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聞言登時眼前一黑,在原地愣是生生呆滯了半響,等回過神來時直接給氣笑了。
合著你聽了這么久的感悟和反應就這個?
我還以為你必有高論,哪知竟是此等厚顏無恥之言!
“莫!子!傲!”劉邦咬牙切齒道,“你可真是我的好兄弟啊!”
莫余點頭道:“那是,好兄弟間從不見外,想要什么便直接說什么,兄弟情正是如此了。”
“我是喊你幫我想個法子排憂解難!”劉邦一敲桌子,茶杯也震得往上一跳,“不是喊你與他們同流合污!”
見劉邦真的生氣了,莫余連忙安慰道:“老王何必激動,方才皆是戲言,戲言耳。”
劉邦氣呼呼的哼了一聲:“那你可有辦法令他們改過自新,徹底杜絕這類行為?”
莫余直接一攤手:“沒有,不行,做不到。”
“能有便好……嗯?你說什么?”
劉邦張了張嘴,竟一時失言,好一套告辭三連啊!
“那……那你方才在吹噓什么!?”
莫余詫異道:“這和我方才說的有何關系?人又非機關,不可能終生都一板一眼的,每個人皆有自己的七情六欲。”
“要知道就連徹底馴服后的忠誠犬只,在主人不盯著的時候亦偶爾會偷懶,更何況是比野獸更多心眼的人呢?”
此話說得極有道理,讓劉邦一下子如泄了氣的皮球,無精打采的耷拉了下來。
“唉……果然無法可以么……”
“不過——”莫余猛地又話鋒一轉,“人也有比野獸更好的地方,便是能夠看懂和領悟復雜的規則。”
“雖說無法完全防止此類行為出現,但卻可以猶如律法般,制定各項規則是盡量減少此類行為,而這正是我那門大學問的真意所在!”
這一上一落宛若坐過山車一般,讓劉邦險些心臟病犯了,他沒好氣的瞪了莫余一眼。
“說話那么大喘氣做什么?快說快說,你那門學問究竟是什么,我怎么從未聽說過有專攻此事之學問?”
如今可是剛經歷過諸子百家鼎盛時期沒多少年的時代,各大學派學問紛紛被創立,可即便如此劉邦也沒有關于莫余說的這門學問的印象。
莫余看劉邦著急,便不再和他逗樂,說道:“我這門學問名曰管理學,應可適用于你的那種情況。”
“管理學?”劉邦咀嚼著這個陌生的字眼,“從未聽聞……何為管理學?”
莫余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思索起來該如何解釋。
一來他并非這方面的專業,只是喜歡雜七雜八的看些書,對于行政管理學的了解也僅限于粗略翻過的一本厚厚的教材罷了。
二來幸好他好歹翻過那本教材,映入眼簾的畫面便會牢牢刻在他的腦中,莫余正好借此機會重新翻看腦內回憶,并用劉邦能聽懂的話講出來。
“所謂管理學,顧名思義即是一門研究管理與實踐的學問,其探究如何運用人力、財力、物力以達成目標,涵蓋諸多領域,可謂源遠流長。”
“自古以來,各國皆有其獨特之管理方法,而管理學乃融合古今之智慧集大成者……當然,其實我也只是略懂,僅供參考啊。”
話都還沒講完,莫余就開始有點心虛了,提前找補了一下,不過劉邦倒是大概聽懂了管理學為何物。
想了想,劉邦嘗試著問道:“能否再細細講來,此管理學如何適用于吾之狀況?”
莫余說道:“這得先從源頭開始講起,從我經營的食肆,到你所在的官府,乃至再到朝廷,在我看來本質上都是一種組織。”
劉邦皺眉道:“豈可一概而論?官府乃官府,食肆乃食肆,方方面面都不相同吧?官府無法行食肆之事,食肆亦不得行官府之權。”
對于莫余所說的大學問,目前還未聽到什么干貨的劉邦其實是持質疑態度的,宛若人性中天生忍不住對陌生權威的反抗。
最起碼這第一個內容,劉邦就覺得乃是胡說八道,官府和食肆壓根就不是同一個東西,如何能相提并論?
莫余笑道:“所以說你還是未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先跟你解釋一下何為組織吧。所謂組織,即兩人或以上人數在一起協作,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組成的整體。”
“從這點上來看,食肆是否多人為了實現目標而協作?官府是否多人為了實現目標而協作?因此它們都為組織,便可適用于管理學。”
劉邦本能的又想反駁,可再細細一品味,卻又講不出駁斥之言。
這……這好像也說得沒錯啊?
見劉邦沒再說話,莫余繼續道:“既然你認同這一點,咱們就可繼續往下講了,說說管理又為何意。”
“管理建立在方才我們所說的組織之基礎上,因而需至少實現兩點:一是能完成預期的目標,二是能協調組織內外的活動。”
“換言之,管理是對組織進行有效的計劃、領導和控制,以便完成目標的過程。而你那些不成器的部下,正是需要管理的組織資源!”
莫余講到此處,已經將管理學和劉邦的境況徹底聯系起來了,著實令劉邦耳目一新。
往日雖說他對管理治理是知曉的,但普遍都認為就是單純的上層統治下層之方法。
還是首次有人說,管理不僅僅是上層統治下層之方法,更重要的是以此領導他們實現目標!管理其實是實現目標的過程!
想通了這點后,劉邦稍有些激動,這管理學問或許真能成為解決當前困境的答案!
他迫不及待道:“子傲速詳解之!若真能行之有效,吾必有重謝!”
莫余享受的微微一笑,這種成功裝逼的快感真是欲罷不能啊,也是他吹牛嘮嗑的最大原動力。
他繼續道:“接下來,我便針對你所講的情況,說一下你麾下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便是效率極差!”
“你想想,以你部下的散漫與懈怠,本該一日能完成的事,是不是往往拖延三四日都連一半也沒做完?長此以往,必將堆積越來越多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