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時間管理:如何科學有效培養孩子的自律
- 李少聰
- 14字
- 2023-04-23 18:28:29
第一章 培養孩子的?時間感知力
1 孩子的時間感和大人不一樣
在父母眼里,時間就是金錢,無比珍貴,浪費不得。于是,他們總是嫌棄孩子磨蹭,總是在催促孩子快點,快點!可是,他們從未想過,時間在孩子眼里到底是什么樣子?
鬧鈴一響,沐沐媽就將準備好的衣服放在沐沐床頭,并叮囑她趕緊穿衣起床。
10分鐘過去,沐沐媽看到的是,沐沐正拿著裙子在床上一邊扭著身體,一邊唱昨天剛學的兒歌。
眼看就要錯過校車,沐沐媽強壓嗓子眼里躥出的怒火,大聲說:“沐沐,我們得趕緊穿衣服,校車馬上就到了?!?/p>
沐沐卻不慌不忙地往頭上別發夾,說:“那我和媽媽一起走?!?/p>
“不行?!便邈鍕屢贿厰蒯斀罔F地拒絕,一邊給她光速套上裙子、襪子和鞋子。
下了床,她沒有聽媽媽的話去背書包,而是直接走向玩具箱。
“我們得走了,你在干嗎?”沐沐媽提著書包沖她喊。
“我昨天明明把小兔子放這兒了,怎么不見了?”沐沐埋頭扒拉著一堆玩具。
“來不及了,快點走?!?/p>
沐沐卻還在玩具箱那扒拉……
一邊是慢吞吞刷牙、慢吞吞穿衣服、慢吞吞吃飯的孩子,一邊是著急上火的父母。更讓父母抓狂的是,無論你多么著急,孩子依然慢悠悠。為什么孩子和大人的節奏永遠無法同步?
這是因為孩子對時間的知覺跟大人是不一樣的。所謂時間知覺,是人對事情發生的順序性——時間順序和持續性——時間距離的直覺反應。
比如,在大人眼里刷牙這件事三分鐘就可以搞定。而在孩子眼里,滿嘴的泡泡掛在嘴邊像老爺爺的胡子,對著鏡子左看看又看看,真有趣。漱口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啊,可以含一口水跑到陽臺,吐到花盆里,給花澆水。這樣來回跑,樂此不疲。結果10分鐘過去了,刷牙這件事還沒有完成。
人的時間感是由大腦里的海馬體決定的。日本的山口大學時間學研究所的井上慎一教授,在《柔軟的生命時光——生命的時間學》書中寫道:“在兩只耳朵的深處各有一個海馬體,它們負責我們的時間感和記憶。當海馬體在一件事上對我們發出‘要記憶’的指令次數越多,我們在回憶時,就會覺得時間過得越慢。而小孩子對什么都很好奇,海馬體就會頻頻發出記憶的指令,所以小孩子總是覺得時間過得慢?!?/p>
回憶小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有這種感受:覺得整個童年都悠遠漫長?因為童年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發生,那時候我們對新鮮事物特別好奇,童年也就夾雜了很多的記憶。這就是小孩子對時間的最初感受,他們沒有精確的時間概念。對于過去,他們分不清什么是“剛剛”“前天”“昨天”“以前”“很久以前”。對于將來,他們也不搞不懂什么是“明天”“后天”“一星期以后”“一個月以后”“一年以后”……孩子能夠感覺到的,只有“現在”。
正因為孩子眼里只有“現在”,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所以才會興致勃勃做一些大人看來完全無聊的事。比如,他們洗手的時候,把玩具飛機放在水盆里推著走,他們只是覺得這樣做有趣,而不會像大人一樣反思:“這么做有沒有用處?”“這么做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價值?”“無聊的事,還是算了吧?!?/p>
當我們長大,慢慢只關注那些“重要”的事,海馬體發出的指令越來越少,所以就會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但我們不能要求兒童和我們的時間感知一樣,因為孩子并不能明白為什么父母總是很著急,起床的時候催,吃飯的時候催,上學的時候催,連睡覺的時候也要催。有孩子天真地說:“不管時間是什么,我都不喜歡。等我長大了,要給媽媽買很多很多時間,這樣她就不會因為沒有時間而著急了。”所以,父母要嘗試去理解孩子的時間感受。
·不要用父母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判斷孩子的邏輯,也不要用自己的快去匹配孩子的慢。在孩子眼里,父母因為覺得時間緊迫而產生的催促和責罵,就是一種厭棄。他們心里想的是:如果我不快點,媽媽是不是就不愛我了?而不是像父母期望的那樣,孩子會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了解孩子“慢”的原因
作為父母,在孩子慢的時候,要主動蹲下來看看孩子為什么慢。是因為不會,遇到了困難?還是因為好奇,正在探索?還是想要引起關注?其實,更多的時候,孩子的慢并不是故意和父母作對,也不是單純的貪玩,而是他們對時間沒有感知。
就像我們小時候總是盼著自己長大,如今的孩子也一樣。我們要理解孩子對時間的感知,不苛求,不指責,慢慢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