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雪崩無辜嘆片花 三人行師悟道寬
- 楊柳壩與劉家灣中間隔著一張大塘
- 點暇齋主
- 2416字
- 2023-05-12 12:52:39
雪崩無辜嘆碎片,三人行處悟師賢。
天雨不潤無根草,道法唯寬渡有緣。
-----------------
“雪崩之際,無片雪自詡無罪。”此言源于《伏爾泰語錄》,初語為“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zé)任”。此喻乃指雪崩之成,乃眾雪共為之故,而每片雪皆不以為己之過。猶眾人共為某事,而各不以為己之責(zé)也。
遇事之際,縱吾等無辜,亦須直面之,以優(yōu)雅、坦然之態(tài)自處。
“弟蘭光之欠,今何如?”
“尚無進展。”
“兄有消息否?”
“正與華西之主品茗,提及汝事,尚在咨議中。”
“謝兄,華西何業(yè)?”
“建筑也。”
“彼亦有合作乎?”
“然。”
“蘭光昔為當(dāng)?shù)刂住!?
“若無國資之助,恐陷絕境。”
“除車位抵押,尚欠幾何?與友融資之事,已通否?”
“法院已封五百萬之車位,彼尚欠吾至少八百萬。”
“蘭光真無救乎?”
“當(dāng)備最壞之打算。”
“將破產(chǎn)乎?”
“二十年之努力,一朝盡失,反負債累累。”
“總部今不在成都,成都應(yīng)不似昔日之重視。”
“項目今皆由當(dāng)?shù)卣鲗?dǎo)。”
“觀湖南長沙之樓盤,已交付乎?抑復(fù)工中?項目何如?”
“項目早畢,已無資產(chǎn)。”
“蘭光總部未遷回?”
“可否再處置抵押之資產(chǎn)?”
“無資產(chǎn)可處置。”
“吾今已深陷其中。”
“及時抵押車位,或稍好。”
“無益,總包已向法院請求優(yōu)先受償,凍結(jié)之百車位,法院不能判予吾,唯待破產(chǎn)清算。一千五百萬,至今未回一分。”
“身心安康為首要。”
。。。
“雪崩之事,片雪未嘗自詡其責(zé)。”此乃原句之直譯,然“雪崩時,無一片雪花無辜”之譯,雖流傳甚廣,然與原文意有出入。原句述一事實,而后者則含道德之裁斷。斯坦尼斯洛之本意,恐非如此,今譯或有歪曲。
斯坦尼斯洛之語,除述事實外,亦引讀者思忖責(zé)任之源。譬如,是否那條長坡之過?
正大作兄,觀表弟身陷蘭光之危,如雪花之飄落,難以自主命運。表弟似雪花之無辜,然累積于坡,終被勢能裹挾,成雪崩之一部。
“雪崩時,無一片雪花無辜”之語,使人忘卻源頭之思,將責(zé)任均攤于每片雪花。猶若事故后,皆欲推諉,不思其因。
然,存在皆有其理。此語之所以能成網(wǎng)絡(luò)之金句,必有情感之共鳴。孟子于《盡心》篇云:“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知命者,不涉險地,不貪最后之利。
正大兄亦常以此自勉,并告親友,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不取末路之銅。
-----------------
“婷婷生辰將屆于明日”
“爾言吾何以應(yīng)對此猝然之事?”
“或可明日夜往。”
“明日當(dāng)休公職。”
“乘班車至成都。”
“吾將邀眾人至新津慶賀。”
“觀其是否愿來。”
“乘公職車至成都。”
“或可繼以雇車返歸。”
“耗資甚巨。”
“吾于眉山任職,酉時半方得下班,需打卡。若她至五津,乃尊重體諒汝也,汝便可設(shè)宴歡聚。”先提正面之策,附議贊同,選定五津為聚地。
“所謂相識相交者漸多,若依汝之慮(思維方式),再增數(shù)人相交(此處吾不稱之為友),豈非日日糾結(jié)?糾結(jié)于請假,糾結(jié)于贈禮,糾結(jié)于籌款(乃至發(fā)展至萬家村農(nóng)耕社區(qū)借貸贈禮,為陋習(xí)所累,為人情所困)。”
“彼等知爾在眉山任職,曾游四姑娘山。”
“故慶之日,宜定于眾人皆得閑之周末。”
“她因公差遠行,乃職責(zé)所在,豈能輕忽?何以獨汝需讓步犧牲?莫非汝天生欠她,低人一等乎?汝之工作,豈可輕言犧牲?”
