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智社會:我們的認識決定了我們的世界
- (法)帕斯卡爾·博耶
- 720字
- 2023-04-25 18:30:25
第一章 群體沖突的根源是什么?
為什么“部落主義”不是沖動而是精密計算的結果
如果我們跳出人類的立場來觀察自身,就會發現人類這一物種在群體性方面有兩個顯著特征:他們非常擅長組團,也非常擅長與其他群體對抗。沒有哪種生物可以通過集體行動做出那么多事情,沒有哪種生物會參與那么多旨在攻擊其他群體同時保護本群體免受攻擊的集體行動。任何人都無法完全擺脫族群對抗的影響,而族群間的對抗沖突很容易升級為全面戰爭和種族滅絕。只要想想美國的種族對立、歐洲的大屠殺歷史、南斯拉夫解體后的血腥沖突,以及非洲無數的族群戰爭,尤其是盧旺達大屠殺,我們就能明白族群沖突波及的范圍和強度。
我們給這些現象冠以的名稱,如民族主義(nationalism)或部落主義(tribalism),暗示出人類有一種強烈的沖動,他們會支持自己的家鄉、族群和國家,反對外國人或外族人。但僅僅認為人類具有先天的“部族性”并不能解釋任何事情。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從其他物種的立場或者從進化的立場來看待人類行為會大有裨益的原因,因為一旦轉換角度,我們就會意識到“為什么”這類問題。比如,為什么每個人都忠誠于自己所在的群體?為什么有時明明背叛群體對自己更有利,但他們依然堅守承諾?當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場時,群體如何保持凝聚力?為什么許多沖突的參與方都已經意識到自己無法從較量中獲得任何好處,卻依然長期深陷于棘手的沖突?為什么群體沖突尤其是族群沖突經常引發異乎尋常的暴力?這種慘劇為什么竟可能發生在已經和平共處了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族群之間?從進化角度來看,強烈的群體認同及群際沖突的根源其實就是我們的心理器官,其在本質上與其他生物的利爪或頭上的角是一樣的,要想解釋它們存在的原因,我們必須先想清楚在進化過程中它們對生物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