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劉禹錫

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德宗貞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又登宏詞科。曾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遷連州刺史。后因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武宗初,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詩文兼擅,有“詩豪”之稱,早年與柳宗元并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并稱“劉白”。今存《竹枝詞》《瀟湘神》等詞,以淳樸婉轉見長。有《劉賓客文集》。

竹枝詞

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注釋】

①儂(nónɡ):我。

【賞析】

《竹枝詞》是巴蜀民間歌謠的一種,又名《巴渝詞》,主要是歌詠地方風俗和男女戀情。當地民間唱《竹枝》歌時,常吹短笛伴奏,并伴以舞蹈,節奏鮮明歡快,歌聲激越清脆。

劉禹錫于唐穆宗長慶二年(822)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在任期內,他依調填詞,寫了十來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本詞描寫一個女子在愛情上遭遇不幸,由眼前的美景聯想到自身的境遇,生發出對愛情的失望之情。整首詞充滿了民歌情調,真摯樸素,感人肺腑。

詞開首兩句描繪了一幅山水相依的風景:高山之上,桃花盛放,是那么嬌艷;山腳之下,滔滔江水拍打著山崖。一個“滿”字,形象地描摹了桃花漫山怒放的景象,但這樣的美景卻勾起了女子的痛苦回憶。

最后兩句借景抒情,連用兩個比喻:將紅花比作郎情,將流水比作哀愁。花紅易衰,與愛情的脆弱如出一轍;而流水滔滔不絕,恰似“剪不斷、理還亂”的憂愁。這兩句比喻形象、貼切地描繪出了失戀女子內心的痛苦。南唐后主李煜寫有《虞美人》,以流水喻亡國之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千古名句正是脫胎于“水流無限似儂愁”一句。

瀟湘神

劉禹錫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賞析】

《瀟湘神》,又名《瀟湘曲》,詞牌名。原為唐代瀟湘間祭祀湘妃的神曲。《瀟湘神》共兩首,是作者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期間所作,抒寫的是他對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追懷之情,此處收錄的是第二首。

瀟湘神即湘妃。傳說舜南巡去世,葬于蒼梧,娥皇、女英追至此,望蒼梧而泣,淚灑竹上,留下痕跡斑斑,旋即溺于湘水,為湘水之神。作者貶謫楚地,對竹憑吊,心中滿是哀怨。

整首詞化用湘妃泣竹的歷史傳說,以空靈之筆,抒哀怨之情。歷史傳說與現實生活在詞中合為一體,作者的主觀之情與客觀之景也水乳交融,頗有“象外之致”“味外之味”。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首三句道出瀟湘二妃的典故:斑竹上淚痕點點,是娥皇、女英因思念舜帝而落的淚。淚痕雖是二妃留下的,但我們讀來似乎感覺是詞人落下的。

“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這兩句與前面的“相思”相呼應,借二妃的典故來寫自己對故鄉的思念。遠謫江南的詞人十分思念故鄉,在那月明之夜,他多想聽一首契合他心情的《瑤瑟怨》呀!

這首詞風格清新,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民歌情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郸城县| 淮阳县| 神池县| 天镇县| 宾川县| 咸丰县| 鄯善县| 高碑店市| 定安县| 法库县| 巨野县| 云梦县| 海南省| 佛教| 丘北县| 襄垣县| 大石桥市| 土默特右旗| 江北区| 高清| 汉沽区| 呼伦贝尔市| 广平县| 南充市| 南岸区| 桐柏县| 郓城县| 大姚县| 祁东县| 孙吴县| 巴南区| 玉田县| 巴南区| 山西省| 灵台县| 平湖市| 靖远县| 中江县| 山阴县|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