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少兒彩繪版(給孩子的經(jīng)典名著)
- 蘇雪蓮等編著
- 1313字
- 2023-04-11 18:30:44
稷神三遭棄
春天的野外,蝶舞蜂忙,一個姑娘在原野上漫步,暖暖的和風和四溢的花香令她深深地迷醉。她叫姜嫄(yuán),是有邰(tái)氏部族首領(lǐng)的女兒,帝嚳(kù)的正妃。走著走著,姜嫄看到不遠處潮濕的泥地上有一個巨大的腳印,她好奇地小跑過去,禁不住把自己的腳踩上去比一比大小。這時一陣奇異的感覺像蕩漾的水波般流過姜嫄的身體,讓她又惶恐又驚訝。后來,姜嫄居然懷孕了,過了十個月生下一個男孩。因為男孩的來歷太非同尋常了,姜嫄覺得他的誕生是一個不祥之兆(zhào),如果不趕快把孩子扔掉,一定會帶來災難。
姜嫄很無奈,她痛苦地抱著孩子走出家門,在村口徘徊了許久,最后把孩子放在狹窄的小巷里,以為從巷子里進進出出的牛群和馬群會把孩子踩死。可奇怪的是牛和馬一走到棄兒身邊都慢下腳步,小心翼翼地繞開他。她又想把孩子拋在森林里,可是那天剛好樹林里有好些打柴的人,姜嫄只得又換了地方,把嬰兒扔到結(jié)了厚厚冰層的河溝里。可是,隨即發(fā)生的景象讓姜嫄驚得目瞪口呆:一只又一只長著美麗羽毛的大鳥從空中盤旋而下,張開翅膀鋪蓋在嬰兒的身上,為他取暖。姜嫄奔過去,鳥飛走了,孩子的哭聲清晰嘹亮,小手揮舞著,小腳亂蹬,一點也沒有凍壞的跡象。再沒有比這更神異的了,人們議論紛紛,奔走相告,他們說:“姜嫄的兒子一定有神的庇(bì)護,他會給我們帶來福祉(zhǐ)的。”于是,他被母親抱回去撫養(yǎng)長大,因為曾被丟棄,所以取名為棄。

棄從小就對種植莊稼有著濃厚的興趣。做游戲的時候,他喜歡到處尋找野生的麻、豆和谷物。棄是個心明眼亮的孩子,總能發(fā)現(xiàn)那些長得飽滿的種子。他興高采烈地伸出小手采下種子,珍視地把它們曬干并放到壇子里收藏起來。春雷響過,春雨下過,土地變得又松又軟,棄把去年珍藏的種子撒到土里。莊稼都長得非常茂盛,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瓜果又甜又香,谷穗也沉甸甸地彎著腰。棄長大以后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jīng)驗,還動腦子琢磨出了幾件耕作的工具。他帶領(lǐng)人們四處開墾土地,辛勤地耕作,悉心地照料。到了秋收時節(jié),谷倉里堆滿了金燦燦的糧食,人們高興地圍著倉庫跳起了舞。周圍那些只靠打獵、捕魚和采摘生活,饑一頓飽一頓的人們聽聞棄和他的鄉(xiāng)民們美滿富足,紛紛跑到棄的家鄉(xiāng)來取經(jīng)。于是,棄教會了他們春種秋收。
棄的業(yè)績傳到了統(tǒng)管天下的帝堯耳朵里,堯很高興,認為棄做了了不起的大事。他決定設(shè)置一個專管農(nóng)業(yè)的部門,讓棄來管理。棄興致勃勃地去見堯,接受堯的聘請,擔任了全國的總農(nóng)師。于是,棄教全國百姓耕種,造福四方。后來,堯把帝位禪(shàn)讓給舜,舜做了國君。舜帝感念棄的功勛,決定封賞他。舜召見棄說:“從前,百姓繁衍生息、食物不足的時候,是你擔任農(nóng)師,開墾稼穡(jià sè,種植和收割,泛指農(nóng)業(yè)),力挽困局,拯救了大家。”舜把有邰這個地方封給棄,稱他為后稷(jì),并以姬為姓。后稷就是周民族的祖先。
博聞館
社神和稷神
在以農(nóng)業(yè)為命脈的華夏大地上,發(fā)明了稼穡之術(shù)的棄被賦予了濃郁的神性色彩。在作為古代國家代稱的“社稷”一詞中,“社”指的是土神,“稷”指的是谷神。歷代的人們都用隆重復雜的儀式來祭祀社神和稷神。后稷的事跡也流傳甚廣,在《山海經(jīng)》《詩經(jīng)》《國語》《左傳》《春秋繁露》《史記》《藝文類聚》等典籍中均有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