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張之慶秘密實驗田的農作物

張之慶將押送糧食的任務交給了廖禾芝,自己則馬不停蹄的趕往青山鎮。

要知道花生是高油產物啊,雖然說河套地區溫度偏低,不適合種植,但是穿越前,花生在巴彥淖爾的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磴口縣,試驗種植來著,大約種了6萬畝,成功了。

張之慶也想試試,即便河套地區不行,河北,山東,可以啊。

兩天后回到青山鎮,看著這座紅磚紅瓦的小鎮,心中懷念無比,畢竟這里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闊別了半年之久,終于又回來了。

之前雖然一直在包頭附近,但是一直因為忙,沒怎么回過啊。

小鎮入口龍門架處,管家老馬,早就等待上了,老馬穿著一身青灰色的襖子,戴著一頂狗皮帽,雙手插在袖筒里,在風中靜靜的等待著。

突然看見遠處地平線上的黑點,便高興地大叫了起來。

“東家回來了,東家回來了”。

老馬這么一叫,身后那群,張之慶府邸里的傭人,還有鎮上成群結隊的工人,都奔向了張之慶的方向。

張之慶騎著馬停在他們的跟前,一群人幫忙牽著馬,嘴里還不停的念叨著。

“東家,你這半年都做甚個咧,額們都快想死你咧”。

“對對東家,這半年都做什嘛個咧”。

“東家,你不要聽他們瞎球說,自幫膈袍,球也不懂一跳,鎮子里都傳開了,你當大官咧”。

一幫人甩開了嗓子吼著,吵著張之慶耳朵都快聾。

“行了行了,有什嘛事情回鎮子里頭再說哇”。

老馬用土話把他們吼住了,不然的話,今天張之慶連家都回不去了,這幫人非得把他拉著然后輪著灌。

不過張之慶嘴上卻洋溢著笑容,看著他們一個個熟悉的面龐都安好,他就很開心了。

回到自己的府邸,修整片刻之后,就帶著老馬來到了試驗田。

暖棚里,兩個磚砌的供暖爐,還在燃燒著熊熊烈火,為整個暖棚提供熱氣。

下面是綠油油的一片花生地,這是今年春天剛好種的一畝花生。

去年花生的畝產只有200斤左右,相對來說太少了。

要知道在現代花生每畝產量600~1000斤。

可能因為技術問題,產量不達標,但是也不至于這么少啊,要知道這可是高油酸花生現代農科學院,培育出來的經濟高產品種,這讓張子慶豈能甘心。

“老馬現在的花生畝產多少?”。

“東家前段日子收了一畝,我們都上稱過了,比去年翻了一倍,整整450斤!”。

“哈哈,好啊好啊,太好了”。

450斤已經達到了張之慶心理的標準了,今后推廣大規模種植,產量有望再提高。

“老馬把所有種的花生都收了,作為種子,明年我要拿到兵團推廣,到時候大面積種植!”。

“好的,東家!”。

出了種花生的暖棚,張之慶突然看到對門的南瓜暖棚秧架上,掛著羊頭大小的大南瓜。

張之慶抬腿就邁了進去,一根藤蔓上,大約五六個到七八個的南瓜。

“南瓜畝產多少了?”。

“去年是900斤,今年的還沒收”。

“那就去叫人現在就收”。

“好的”。

不足一刻鐘,老馬叫來了十幾個傭人,每個人身上背著一個大籮筐,不足半個小時就把一畝南瓜都采摘完了。

然后開始稱重,約半個時辰后。

“東家稱出來了,這畝收了1500斤”。

張之慶聽后沒有太多的意外點點頭,不吱聲。

在現代一畝南瓜畝產大約在3500斤左右,這兒整整差了一倍不止,不過情有可原嘛,畢竟身在古代,可能是因為技術不達標吧。

“種子留下,明年我讓兵團種”。

“好的!”。

張之慶又看了看其他的農作物,比如說冬小麥,畝產在600斤左右,西紅柿畝產700斤左右,青椒倒是挺適應前套的土壤畝產1200斤,托縣辣椒畝產800斤,花椒100斤,山胡椒50斤,葵花籽150斤,煙葉200斤,圓白菜(包菜)600多斤。

托于之前部隊軍屯的習慣,張之慶習慣了自給自足的生活,像什么蔬菜類,調料類,都是下山采購的蔬菜,里面自帶的種子,而煙葉子,是他自己買的種子,要知道在山林里,幾十回都不下一次山,買幾條煙,抽不了多長時間,所以還不如自己種點兒煙葉子,切絲兒卷煙抽。

山里護林的時候,可以圈一塊小地皮,用來種一些蔬菜,或者一些農作物。

青山鎮待了幾天之后,張之慶回到了后套,并帶回了大量農作物的種子,還專門讓人挖了地窖存放馬鈴薯。

派專人看護,任何人不準靠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环江| 米泉市| 芷江| 东光县| 彩票| 平凉市| 泸定县| 平遥县| 班戈县| 瑞昌市| 威信县| 桐柏县| 伽师县| 玉龙| 磐石市| 尼勒克县| 定襄县| 南丹县| 鸡西市| 丹棱县| 托克托县| 绵竹市| 盐亭县| 玉门市| 南投市| 莒南县| 银川市| 根河市| 湘乡市| 翁源县| 灵川县| 道真| 邢台市| 宁晋县| 揭西县| 师宗县| 城市| 莱阳市| 阳城县| 衡水市| 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