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
案例三 中國欣華有限責任公司訴巴西WOLF貿易公司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糾紛案
?【案情簡介】>>>
2004年4月1日,巴西WOLF貿易公司(以下簡稱巴西WOLF公司)向中國欣華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發來傳真,出售魚粉:于4月6日15時前答復有效。該要約主要內容為秘魯或智利魚粉,數量20000噸,溢短裝5%價格條款為CFR上海,價格為每噸483美元,交貨期限為2004年7月,信用證付款,還有索賠以及其他條件等。
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在接到要約的當天即回復巴西WOLF公司傳真,要求巴西WOLF公司將價格由483美元減至480美元,同時對索賠條款提出了修改意見。明確指出:“如果同意以上兩點,請速告知,并可簽約。”
4月4日,巴西WOLF公司與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直接通過電話協商,結果是: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同意接受每噸483美元的價格,但堅持修改索賠條款為:“貨到45天內,經中國商檢機構檢驗后,如發現問題,在此期限內提出索賠。”巴西WOLF公司也同意了以上意見。
至此,雙方口頭上達成了一致意見。
4月5日,巴西WOLF公司在給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的傳真中,重申了要約的主要內容和雙方電話協商的結果。同日,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回傳真給巴西WOLF公司,告知將由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理郝先生在廣交會期間直接與巴西WOLF公司簽署合同。
5月2日,巴西WOLF公司副總裁來廣交會會見了欣華有限責任公司郝經理,交給他巴西WOLF公司已簽了字的合同文本。郝經理表示要審閱后再簽字。
5月6日,當巴西WOLF公司派人去取該合同時,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的郝經理仍未簽字。巴西WOLF公司副總裁隨即指示將欣華有限責任公司未簽字的合同取回。
5月9日,巴西WOLF公司致傳真給欣華有限責任公司,重申了雙方4月5日傳真的內容,并談到在廣交會期間雙方接觸的情況,聲稱要對欣華有限責任公司不執行合同,未按合同條款規定開出信用給巴西WOLF公司造成的損失,提出索賠要求,除非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在36小時內保證履行合同義務。
5月10日,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在給巴西WOLF公司的傳真中稱:該公司部門經理郝先生于5月2日接到合同文本時明確表示:“須對合同條款作完善補充后,我方才能簽字。”在買賣雙方未簽約之前,不存在買方開信用證問題。并且,5月6日,巴西WOLF公司已經將合同取回,欣華有限責任公司認為巴西WOLF公司“已改變主意,不需要完善合同條款,撤回了要約,沒有必要等我方簽字生效”。明確表示根本不存在承擔責任的問題。
5月11日,巴西WOLF公司傳真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稱:該公司取回合同,不表示撤約,雙方之間有合同存在,對雙方仍然有約束力。重申要對所遭受的損失保留索賠的權利。
5月12日,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答復:“首先,買方確認賣方的報價、數量并不等于一筆買賣最終完成,這是國際貿易的慣例。其次,5月2日,我方明確提出要完善、補充魚粉合同條款時,你方只是將單方面簽字的合同放下,對我方提出的要求不作任何表示。最后,5月6日,未等我方在你方留下的合同上簽字,也不提合同條款的完善、補充,就匆匆將合同取回,也沒提出任何意見。現在貴公司提出要我方開信用證履約,我們不能依據被你方撤回的合同開信用證履約。你方對本次交易已毫無誠意,我們對你方的要求深表遺憾,也無須承擔由此引起的任何責任。”
5月13日,巴西WOLF公司傳真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告知該公司副總裁將去北京,并帶去合同文本,讓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簽字。
5月19日,巴西WOLF公司又傳真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稱:因巴西WOLF公司副總裁未能在北京與欣華有限責任公司人員會見,故將合同文本快遞給欣華有限責任公司,讓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簽字。并要求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答復是打算簽合同,還是堅持認為雙方不存在合同關系?并提出,如欣華有限責任公司認為雙方不存在合同關系,要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同意將該爭議提交倫敦仲裁機構仲裁。
5月20日,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傳真重申:合同應該在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簽字以后生效,巴西WOLF公司取回合同文本是撤回要約。
