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出口的難題
- 超神文明從暗能科技民用開始
- 雨中銀杏
- 2076字
- 2023-06-28 23:55:00
面對眾人的目光,安雪玉的頭有些大。
一個月過去,草莓很好賣,她的國外渠道也鋪設得不錯。
但相比公司的進度,國外渠道鋪設得就慢了。
本來她這個進度沒什么問題的,但沒想到國家忽然出手,直接幫助農興公司建造工廠。
還在一個月之內就建成了,并且現在已經投入了生產。
按照現在的化肥產量,只要十天,全國農民都能用興農化肥種田。
接著再過十天,全國農作物的產量會暴增。
也就是說她要在二十天之內搞定海外的銷售。
但這么多,她頂不住啊!
她環視一圈,尷尬的解釋道:“如果農產品太多,我根本就運不出去。”
“最便宜的運輸方式是船只運輸,但我聯系到的船只根本不夠。”
“對于超大型運輸船來說,為了不虧本,大部分運輸船的計劃表排了好幾個月。”
“我們農興公司才剛剛成立一個多月,我費了好大的力氣,這才找了幾條經營不善的大型運輸船。”
“當然,我也找了其他的遠洋船只,但情況也差不多。”
其實她還有很多原因沒有說,不是所有農產品都能賣出去的。
草莓這樣好吃的水果還好,又大又好吃,這樣的水果好賣。
只是不是所有水果都這樣的,雖然農興公司種出來的水果都是又大又好吃,但不是所有水果都受外國歡迎的。
比如說榴蓮,大部分外國人是不吃的。
當然榴蓮是最極端的,但類似榴蓮的水果也不少。
相比草莓、葡萄、蘋果這類世界性的水果,很多水果只能針對性售賣。
所以如果一刀切,都是拿50%售往國外,根本不現實。
有些水果就算銷售渠道打通,國際的銷售量也遠遠比不上國內。
好在農科院考慮到了這樣的問題,在劃分種植區的時候,就計算好了大概的產量。
受歡迎的水果就多種點,讓好吃水果年產量增產幾十倍。
受眾小的水果就少種點,年產量只增產幾倍。
至于農民們因為農作物的差異,導致賺錢不一樣,這個也是農科院考慮的事情,上次全國性會議就有了決策,也不需要農興公司操心。
不然由農興公司做決策,很多地區會不滿。
當然現在要先要解決的是運輸問題,運都運不出去,怎么賣?
聽到是運輸問題,整個會議室的人都安靜了下來。
這個問題大家都沒有什么解決辦法,大家不能憑空變船出來。
本來出口的農作物沒有這么多的,現在突然增加那么多出口量,超出原本的運輸量太多。
主要問題還是農興公司的步子邁得太大太快,其他的沒跟上來。
姜凡食指敲打著桌面,思考一會之后,對安雪玉吩咐道:“按照現有的運輸量規劃海外的銷售吧!”
“以草莓等容易售賣的水果為主。”
“50%出口,這只是跟靈城的口頭約定。”
“我們跟其他縣可沒有這樣的約定。”
眾人慶幸,加盟條約里邊只寫了農興公司幫售賣,沒寫必須出口。
安雪玉點點頭,說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其他縣有公司跟我們搶農產品的海外銷售權怎么辦?”
“我們不能幫村民出口海外,肯定有其他公司插手的。”
眾人皺眉沉思。
一會之后,喬國進開口建議道:“首先國內的銷售權我們必須抓在手里。”
“其次如果其他公司搶,那就按照加盟合約的獨自售賣走。”
“我記得加盟合約上寫著村民可以獨自售賣,然后農民和公司六四分成。”
“我們公司拿屬于我們的四成凈利潤就好。”
“海外的硬骨頭,不好啃,其他公司想搶就搶吧!”
其他人也都沒怎么說話,雖然這樣一來公司賺得少了,但公司還是有得賺。
在公司的運輸量起來之前,這樣也不錯。
只有安雪玉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她眼睛一瞪,盯著喬國進說道:“你這個也想得太美了吧!”
“十成的利潤,我們公司拿了四成,其他公司肯定是不想吃虧,他們不會只拿一成。”
“他們只能從農民那里多要。”
“農民拿到的出口利潤少于五成。”
“跟農興公司合作,他們是能拿到利潤的五成,但農興公司又沒能力出口。”
“農民的怨恨就會來到農興公司這里,而平民怨的只能是我這個銷售經理。”
面對安雪玉的目光,喬國進毫不心虛,安雪玉被罵也就被罵了,賺錢嘛,不寒磣。
就算安雪玉丟了銷售部經理的位置,公司也會有其他補償。
就像游戲,民怨大了,將怒火引流到運營上,然后換個新運營,發幾波福利,讓玩家回歸,然后接著割韭菜。
齊鳳月開口說道:“這個出口的利潤肯定是比國內的高,雖然拿到的利潤比例不一樣,但拿到的錢比只在國內售賣的高。”
“他們是不會算術還是怎么滴?”
安雪玉白了齊鳳月一眼,反駁道:“農民可不會看這個。”
“或者說他們明明知道自己賺了,但還是會拿這個說事。”
齊鳳月眼眸一瞪,吐槽道:“難道他們還想要我們公司讓利?”
安雪玉擺擺手,說道:“可能一部分農民不好開口,但肯定有一部分農民是這樣想的,他們也會這么做。”
齊鳳月感覺一陣難受,沒有農興公司,農民們哪能靠種田賺錢?
但就算她不爽,她也知道安雪玉說的是對的。
看著會議偏離了主題,姜凡喊道:“都靜一下。”
眾人安靜下來,都看向姜凡,想看看姜凡有什么好辦法。
姜凡緩緩開口道:“我們不能讓其他公司隨便插手,因為有很多公司不靠譜。”
“我們主動找其他公司合作,一起做出口貿易。”
“超出我們能力的部分,就跟其他公司合作。”
“利潤從我們幫農民售賣的五成里分。”
“借用齊鳳月之前的話,出口國外,總比只在國內賣賺得多。”
“我們就當借其他公司的路子賺錢。”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售賣權掌握在我們手上,如果我們對合作伙伴不滿意,就可以換合作伙伴。”
“什么時候公司的銷售渠道鋪設好了,運輸力也提上來了,再考慮獨自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