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俠、豪族與名士:三國爭霸時代的權力格局
- 李亮
- 1100字
- 2023-05-05 16:09:34
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的斗爭
內朝擁有絕對優勢,以及外戚和宦官在內朝中掌握政權的現象,早在西漢中期以后已現端倪,進入東漢,更是以極端露骨的形態走向了前臺。
東漢章帝以后,天子必定是幼主,這是母后臨朝幼主即位造成的現象。趙翼在《廿二史劄記·東漢多母后臨朝》條中說:“按章帝時竇后專寵,有梁貴人生和帝,竇后養為己子。章帝崩,和帝即位,竇為太后稱制。和帝崩,皇后鄧氏為太后,立殤帝嗣位。殤帝殂,太后又立安帝,終身稱制。安帝崩,皇后閻氏為太后,立北鄉侯懿嗣位,身自臨朝。未歲懿殂,宦官孫程等迎立順帝,太后乃歸政。順帝崩,皇后梁氏為太后,立沖帝,身自臨朝。沖帝殂,太后又立質帝,猶秉朝政。質帝為梁冀所酖,太后又立桓帝,數年歸政。桓帝崩,皇后竇氏為太后,立靈帝,仍自臨朝。后其父武為宦官所害,太后亦遷于南宮。靈帝崩,皇后何氏為太后,立子辯嗣位,身自臨朝,尋為董卓廢弒。”
可見,東漢王朝從和帝到劉辯,先后有竇、鄧、閻、梁、竇、何六后臨朝聽政。母后為了長久擁有權力,給自己家族的外戚賜以高官顯爵,使他們成為支持自己的力量,這是外戚勢力壯大的原因。
章帝死后,和帝年幼,竇太后臨朝,其兄竇憲為大將軍,控制了內朝的政權。和帝死后,鄧太后立出生才百余日的殤帝,自己親自臨朝,并任命自己的兄弟鄧騭為車騎將軍。翌年殤帝死,鄧太后與兄弟鄧騭謀策,迎立十三歲的安帝,繼續主持朝政,更任命鄧騭為大將軍。順帝死后,梁皇后成為太后臨朝,兄弟大將軍梁冀與太后迎立幼主即位,圖謀專權,可是當幼主質帝不愿意順從時,梁冀將其鴆殺,立了十三歲的桓帝,終于隨心所欲專權朝政。桓帝死后,竇太后臨朝,太后與父親竇武商議,迎立十二歲的靈帝,竇武成為大將軍。
章帝以后大多數情況是幼主即位,但實際上他們大多非太后的親生子。太后臨朝,為了保證其家族能長久控制政權,故意從外藩諸王的子弟中選立幼弱者的情況極多。一旦幼帝成年,必然對內朝中的外戚專權抱有反感。此時天子所能依賴的只有近侍的宦官了。而宦官因為跟天子有著直接的聯系,權勢變得越來越大,成為與內朝中的外戚相對立的勢力。于是,或是在天子暗中的授意下,或是向天子誣告,誅殺外戚,奪取政權。于是,外戚與宦官的斗爭成為一種常態。
和帝時期,外戚大將軍竇憲被宦官鄭眾謀殺。安帝駕崩,鄧太后臨朝后,外戚鄧騭為大將軍,但是迫于宦官的壓力,最后竟然不得不自殺了。順帝末年至桓帝初年的大將軍梁冀,也被對立面的宦官誅殺。靈帝時期的大將軍竇武,因為排擠宦官,在黨錮之禍中被宦官集團誅殺。這樣看,章帝以來,實際上擁有內朝政權的外戚們大多逃脫不了被宦官誅殺的末路,而宦官集團憑借在打擊外戚集團上的功勞,權力也是越滾越大,成為一股黑暗腐敗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