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結伴而行
- 我的重生有點不太對勁
- 失去的公園
- 2326字
- 2023-04-30 23:54:51
“音音你之前放學都會跟我一起走一段的,那天放學竟然跑那么快,真奇怪。”
這是之前小姑娘跟尹煌說的原話,如果不是這句話的話,尹煌還真不知道兩人會在放學后再一起走一段.....
不過一起走一下倒是也沒什么,就是多多少少讓尹煌感覺有點不太習慣。
在往后的歲月里,雖然尹煌做過不少的嘗試,比如試著跟什么人交朋友啊,又或者尋找上學放學一起走的伙伴,但不知為何,這些嘗試總是慢慢的走向了失敗,到頭來還是只剩下尹煌孤身一人。
關于這一點,可能是尹煌的興趣愛好在有些地方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樣?
又或者說,是因為他過于尖銳鋒利的緣故?
這些東西讓尹煌自己來說顯然是不夠客觀的,所以之后尹煌倒是也懶得多想,只是任由事情繼續平淡的發展,不管是什么樣的處境,總歸是有一個最終的結果的。
等這個結果到了,尹煌就開始適應這種處境,并且最終得以習慣。
拋開這個先不談,尹煌發現,放學后的小姑娘,其實還是挺能說的,嘰嘰喳喳個沒完,說話的重點都是放在了今天的班里又發生了那些事,那些小姑娘覺得比較有意思,那些小姑娘覺得很可惡,全都統統說給尹煌聽。
只能說,小姑娘還挺能憋的,像是要把學校里應該說的小話全都憋到了放學后再說。
關于這一點,江緩緩顯得尤為驚訝,已經嘀咕過好幾次什么“以后不是很高冷嗎,怎么現在這么話癆,簡直吵的人頭疼......”之類的話。
這里要說的是,江緩緩在前幾日就順勢加入到了兩人人的放學隊伍之中,而且比起小姑娘,江緩緩跟尹煌走在一起的時間要更久,據她所言,她回家的路線跟尹煌是差不多的。
關于這個,尹煌心里面還真是有點存疑,畢竟有一次他進門后,又稍微出去看了一下,然后就有些意外的發現江緩緩似乎是在往回趕......
另外,之前說的要去小姑娘家里吃飯這件事,因為這幾天他的爸爸媽媽似乎有點忙的緣故,所以大概率是要到周六才有機會了。
不過小姑娘覺得這也蠻好的,畢竟周六時間多,這樣她就有機會給尹煌看她心愛的玩偶以及其他玩具!
走在放學的路上,在今天跟江緩緩拉近了不少距離的小姑娘突然看向了正在跟尹煌說話的江緩緩,然后問道:“你們兩個人是不是準備去做什么事啊?說的內容好奇怪。”
可能對于小孩子來說,江緩緩那頗為專業的市場分析聽起來是挺奇怪的。
“對啊。”大大方方的承認的江緩緩笑著道:“我們準備在學校附近擺個小地攤,賣點東西,掙錢的同時再鍛煉一下自己。”
“嗯?真的嗎?”小姑娘一下子就瞪大了雙眼“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嗎?”
“當然不會。”背著一個卡通小書包的江緩緩回道:“跟人相處是不能太內向的,要落落大方,做這個是有利于我們成長的,你說是吧?”
說到這里,江緩緩用胳膊肘碰了碰尹煌。
“.......對。”愣了一下,尹煌緩緩點了點頭。
“我媽媽好像也這樣教過我,不過你們竟然有賣東西的想法。”看到尹煌點頭的小姑娘一臉佩服的道:“音音,你太厲害了!”
江緩緩:“?”
那我呢?
尹煌:“.......”
夸的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一般一般......”輕咳了兩聲,尹煌有點不好意思的回道:“就是簡單做一下試試水。”
“試試水是什么意思?”小姑娘歪了歪腦袋。
“就是嘗試一下的意思。”
“明白了!”
小姑娘似乎對這件事相當感興趣,接下來的路上,都在問東問西:
“你們要賣什么呀?”
“會賣零食嗎?”
“在哪里賣?”
“而且賣的東西要從哪里來嗎?難道是先從小賣部里買過來,再賣給其他學生嗎?”
......
已經確定好的事情,尹煌差不多都跟小姑娘講了,至于還沒決定好的事情,當然是說還要再看看。
而關于小姑娘剛才問的最后一個問題,看似很傻很天真,其實確實算是擺地攤的一個核心。
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貨物要從哪里來?
能用什么樣的價格拿下,以及,究竟應該拿哪些貨物。
該拿什么這個問題對于尹煌和江緩緩來說還是不難的,有未來的記憶的他們十分清楚究竟哪些東西會在小學生中間掀起一陣浪潮,到時候專門挑記憶里會火的小物品拿就行了。
至于去哪里進貨,這個還真涉及到了尹煌的盲區,如果換成服裝什么的,他倒還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實際上,仔細回想一下,尹煌發現即便自己重生前只是個普通的高中生,但確實知道一些還算不錯的機會。
拿服裝舉例,因為尹煌他媽媽干過幾年的關系,尹煌多少知道一點。
在這個實體店還很好做的年代,賣衣服對于普通人來說還真是一條不錯的生財之道。
省城拿貨,小縣城里買,普通的衣服利潤基本上都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至于那些所謂的牌子貨,狠點的利潤甚至有百分之一二百乃至更多,不過牌子貨在這個年代肯定是走不了量的,但是架不住利潤是真的高。
正常賣普通衣服,稍微有點口才和銷售的方法,一年掙個八九萬不是問題,至于那種會說話會賣的,一年基本上能掙個十幾萬。
這個年代的十幾萬,雖不如九十年代含金量高,但無疑也要比后世好很多了。
稍微有點眼光的人,如果在這方面掙到錢并且攥到錢了,再有點魄力,去擴張自己的生意或者是向中高端市場進發的話,不說什么大富大貴,但肯定是個小康之家。
只是很遺憾,賣衣服的十年前是這一批人,十年后還會是這一批人,對于普通人來說,在完全預測不到未來發展方向的情況下,他們往往選擇繼續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而不是進一步開拓。
所以當互聯網以不可阻擋的大勢洶涌襲來時,這些低端市場便被沖了個七零八亂,關門的關門,出去打工的打工,再也不復當年的盛況。
但倘若能及時抓住互聯網這個契機,開一家網店,或許還有繼續生存的空間,但是遺憾的是,大多數普通人都沒有這個眼光。
以上這些,一部分是尹煌親眼見證的,一部分則是江緩緩講給他聽的。
兩人的記憶串聯起來,便在一定程度上組成了華夏最后一個高速發展期的輪廓。
如果說開放初期是普通人最容易發財的時期,那么二十一世紀初,則是這份輝煌的最后一抹余暉。
眼光獨到者仍有機會借此上岸,但為數更多的普通人,卻是就此錯過了時代的最后一輛馬車,直至被時代所拋棄,到最后,享受過時代的紅利的他們也因此被蒙上了歷史的塵埃,隨即啞然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