“實乃簡單。若時辰非在工作時間,無論何人,皆可于五津之側(cè)相約,無一例外。”
“社交者,真實之展現(xiàn)也。”
“社交者,互助之模式也。”
“非相互損害。”
“社交者,互諒之模式也。”
正大思及劉家灣之村民,有時缺乏換位思考,不體諒他人。若爾子成婚,擇日何不考慮外地親友,何不選春節(jié)或寒假,乃回鄉(xiāng)之時?
“汝所選之慶日,未曾思量我之空閑,是否在職。豈有請事假、乘飛機僅為捧場之理?汝亦自視過高矣。”在外辛勤勞作,每一分皆來之不易。
“為省機票錢,獨自歸來,汝猶有怨言乎?”
“前次某某夫婦同來賀,此次僅一人,豈為輕視?尚有理可講!”正大算之,四張機票,至少一夜住宿,接機送機之費用,乃數(shù)月之薪。昔日初入社會,薪資微薄,機票昂貴。故移風(fēng)易俗,一切從簡,意在何為?好事終成負擔(dān),難以承受。
“社交者,對等、多維度之交流或交換也。”
“一方落魄,高攀無望。”
“富在深山有遠親,此言得之。”
正大以為,此皆人生人情之透徹理解,故在任院領(lǐng)導(dǎo)時,一切婚嫁之邀皆拒之;劉家灣之親友,無論親疏,皆不往,亦不贈禮金。
“此事難行。”自問何以能行,蓋因遺傳與基因之強大,其父亦不屑參與此類活動。
性格定命運。為啟發(fā)雍葭,正大取近日之反面案例,去其首尾,隱其身份,僅留事件之跡,發(fā)與之。
-----------------
“竟逐于塾外矣!白發(fā)飄飄,妄自尊大,何足夸耀!”
“孰人?”
“猴猢之屬,亦無足道。”
“猴猢已去?”
“未也。學(xué)舍不與吾續(xù)訂契約(吾之三年約已滿)。”
“何其速哉!”
“人生如夢,當(dāng)以酒為伴,長歌當(dāng)哭。”
“貴地尚需招賢納士乎?為老湯留意一二。”
“聞有覓才之意。”
“老湯不在車院任職乎?”
“君可直接與老湯聯(lián)絡(luò)。”
“諾。”
“吾適才授業(yè)于堂上。”
“謝院,貴院需招機電或電器專業(yè)之資深工師乎?”
“電器為何專業(yè)?”
“需觀其具體,可發(fā)之吾觀。”
“待吾工程學(xué)院審視之。”
-----------------
可料者,至此境地,除高明之關(guān)懷與援手,旁鮮有能助者。妻離子散,人嫌狗憎,皆因個性所致,性格定命也。若違高明之忠告,不思憂患,又蔑正大之勸,再謀職業(yè)已幾無望。
數(shù)年前,正大嘗勸彼補成人本科之業(yè)(彼乃八零年代之大專士人),進而速獲高教教師資格,再謀高級工程師之銜(彼為廿年前之中級工師)。諄諄勸勉,憂心如焚。昔日于清江西路,正大設(shè)宴相邀,欲再論此三事。然彼僅言“不欲為”,且以足示意“休再提”——其從者亦于桌下踢吾,隱阻吾言,不欲再勸,不欲強彼前行。正如古諺所云:“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雖寬,只渡有緣之人。”“噫,彼后竟追認吾言為是,增一鐵桿之粉絲。”
此事實乃可悲、可嘆、可惜之事也。常言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v使天雨之大,亦難滋潤無根之草;道法雖寬,唯渡有緣之人。昔有詩篇浩繁,疊字連綿,載于典籍,記之曰:
雪片片落聚成崩,無辜之言誰人聽。
三三行行師者路,雨雨大大潤心明。
道道道寬引迷途,法法法嚴醒夢中。
有緣有份方得渡,無緣無分終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