5月22日,巴西WOLF公司又傳真欣華有限責任公司,重述了雙方往來情況,重申合同業已成立,再次要求欣華有限責任公司開出信用證。
5月31日,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傳真巴西WOLF公司,重申了5月20日傳真的內容,并告知:由于雙方合同矛盾,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的客戶已經將訂單撤回,聲明保留要求巴西WOLF公司賠償損失的權利。同時告知,將巴西WOLF公司快遞來的合同文本退回。
6月4日,巴西WOLF公司電告欣華有限責任公司,指出: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已否認合同有效、拒開信用證,巴西WOLF公司有權就此所受損害、費用損失提出賠償。雙方多次的協商聯系,均堅持自己意見,未果。
2004年7月15日,巴西WOLF公司以欣華有限責任公司違約為由起訴,要求欣華有限責任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巴西WOLF公司認為: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在接到巴西WOLF公司的要約后,僅對價格和索賠條款提出不同意見,并在以后的電話協商中,雙方取得了一致,即巴西WOLF公司同意了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對索賠條款的修改,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同意接受要約中的價格條件,合同已于此時成立。
巴西WOLF公司還認為欣華有限責任公司要求在廣交會期間簽署書面合同,這僅僅是一種形式而已。
欣華有限責任公司認為:雙方雖然在口頭上就合同主要內容協商一致,但欣華有限責任公司提出要簽署書面合同,合同應從雙方正式簽署后生效。
當欣華有限責任公司接到對方已簽字的合同文本后,提出要對巴西WOLF公司提供的合同文本進行完善補充,巴西WOLF公司未表態,后又將合同文本索回,欣華有限責任公司認為這是巴西WOLF公司“撤回要約”。合同并未成立生效,當然談不上要履行問題。
本案是由于在合同成立形式要求上的差異引起的。雙方爭議的主要問題如下:
其一,雙方于4月4日通過電話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是否表示合同已于此時成立?
其二,欣華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簽署書面合同是否僅僅是一種形式,是否會影響到合同的有效成立?
其三,巴西WOLF公司在欣華有限責任公司還沒有簽字的情況下,又將合同取回是否是“要約的撤回”?
?【爭議焦點】>>>
本案涉及的主要問題是要約與承諾,如何確認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要約是否生效、承諾的識別,以及合同的成立等問題。
?【學理分析】>>>
一、雙方于4月4日通過電話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是否表示合同已于此時成立?
在這里涉及合同的形式,包括口頭合同、書面合同的效力,什么是要約,什么是承諾,什么是要約撤回幾個問題。
在本案中,雙方經過反復協商,在口頭上達成了一致意見,后來,巴西WOLF公司在給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的傳真中,重申了要約的主要內容和雙方電話協商的結果。同日,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復傳真給巴西WOLF公司,并告知由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經理郝先生在廣交會期間直接與巴西WOLF公司簽署合同。
關于合同形式,可以查看:
《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1條、第13條,這幾條規定都說明,以口頭或默示行為的方式訂立的合同同樣有效。不要求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或由書面文件證明,合同可以通過包括證人在內的任何形式證明。
在本案中,法院之所以認定欣華有限責任公司敗訴負賠償責任,主要是因為目前在國際貿易中,廣泛實施的以往來的電子傳真等函電形式發出要約、承諾,依照此種方式達成的交易都自動地納入了書面合同的范圍。
據此,無論是從口頭上,還是從往來電函上,都可以認定合同已經成立。欣華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簽署書面合同僅僅是對已成立的合同的書面確認,而不會影響到合同的有效成立。
在中國的對外貿易實踐中,當事人進出口貨物履行必要的報關手續或申領外匯手續時,都要求出示書面合同書。沒有書面合同根本完成不了交易。這就決定了現在中國絕大多數的對外貿易合同仍然采取書面形式。但是,要式法律行為主要存在于古代法,現代社會當中法律行為以不要式為原則,以要式為例外。現代合同法的趨勢也是如此。
欣華有限責任公司停留于我國已經廢止的涉外經濟合同法第7條的規定的舊觀念,對于書面合同還理解為合同書,從而在貿易實踐中遭受重大損失。
二、巴西WOLF公司在欣華有限責任公司還沒有簽字的情況下,又將合同取回是否是“要約的撤回”呢?我們分別談一談要約、要約的生效、要約的撤回與要約的撤銷。
(一)關于要約
要約是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訂立合同的建議。這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1條已經有明確規定。
