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自己屋里不能教 心憂稚子路多舛
- 楊柳壩與劉家灣中間隔著一張大塘
- 點暇齋主
- 1214字
- 2023-05-15 13:50:26
自家稚子難自教,三載奔波苦未消。
五載光陰如夢境,一朝覺醒路迢迢。
“將至成都矣。”
“哦。”
“吾尚以為昨夜已至。”
“昨夜僅至重慶之邊。”
“已至家乎?”
“五時許至。”
。。。
前章所述,楊柳壩之鄰,遠赴千里之外學苑,于雅集之隙,相互提醒游泳之宜,尤需注意上岸時泳衣、泳帽、泳鏡、浴巾之整齊,以免疏忽而裸泳。彼時,毛坨亦于長城公社下之白云上村楊柳壩,為稚子烹三周之食,后驅車經(jīng)長張、滬渝高速,載稚子、其母及己之母或二母,行程千二百余里,至成都。
正大前日已接毛坨之母電話,誤以為毛坨一行已至成都。電話中,表嫂言將補請正大食三周之宴,正大夫人更關心是否僅護送或會留此助照顧稚子。正大則料或有任務之交付。
“何以鄰家之稚子皆順利?”
“自家至親反不如學生。”正大教授慨嘆,自家稚子無法自教,無論兒或侄皆如此。正大疑惑,何以昔日聰慧之表哥,聽從一畢業(yè)未久、年僅二十七八之稚子之冒失建議,而忽視己之疑慮與預警。或因此,毛坨開啟本碩跨界、學非所用之自學之路,多經(jīng)曲折,亦多彎路。
思及與毛坨及其母會面,正大必談及明年第六次考博之事,考否?如何考?此類問題。或許毛坨之母仍會重復此言:“毛坨既至成都,便交與正大叔叔,望其操心負責。”
。。。
“師,此吾答辯之辭也。”
“嗯。”
……
“師,此乃吾昨日編定之會議紀要,竟忘發(fā)矣。”
“善。”尚有一生未答。
……
“嬢嬢,吾有一網(wǎng)友。”
“欲約吾見面。”
“吾尚不知其貌。”
“吾司亦有普惠之卡矣。”
“昔聞子源言其有之。”
“汝將見彼陌生之網(wǎng)友乎?未知其底細?”
“未知也。”
“如何識之?”
“如何加其為微信之友?何知其真名?”
“網(wǎng)有專之陌生人聊天之軟件。”
“哦,哦,哦。”
“談之有時,欲加吾微信。”
“吾遂加之。”
“彼能見吾朋友圈。”
“觀汝生,多變化之地。”
“吾亦能見彼。”
“彼條件不佳。”
“碩士畢業(yè)。”
“觀汝生,多風險之地。”
“以汝之習,風險之概率遠勝于機遇。”憂色溢于言表。
“汝今一切順利。”
“可識之。”
“汝實對彼一無所知,然彼已研究汝,知汝真名。”
“今后此類事勿告嬢嬢。”
“免無謂之憂。”
“亦勸之不及。”誠然。
……
“將歸矣?”
“未也,待寶寶歸,攜之示嬢嬢。”
“阿姨,本周何時有空閑?”
“寶寶歸矣,母言需請嬢嬢與叔叔共餐。”
“舟車勞頓,先休息,自家人無需客套。”客氣不欲添幼子之煩。
“寶寶換水土,須注意。”
“祖母攜孫?”
“然,祖母隨后車至。”未解其意,亦未問。
。。。
直言或婉言,皆已表明吾意,疲于應付,故不欲再涉眾議紛紜。長者之性,多趨于穩(wěn)重。順風順水之時,豈肯自添枝節(jié),使未識吾者知吾事?常恐稚子未熟,恐生變故。今稚子事業(yè)有成,俸祿亦厚,宜專心其職。其因有三:一則疲累,二則自覺老而無用,難以為繼,三則頻頻告誡,自累且招人嫌。
故而,眼不見為凈,耳不聞為清,不知為佳。此后,宜少言、少聽、少問,以安身心。詩云:
自家娃娃自家教,難測世間路多遙。
教子成龍心切切,望子成鳳意昭昭。
憂心忡忡思前程,戰(zhàn)戰(zhàn)兢兢怕摔跤。
諄諄教誨聲聲慢,只盼兒郎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