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埃及大事年譜[1]

公元前4500—前3000年前后,前王朝時期

公元前3000—前2600年前后,早王朝時期,第一至三王朝,塞加拉階梯金字塔完工

公元前2600—前2180年前后,古王國時期,第四至六王朝,吉薩金字塔完工,特提金字塔完工

公元前2180—前2050年前后,第一中間期

公元前2050—前1650年前后,中王國時期,第十一至十三王朝

公元前1650—前1550年前后,第二中間期

公元前1550—前1070年前后,新王國時期,第十八至二十王朝,阿拜多斯塞提一世神廟中的王表追溯了最久遠的埃及歷史,眾多工匠匯聚在德瑞爾美狄亞村(Deir el-Medina),為附近帝王谷的法老陵墓工程效力

公元前1070—前712年前后,第三中間期,第二十一至二十四王朝,格林菲爾德莎草紙問世

公元前712—前332年,后王朝時期,第二十五至三十王朝,波斯人入侵

公元前332—前30年,托勒密王朝時期,終結于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七世手中,同時期的古羅馬正處于共和時代,普雷尼斯特馬賽克鑲嵌畫問世

公元前30年—公元395年,羅馬統治時期,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弗洛伊德收藏的狒狒雕像問世,赫庫蘭尼姆壁畫問世

公元395年至5世紀40年代,拜占庭統治時期,埃及成為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聽命于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爾,赫拉波羅撰寫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專著

公元5世紀40年代至969年,阿拉伯伊斯蘭倭馬亞王朝阿巴斯大帝吞并埃及

公元969—1171年,北非伊斯蘭法蒂瑪王朝統治埃及

公元1171—1250年,薩拉丁[2]建立阿尤布王朝統治埃及

公元1300年前后,一幅英國古地圖明確標注了約瑟糧倉的位置

公元1250—1517年,馬穆魯克王朝[3]統治埃及

公元1517年,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塞利姆一世(Selim I)征服埃及

公元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重新受到重視,很多人認為這兩個時代的文化與古埃及存在淵源,錫耶納天主教堂的地板鑲嵌畫問世

公元16世紀,古羅馬時期從埃及引入意大利的方尖碑被重新豎立起來,成為貝爾尼尼四河噴泉的組成部分

公元18世紀,共濟會在歐洲和剛剛立國的美國受到貴族階層及受過高等教育階層的追捧,美國將共濟會的標志——長著一只眼睛的金字塔刻在了國璽背面

公元1798—1801年,拿破侖率軍侵入埃及,鎩羽而歸;與此同時,羅塞達石碑等文物流入英國;維旺·德農領導一批法國科學家、工程師和藝術家嘗試繪制埃及古代和現代地圖

公元1805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委任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為鞏固自己的權力,開始在轄區內推動歐洲式的工業化

公元1809年,《埃及百科》一書首次出版;歐洲服裝設計以埃及風格為時尚

公元1822年,商博良以羅塞達石碑為基礎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

公元1849年,穆罕默德·阿里去世,他的兒子和孫子先后接任埃及總督

公元1849—1851年,馬克西姆·杜·坎普代表法國教育部前往埃及拍攝照片

公元1851年,歐文·瓊斯參照在埃及見過的神廟和雕塑,為倫敦海德公園的水晶宮設計了埃及廳

公元1858年,穆罕默德·阿里的兒子薩義德·帕夏授命法國學者奧古斯特·馬利耶特調查埃及境內的文物古跡

公元19世紀60年代以后,大批歐美資本涌入埃及棉紡和制糖工業,與此同時,西方游客人數激增,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蒸汽輪船開始用于以埃及為目的地的包辦式旅行;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家制定了首張種族等級表,這份等級表為殖民主義和奴隸制提供了“合法”依據;小說、繪畫和通俗文化開始以文化生產的方式打造西方語境中的“古埃及”形象,比如灑滿月光的尼羅河、絕世美女埃及艷后等

公元1867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從薩義德的兒子伊斯梅爾開始,正式授予埃及最高長官“總督”稱號

公元1869年,法國人參股投資的蘇伊士運河通航,威爾第創作歌劇《阿依達》以示慶賀

公元1875年,埃及發生經濟危機,英國政府趁機收購了埃及總督伊斯梅爾·帕夏手中的運河股份

公元1882年,英國軍隊進駐埃及,鎮壓由烏拉比·帕夏將軍領導的起義;埃及探索學會成立,這是一個由英國政府資助,對象為埃及的考古團體,在英國控制埃及的40年當中,探索學會滲透進了埃及的每個角落,成千上萬的文物和收藏品由此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收藏者手中

公元1902年,意大利人主持設計的位于開羅市中心的埃及博物館成立,大量文物從位于吉薩的王宮轉移到這座博物館

公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制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英國宣布埃及為獨立的蘇丹制國家

公元1919年,埃及爆發由華夫脫黨[4]領導的革命,脫離英國獨立

公元1922年,英國承認埃及獨立,但同時保留對埃及外交事務的控制權,原蘇丹艾哈邁德·福阿德(Ahmed Fuad)被擁立為埃及國王福阿德一世;圖坦卡門王陵墓被發現,發掘者霍華德·卡特與埃及文物部就文物歸屬權問題發生爭議,這些文物最終全部留在埃及

公元1928年,艾哈邁迪·穆赫塔爾的雕像《埃及的覺醒》完工,樹立在開羅拉美西斯廣場,后來遷移到開羅大學

公元20世紀20—30年代,黑人文藝復興運動將注意力集中到古埃及,開始強調非洲在人類文學藝術史中的貢獻

公元1952年,埃及爆發革命推翻法魯克國王統治,建立埃及共和國,英國殖民占領徹底結束,即所謂的“7月23日革命”

公元1956年,納賽爾將軍就任埃及第二任總統,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經過短期軍事對峙,英國和法國軍隊撤出埃及領土

公元1970—1981年,薩達特總統執政時期,圖坦卡蒙王寶藏先后在歐美大城市巡展

公元1981—2011年,穆巴拉克總統執政時期,終結于2011年1月25日的國內政變


[1] 本書的年譜細節方面與目前通行的版本有區別,其中提到的部分人物、地名、歷史時期、藝術品等正文將有詳細介紹,這里不額外注釋;另外,本書腳注除特別說明,均為譯者所加。

[2] Saladin,薩拉丁·阿尤布·本,阿拉伯世界抗擊十字軍東征的英雄。

[3] Mamluk,1250—1517年,統治階層大多擁有土耳其-切爾克斯血統。

[4] 埃及資產階級政黨,主張通過和平手段謀求國家獨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城县| 盘锦市| 聂荣县| 神木县| 阿荣旗| 慈溪市| 滕州市| 东兰县| 嵩明县| 开江县| 施甸县| 堆龙德庆县| 含山县| 兰西县| 泰和县| 天长市| 景东| 历史| 尼玛县| 临澧县| 汝城县| 闽清县| 八宿县| 精河县| 砚山县| 台州市| 惠水县| 明水县| 甘洛县| 闵行区| 湘乡市| 临安市| 莫力| 武陟县| 郧西县| 兴城市| 南川市| 三亚市| 北辰区| 镇坪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