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云飄水流,放下才能寧靜

我們工作,是為了得到一份更好的生活。本著這樣簡單而沉重的理想,有時我們竟然毫無察覺慢慢從指縫間溜走的時光。偶爾靜下心來的時候,我們便會思考生命的意義,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呢?人的欲望總是太多,而且無止境,唯有放下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快樂,懂得放下的人心中有一份大智慧。

一只蝗蟲對青蟲說:“我今天很難受?”

青蟲問道:“是不是生病了?”

“病倒沒生,只是早上吃得太多了,現在肚子脹脹的,飛也飛不起來了。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幫我嗎?”

青蟲想了想,說:“要不我陪你走走?”

于是,青蟲帶著蝗蟲在四周走了幾圈,但是蝗蟲還是感到難受,而且它的肚子也開始疼痛起來。它躺在地上,嗷嗷亂叫。

青蟲很同情蝗蟲,于是它去請教自己的父親,青蟲的父親來到蝗蟲面前,說道:“哎呀,為什么那么貪吃呢,不吃那么多不就沒事了嗎?”

“爸爸,你快想個辦法救救它吧。”青蟲在一旁喊道。

“我看只有一個辦法了。”說著,它讓蝗蟲張開嘴巴,它拿著一根草在蝗蟲的嘴里搔了搔,不一會兒,蝗蟲便吐出一些東西來。吐完后,蝗蟲長出了一口氣,頓時覺得神清氣爽,渾身舒服極了。

青蟲的父親叮囑道:“以后別猛吃東西了,否則肚子就會被撐破。”

蝗蟲因為貪吃而導致身體不適,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因為索求太多,以致煩惱和負擔始終揮之不去。不要去抱怨別人比自己快樂,比自己瀟灑,比自己活得輕松寧靜,看看別人是如何把握、控制自我的。事實上,每一個內心寧靜的人,都是懂得放下之人。放下不是單純的放棄,它是一種抉擇——是禁錮自己,還是松綁自己。

實際上放下的目的是為了最終的得到,這種得到是去其糟粕而存其精華。因為外在的“物”太多,而人生的痛苦就在于“身為物役”“心為內困”,如此說來,放下才能安享心的寧靜。

一個女子提著大包小包,坐了半天的汽車去向一位智者求教,她對智者說:“我只是想輕松一下,每天工作那么忙,說實話,我的公司最近效益也不好,想出來靜靜心,讓自己快樂一點。”

智者說道:“心魔在己身。一切的根源皆在于你想要的太多,想放的太少。我年輕的時候,看到一個農夫挑著滿滿的柴火向前走,他走得很辛苦,很艱難,我很替他心疼。那個人雖然已經有了柴火,但是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地上的樹枝還是往身上放,兩只眼睛不往前看,只盯著自己的腳下,正因如此,那農夫撞到了很多路人,路人對他很是不滿,而他自己一路走來,柴火越來越重,臉上的表情也越來越復雜,一般人能有那么多的柴火一定很高興,可他卻愁眉苦臉。后來,在快到家的時候,他再也走不動了,倒在家門口,而挑的柴火也撒了一地。如果他能放下多余的柴火,那他走得肯定不會那么累,心情肯定也會很高興和很舒暢。世人之所以感到內心浮躁,得不到安寧與快樂,其實是與那個打柴的農夫一樣,只知道一味地拿,而不懂得放下。”

智者的一席話讓人有茅塞頓開,令人耳目一新之感,的確,現代人心事太多,心情太重,每天起早貪黑,追逐著那些鮮艷奪目的美麗,就像那個打柴的農夫一樣,即使走路,也是兩眼只注視腳下,希望能獲得更多的柴火,結果負擔越來越重,到頭來,身體和精神被全部壓垮,哪里能獲得身心的安寧與快樂?

正因為生命有限,才要“超然物外”,云飄水流,心外無物。只有這樣,才能如同寧靜的河流一般,在水波蕩漾之間,領略黃昏時分的絢爛景色,而這也正是所謂“放下”的真正含義。實際上,心外的“物”始終是存在的,就像打水漂一樣,雖然石子最后沒入水中,激起的漣漪歸于平靜,但其終究蕩起過波紋,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由此看來,“心外無物”著重的不是“物”本身,而在于“心”。這個“心”是要受到石頭激起的漣漪支配還是放下一切而自享寧靜,都在于我們自己。這樣,它才能釋放出更多的空間來裝載我們想要的自由和純真,得到當下真正的快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广州市| 泽普县| 遵义市| 丰镇市| 江口县| 顺平县| 南平市| 吴江市| 邻水| 海口市| 潞西市| 当雄县| 恩平市| 浙江省| 仁寿县| 淳安县| 敦煌市| 昭平县| 象山县| 镇沅| 邻水| 和林格尔县| 宁德市| 兴城市| 安顺市| 庆云县| 龙江县| 荔浦县| 忻州市| 沈丘县| 思南县| 格尔木市| 太湖县| 青海省| 涡阳县| 邓州市| 类乌齐县| 拜城县| 巍山|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