要廣泛搜集諸家學說和各種參考文獻,并加以歸納整理,從中提煉出明晰的史實,進而系統地展現出長達兩千年的交流史。不是頗具慧眼之士,恐怕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

但我還是不自量力,并且自認為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其中,當諸家的見解復雜地糾纏在一起的時候,我只能根據個人觀點大膽地刪除、淘汰,有時還厚著臉皮陳述自己的臆說。謹請大方教正,望乞見諒。

這本小書的出版,多虧了東海大學出版會的加藤千曼樹、山本保之介兩位先生的鼎力幫助。另外,因為鄙人懶散,勞煩植松美津子、竹和是江、越川文晴諸君不辭辛勞地為我整理、謄寫雜亂的稿子和資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中日交流兩千年》擱筆之際,我衷心地祝愿當前中日之間懸而未決的《中日和平好條約》早日締結。其中的理由之一,當然是因為我深信這一條約的締結,將有助于中日兩國的發展,并將對亞洲乃至世界的穩定做出巨大貢獻。不僅如此,還有更為重要的理由,我的青少年時期是在“二戰”期間和“二戰”后度過的,所以只要這個和平條約一日不締結,我的內心就無法安然,總覺得包括中日戰爭在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如噩夢般的過去依然沒有結束。

著者
一九七七年七月七日
盧溝橋事變四十年后的炎熱夏日

腳注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已于1978年8月12日在北京簽訂。——譯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畴县| 吉首市| 金山区| 黎川县| 天水市| 沂源县| 华宁县| 宕昌县| 九台市| 太湖县| 邵东县| 博白县| 洛扎县| 封开县| 揭西县| 内黄县| 庐江县| 南和县| 盐津县| 泌阳县| 凤阳县| 东城区| 大埔县| 涞源县| 随州市| 方山县| 共和县| 慈溪市| 巴楚县| 台江县| 新巴尔虎右旗| 深水埗区| 耒阳市| 江达县| 大连市| 莱芜市| 同仁县| 北京市| 论坛| 宜春市| 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