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炎黃子孫

[導言]
如果大家走進過一些國內著名的博物館,會發現在博物館的展覽區里,最先陳列的往往是一些年代非常久遠的陶器和衣服。看到這些陶器和衣服,我們仿佛也乘著歷史的時光機,回到了那個人類跟洪水野獸相互搏斗的遠古時代。在遠古時代,人們像動物一樣光著身子住在樹上,吃生的東西,生活非常艱難。后來,有一些聰明勤奮的人,他們發明了衣服以抵御寒冷,建造房子和城市來防御猛獸的襲擊,又發現了可以用火把食物加熱烤熟,把莊稼的種子種到地里就能收獲食物。他們就像是海上的燈塔,指引著大家前進,帶領人類慢慢進入了文明時代。而黃帝和炎帝,就是他們中的代表。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也許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一樣的興趣愛好,年齡、性別、經歷都有差別,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叫作炎黃子孫。我們經常都會說,我們是炎帝和黃帝的后代,那么,炎帝和黃帝都是誰?他們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我們為什么會把這兩個人當成我們共同的祖先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炎帝和黃帝的故事吧。
[史記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有著許多的部落。這些部落之間,有時候像朋友一樣相親相愛,有時候又像敵人一樣爭斗不斷。
在眾多的部落中,有一個最強大的部落,這個部落的首領叫炎帝,人們尊稱他為“神農氏”,他統治著手下的部落,命令他們定期把自己部落里一些珍貴的東西上交到他這里。手下的部落當然不會乖乖聽話,所以他們就時不時反抗神農氏,打仗作亂,傷害百姓。慢慢地,神農氏也沒辦法維持自己的統治,其部落也逐漸衰落。
這時候,一個叫公孫軒轅的人站了出來,他是神農氏統治的部落中的一個人,從小就很聰明,長大后誠實勤奮,很有能力。軒轅帶領著軍隊,打敗了這些作亂的部落,平定了天下。這時候,炎帝又準備帶兵進攻其他部落,打算好好教訓他們,這些部落眼看自己就要被炎帝攻打,就紛紛來歸順軒轅。
軒轅對這些前來歸順的部落實行德政:一方面,好好安撫百姓,為了讓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食物,他細心觀察季節和氣候的變化,規劃好四方的土地,教導百姓順應氣候的變化種植作物;另一方面,軒轅嚴格訓練軍隊,把各種猛獸都馴服成了勇猛善戰的士兵,準備在阪泉的原野上,和炎帝展開戰斗。經過充足的準備和多次的交戰,軒轅最終取得了勝利。
經過這次戰爭,其他部落對軒轅更加順從,但是有一個最暴烈的部落首領叫蚩尤,他始終不服從軒轅的統治,還多次作亂,不聽軒轅的命令。于是,軒轅從手下的部落里征集軍隊,團結力量,和蚩尤在涿鹿決戰,最終把蚩尤殺死,贏得了戰爭。
在軒轅平定蚩尤之后,四方的部落都把軒轅奉為自己的首領,軒轅取代了神農氏,又因為軒轅曾經教導百姓如何耕種土地,所以大家在稱呼他的時候,都會聯想到土地的顏色,因此他也被稱為黃帝。黃帝在成為天下首領之后,也沒有閑下來,他時刻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經過細心觀察和多次實踐,黃帝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為了確保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糧食,他細心觀察氣候變化,教導百姓種植和季節相符的作物;為了減少像洪水、暴雨、地震這些可怕的自然災害發生,他多次祭祀山川神明,向天地祈求風調雨順;為了讓人們都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他帶領軍隊驅逐入侵者,并且建造了城市,讓百姓安居樂業;為了讓大家都能享受到豐富的物產,他規定不能過度使用自然資源,保護山川林湖。就這樣,經過黃帝的種種努力,天下的百姓都過上了安定太平的生活。
[精彩原文]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五帝本紀》
[知識拓展 “母狼乳嬰”的傳說]
在人類歷史上,很多民族都流傳著關于自己族群祖先的傳說。
比如說,意大利人認為自己是喝狼奶長大的雙胞胎——羅穆路斯和勒莫斯的后代。這是因為意大利人認為自己是古羅馬人的后代,而古羅馬人通過大量的戰爭,建立了龐大的古羅馬帝國。傳說羅穆路斯和勒莫斯特別驍勇善戰,所以意大利人把他們看作自己民族的祖先。
中國人之所以推崇炎帝和黃帝,則是因為炎帝和黃帝的兩個非常重要的歷史功績。首先,他們率領人們開展農業種植,讓人們從此能夠吃飽穿暖,告別了饑餓與蠻荒,開啟了文明時代。第二,他們聯手戰勝了殘暴的蚩尤,為人們帶來了和平。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把文明與和平看作最珍貴的東西,并愿意把帶給我們文明與和平的偉人視為自己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