(二)關于要約的生效
關于要約生效的時間,《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5條有相應的規定。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沒有采取一些國家法律制度所規定的“發送主義原則”而采取“到達主義原則”,即要約的生效以實際送達給受要約人時為準。這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是一致的。
規定要約生效時間對于計算要約有效期以及受要約人作出承諾的期限有重要意義。但是《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0條對于以電報信函發出的要約作出了相反的規定。
這相當于以一個要約還沒有生效的日期作為要約有效期的起算日,這不符合大陸法的傳統,然而卻體現了普通法的原則。所以,《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是大陸法與普通法協調的結果。
在普遍運用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等瞬時通信手段送達要約和承諾的今天,發出要約與收到要約的時間差已經很小,究竟采取發送主義還是到達主義原則決定要約的生效日,已經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重要的是對新的送達方式在法律上作出說明。
(三)關于要約的撤回
要約的撤回是指要約人在要約之后,在要約尚未生效之前,將其收回,使其不發生效力。《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5條規定,一項要約即使是不可撤銷的,如果撤回通知于要約送達被要約人之前或同時送達被要約人,也可以撤回。
(四)關于要約的撤銷
要約的撤銷是指將生效的要約收回的行為。
要約的撤回與撤銷在普通法中沒有太大區別。根據普通法原則,要約人在受要約人作出承諾前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撤回其要約或改變其內容,即使要約規定了有效期,在期限屆滿前仍可隨時撤回要約。理由是要約是一項允諾。一個人要受其作出的允諾的約束,需要具備一定條件:或是取得對方某種對價,或是作出的允諾采取了特殊形式。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6條有相應的規定。這一規定說明,首先要約人撤銷要約必須在合同成立以前,如果合同已經成立就不能撤銷要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476條也作了與《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類似的規定。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要約的撤回必須是發生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是與要約同時到達,而文中的“合同文本”只是對業已成立的合同的一種確認。
雙方通過傳真和電話磋商時合同已經成立,所以巴西WOLF公司交給欣華有限責任公司的“合同文本”根本就不是要約,故巴西WOLF公司將“合同文本”取回也不構成要約的撤回。
?【法條鏈接】>>>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第十一條 銷售合同無須以書面訂立或書面證明,在形式方面也不受任何其他條件的限制。銷售合同可以用包括人證在內的任何方法證明。
第十三條 為本公約的目的,“書面”包括電報和電傳。
第十四條
(1)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訂立合同的建議,如果十分確定并且表明發價人在得到接受時承受約束的意旨,即構成發價。一個建議如果寫明貨物并且明示或暗示地規定數量和價格或規定如何確定數量和價格,即為十分確定。
(2)非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建議,僅應視為邀請做出發價,除非提出建議的人明確地表示相反的意向。
第十五條
(1)發價于送達被發價人時生效。
(2)一項發價,即使是不可撤銷的,得予撤回,如果撤回通知于發價送達被發價人之前或同時,送達被發價人。
第十六條
(1)在未訂立合同之前,發價得予撤銷,如果撤銷通知于被發價人發出接受通知之前送達被發價人。
(2)但在下列情況下,發價不得撤銷:
(a)發價寫明接受發價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發價是不可撤銷的;或
(b)被發價人有理由信賴該項發價是不可撤銷的,而且被發價人已本著對該項發價的信賴行事。
第二十條
(1)發價人在電報或信件內規定的接收期間,從電報交發時刻或信上載明的發信日期起算,如信上未載明發信日期,則從信封上所載日期起算。發價人以電話、電傳或其他快速通訊方法規定的接受期間,從發價送達被發價人時起算。
(2)在計算接收期間時,接收期間內的正式假日或非營業日應計算在內。但是如果接收通知在接收期間的最后一天未能送到發價人地址,因為那天在發價人營業地是正式假日或非營業日,則接收期間應順延至下一個營業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范文本訂立合同。
第四百七十一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約、承諾方式或者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