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種土豆救不了大明朝
- 大明:長生國師,朱元璋嚇壞了
- 來一杯無糖可樂
- 2127字
- 2023-04-22 07:31:02
“祥瑞啊,這是祥瑞。”
朱元璋眼里的欣喜是藏不住的,他死死盯著魏光,繼續說道:“雖然你在德寧縣的所作所為觸犯了國法,但如果將此物獻給朝廷,并推廣出去,也算是將功抵過。”
“不,此乃利國利民之物,應該是大功一件。”
“沒那么容易。”
魏光卻是搖了搖頭。
種土豆,可救不了大明朝。
“什么意思?”
朱元璋挑起眉頭。
魏光看著田地,伸出一根手指頭說道:“第一,老百姓不認這東西,除了我們之外,誰知道土豆好不好種?能不能當主食吃?產量大不大?”
“我們說得天花亂墜,別人不相信你也沒辦法,與其種植聞所未聞的糧食,還不如求穩,所以想要在短時間內推廣不太可能。”
說話間,魏光伸出了第二根手指頭:
“第二,百姓可能決定不了。”
“如今大量的土地都在地主、豪紳手里,農民沒地怎么種?而土豆產量大,意味著價格會被壓低,如果你是那些地主豪紳,你會選擇種植價格低廉的土豆嗎?”
...
一席話說完,朱元璋皺起了眉頭。
本以為這會是祥瑞,能讓更多的百姓吃飽喝足,但魏光另辟蹊徑的解讀,倒是讓他陷入了沉默。
是啊,百姓會相信嗎?
即便有了魏光的保證,他自己都是半信半疑,更何況那些經不起風險的百姓。
一旦土豆收成不好,就意味著來年沒了食物。
嚴重的話,這會死人的。
朱元璋嘴里喃喃,像是問自己,又像是在問魏光:“雖然戰爭已過,但百姓尚未恢復生機,土豆應該會有人種吧?”
“很難。”魏光搖了搖頭。
見幾人還不懂,他只得繼續解釋道:“別說現在正恢復民生,就算是饑荒,想推廣土豆的種植也難如登天,為啥呢?”
“因為饑荒對地主的影響很小很小。”
“就算是大災之年,地主也能吃飽喝足,所以他們干嘛要種土豆?土豆的產量雖高,但這些地主賺的錢反而少了,為了銀子,他們還是會選擇種植主流的小麥和水稻。”
“關鍵在于,歷朝歷代,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里,想要種植什么,其實是由這些地主決定的,想要推廣,得先過他們這一關。”
“難道就沒有任何辦法?”朱元璋失魂落魄。
在來德寧縣之前,他志得意滿。
大明初立,百廢待興。
他已經做好大干一場的準備了。
但魏光的這一席話,讓他深深自我懷疑,他真能改變百姓的生活嗎?
魏光笑了笑,拍了拍老者的肩膀:“老哥,其實大明已經很不錯了,當今皇帝對百姓還不錯,雖然使用的辦法很低級,成效緩慢,但至少也算是一位明君。”
朱元璋卻沒有任何欣喜。
他盯著魏光,再問道:“難道,就沒有任何辦法嗎?”
“辦法自然有滴。”魏光說道:“很簡單,斗地主,分田地。”
“這不妥吧?”朱元璋皺起眉頭。
魏光笑了笑,道:“開個玩笑而已,別當真,其實只需要減少百姓的賦稅就行,種不種土豆真的沒那么重要。”
“朝廷一直在減稅,現在還需要減嗎?”旁邊的朱標問道。
“還遠遠不夠。”
魏光看著地里的農民,悠悠道:“盡管朝廷一再減免賦稅,但執行到地方時,難保地方官不會想出其他賦稅出來,所以想要一勞永逸,必須得使用一套完整的制度。”
“朝廷今天減什么稅,明天減什么稅,其實作用有限,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為沒有完整的制度,地方很難做執行到位,除非......算了,不說了。”
“難道你有辦法?”
朱元璋聽到了話中有話。
“自然有。”魏光嘴角勾起,試探道:“但是,你們能影響朝廷的決策嗎?就算能影響,你們怕是也不敢用。”
朱元璋瞇起眼睛,說道:“我們自然影響不了朝廷的決策,而且,這不是你的職責嗎?你有好辦法,為什么不上奏朝廷?”
“因為這問題很難。”
魏光無奈搖頭,苦笑道:“縱觀歷史,變法者,無不從流血犧牲而成,下場都很慘的。”
“你怕死?”朱元璋冷笑。
“怕啊,誰不怕死?”魏光誠懇的點頭。
朱元璋氣得牙疼,這家伙還真是誠懇得讓人想打他。
旁邊的朱標上前道:“魏大人,自古道,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輕于鴻毛,如果利國利民,何懼之有?”
“你們不怕死?”
魏光笑呵呵嘲諷道。
朱標慷慨笑道:“死有何懼?”
“好,既然不怕死,那我把辦法告訴你們,你們去死......你們去做好了。”魏光說道:“這辦法叫攤丁入畝。”
“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減少賦稅,但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自古以來,賦稅之征主要是田賦、丁銀、徭役,執行到地方時,甚至還出現了口賦、算賦等多種稅收,導致百姓負擔很大,如遇天災之年,百姓沒了土地,收成變少,但收的稅還是按照人頭來算,百姓自然只能被迫流亡。”
“除此之外,人口數也在隨時變化。”
“比如年十六成丁,到六十移除,還有出逃、死亡等情況,導致人口數不斷變化,這就給地方官上下其手提供了機會。”
“等等,找個地方坐下再說。”
魏光吞了吞唾沫,帶著眾人去到旁邊的樹蔭。
他盤腿坐在草地上,繼續說道:“對了,我們剛說到哪里?”
“人口數不斷變化。”
朱標像個好好學生一樣。
魏光微微點頭,道:“人口數不斷變化,就給了貪官可乘之機,有的貪官侵占丁銀,實際征收多,但上交少,百姓上交了丁銀,但朝廷卻沒有收到,想要杜絕這種辦法,就將田地與農民捆綁在一起。”
“簡單來說,有多少田,交多少稅。”
魏光噼里啪啦說了一大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幾人極有可能是朝廷官吏,這種變法就讓朝廷去頭疼吧。
他只是小小地方官而已。
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可。
說完攤丁入畝的好處后,魏光繼續道:“除此之外,在攤丁入畝之上,還可以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國策,如此一來,國家所征丁銀數固定,貪官就沒了辦法,只要出現新稅收,那隨便一查就能將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