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沒有追來吧?”牛輔心有余悸地問身邊人。
賈詡跟在他的身邊說道:“放心吧將軍,沒有追來。”
賈詡的神色如同春風拂面,讓牛輔感到了一絲安心。
只是在牛輔轉頭的時候,賈詡的臉上突然露出一絲奇怪的微笑。
賈詡看的很清楚。
楊應的那五營兵,雖然的確很精銳,全部都有入流級的實力,裝備也相當不錯,甚至連背后的黃巾力士背旗,都是真的。
只不過,只有其形,而無其實。
只是普通的精兵而已,充其量靠著黃巾力士背旗,比一般精兵要強。
但絕對稱不上黃巾力士四個字。
賈詡也是跟從董卓討伐過黃巾的。
即便是瀕死無力的張角,都讓他感到有喘不過氣的壓力,而真正的黃巾力士,更是讓他都感到有些無能為力。
雖然即便有能為力,他也不想為。
“那就好……”
“將軍!”
就在牛輔喘息之際,一個傳令騎兵闖入陣中,一句話又讓牛輔提心吊膽起來。
“何事!”牛輔怒氣沖沖地問這個傳令兵。
“先前與李郭兩位校尉交手的那個賊將……他自稱叫楊應,是黑山校尉的使者,要見將軍!”那傳令兵低著頭,不敢直視牛輔。
“楊應?!”牛輔面色一變,整個人后退一步。
楊應竟然敢來西涼軍中!
太囂張了!
簡直猖狂!
牛輔恨不得立刻就派人去殺了這個楊應。
但是想到楊應的武勇,他又有些遲疑。
楊應畢竟是來談判的。
萬一他動手殺不了楊應,那豈不是斷了和敵軍談判的可能?
“文和,你覺得我要不要見此人?”牛輔看向一旁的賈詡。
賈詡神色不變,只是輕聲說道:“若不見,難免敵軍會乘勝進軍。”
“文和的意思是見?”
“見,但又不能直接見。”
“文和有計,但說無妨!”
“不如擺在大帳四周伏下刀斧手,命李郭兩位校尉把守帳門。若楊應來意為善,便談,若其來意不善,便殺之,也好為我軍掃去一大患!”
“嗯?好!文和妙計,就依文和之計!”牛輔哈哈大笑起來:“來人,喚李傕、郭汜前來!”
很快,一身布衣的楊應就緩緩進入大帳,他面帶微笑,看了一眼守在帳門前的李傕郭汜。
李傕察覺到楊應的笑意,竟然有些退縮。
不過想到楊應現在沒有鎧甲,只有一把佩刀,而己方又早就埋伏了刀斧手,于是膽子又壯了起來,挺胸瞪向楊應。
“李校尉、郭校尉,別來無恙?”楊應笑著向李傕郭汜問號。
“哼!”李傕冷哼一聲,別過頭去。
楊應也不管他,徑直走到牛輔面前。
牛輔正要給楊應來個下馬威,卻聽見楊應大笑起來:“哈哈哈哈!”
牛輔沒想到被楊應先聲奪人,皺著眉頭冷聲道:“爾何故發笑啊?”
楊應笑道:“我笑董公威加四海,牛將軍聲傳海內,帳中卻有小人,竟然懼我一未弱冠之小子。”
“何出此言?”牛輔眉頭皺地更深,追問楊應。
但他面色雖然難看,戾氣卻消了一些。
畢竟楊應可是先夸董卓,再夸他牛輔啊。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被人夸了,牛輔自然是高興的。
楊應看了一眼牛輔,繼續說道:“牛將軍麾下西涼精兵五萬,天下群雄聞之,莫不膽戰心驚,四海之賊聞之,莫不惶恐終日。
我孤身一人,強忍恐懼,才敢進入將軍營中,沒想到,將軍竟然伏以刀斧手,這難道不是將軍帳中有人懼我更甚我懼將軍嗎?”
楊應的話,差點讓牛輔邊上的賈詡繃不住了。
李傕郭汜兩員勇將加一個張繡車輪戰都打不贏你。
你會怕西涼軍?
你會怕牛輔?!
但這話賈詡不好說,而且牛輔似乎已經被楊應的話說動了。
他皺著眉頭看向賈詡:“賈詡,這是你的安排?”
顯然牛輔已經被楊應的一頓夸,給夸膨脹了,膨脹之下,臉皮則薄。
楊應都說怕牛輔了,牛輔自然拉不了臉再堅持埋伏刀斧手了,也只好把這口鍋丟給賈詡了。
而賈詡也不愧是完美下屬。
他立刻誠惶誠恐道:“左中郎將勿怪!是我擔心惡虎傷人,所以才暗中設伏……”
“荒唐!快快把伏兵撤去!”牛輔擺擺手,好像真的不知道這件事一般。
楊應瞧了眼賈詡,心中暗道:“賈文和啊,你就演吧。”
但他表面上也不動聲色,靜待賈詡撤走了伏兵,接著才對牛輔恭敬一拜:“黑山校尉麾下使者楊應,見過左中郎將。”
楊應的態度,顯然讓牛輔很滿意。
他心中覺得。
楊應力敵李傕郭汜聯手,這么猛的角色,竟然都對自己如此恭敬,豈不是說明自己才是真英雄嗎?
“楊使者多禮了,你白天的表現,可是讓本中郎將吃驚不已啊!”牛輔哈哈笑著,對楊應說道。
楊應繼續恭敬道:“兩軍陣前,不得已而為之,李郭二位校尉勇猛過人,若非他們手下留情,我早已力竭敗北了。”
楊應的奉承,讓李傕郭汜的臉色也好看了一點,牛輔則順勢說道:“楊使者來我營中,不會只為奉承我吧?”
楊應上前一步,躬身再拜道:“左中郎將明鑒,黑山校尉遣我來此,正是向朝廷表明心意!”
“表明心意?”
牛輔摸了摸下巴,看來楊應此來是善非惡了?
牛輔揚手道:“說來聽聽。”
楊應點頭說道:“左中郎將,黑山校尉起兵,其實并非是叛亂,而是不忍見十常侍亂政,所以才起兵靖難,希望兵諫陛下,讓陛下親賢臣、遠小人。”
“親賢臣、遠小人?有意思,接著說吧。”牛輔笑了笑。
楊應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是,黑山校尉起兵本為靖難,可如今天下形式已變。
十常侍被誅殺,而董公駕臨雒陽!
董公效伊尹、霍光之舉,奉天子以誅不臣,解除黨錮,任用蔡邕、周毖、荀爽等賢士,英明之聲遠播四海,天下之人莫不敬仰伏拜。
黑山校尉起兵本意就是要為朝廷誅除奸惡,而今朝廷清明、國家昌隆,朝廷有董公,相形之下,黑山校尉自然如同叛逆。
但黑山校尉效忠朝廷之心仍在,敬仰董公之意長存。
我今日來此見面左中郎將,正是為了向朝廷言明黑山校尉心事。
若董公能明察黑山校尉之心,黑山校尉愿歸降董公,自此鞍前馬后、赴湯蹈火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