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真的需要什么借口
一萬個都不夠
早知道我對這份感情難分難舍
當初說什么
也不讓自己放手
……”
京城地壇公園公益音樂節,葉軒一曲唱罷,主持人上臺介紹道:
“謝謝葉軒為我們帶來的演唱,大家覺得好不好聽?”
“好聽。”臺下傳來熱情的回應。
“這首也收錄在葉軒專輯《童話》之中,目前正在各大音像店火熱銷售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對了,說到這張專輯,他的同名主打歌也很火哦。”
主持人話還沒說完,底下傳來不少觀眾的叫喊聲:“《童話》。”
聽到答案已經被提前透漏,主持人臨場應變道:
“看來已經有朋友猜到了呢,沒錯,就是《童話》,大家想不想聽一遍?”
“想。”
“有請葉軒為我們帶來《童話》。”
葉軒在一片歡呼聲中重新登上舞臺,《童話》的前奏響起,舒緩的鋼琴飄揚在空中,廣場內的觀眾紛紛抬起手,跟著音樂節奏來回擺動。
“忘了有多久
再沒聽到你
對我說你最愛的故事
我想了很久
我開始慌了”
動聽的旋律,傷感的歌詞,加上葉軒低沉深情的嗓音和沉浸的表情,一點一點的帶動現場觀眾的情緒,慢慢進入到歌曲當中。
這首歌包括之前的《一萬個理由》,這幾天葉軒早已唱過無數遍,都要唱吐了。
現在他聽到這兩首歌的旋律,都快有了生理反應。
不過他依然表現出陶醉的樣子,仿佛是被這首歌所感染。
如果以前有人跟他說,歌手沒有演技,他肯定舉雙手贊同,但是現在要是有人在他面前還這么說,他會狠狠地給他一個大逼兜。
懂不懂什么叫歌唱表演啊。
在片場,一場戲演十幾遍,演員都可能麻木到不會演,現在一首歌,讓你天天唱,每場還要表現的如癡如醉。
這樣的人你跟我說沒有演技?
別的不說,起碼歌手本人得有強大的信念感支撐,而這,已經具備一個演員最基礎的素質。
《童話》第一遍唱完,過渡到中間節奏,葉軒在舞臺上和下面的觀眾互動,不至于讓自己在舞臺上太尷尬。
前奏結束,進入主歌,葉軒唱到和第一遍同樣的歌詞部分時,臺下零零散散的傳來觀眾的跟唱聲。
葉軒起初沒注意,直到這些聲音帶動其他人也跟著一起,慢慢形成規模,他才被震撼到。
這是他從未有過的體驗,原來這么多人跟著自己同唱一首歌,竟然有這么大的威力。
特別是舞臺上的他首當其沖,葉軒感覺的自己的心臟都快要停止跳動,整個人開始熱血上涌。
不過好在他沒有失去理智,把話筒對準臺下。
為了更好的舞臺表現,一般歌手唱歌都不會開全麥真唱,大多都是半開麥。
也就是背景音樂不是單純的伴奏,還有人的和聲,包括歌手自己聲音,有大有小,一般看歌手狀態調整。
葉軒今天歌曲伴奏里的和聲開的就比較大。
雖然今天葉軒是帶著特殊任務來的,狀態調整的比較飽滿,精神也高度集中。
但這畢竟是音樂節現場,不是錄節目,沒有NG,為了防止突發意外,這是最好的選擇。
就在葉軒努力調整心態,保持歌曲表現力的時候,歌曲隨著演唱已經到了高潮部分。
于是全場一起合唱的場面誕生。
“我愿變成童話里
你愛的那個天使
張開雙手
變成翅膀守護你
……”
這段時間葉軒的歌曲《童話》非常火,現場很多觀眾都聽過,比較熟悉。
知道的觀眾唱起來后,也帶動了身邊的人一起。
《童話》的歌詞簡單直白,旋律也郎朗上口,非常好記,聽過一遍后,基本就能記住,特別是高潮部分歌詞都一樣。
前面葉軒唱過一遍,大多觀眾都記得歌詞,于是跟唱規模越大越大,直接調動全場觀眾的熱情,再歌曲高潮部分爆發出來。
幾千人的同聲演唱,造成的聲勢極為龐大,現場的合唱聲早已蓋過葉軒的演唱聲,甚至都傳到了場館外,引得附近的人紛紛駐足側目。
聽過這歌的人忍不住贊嘆,沒想到這首歌能引起這樣的陣仗;沒聽過的人開始好奇,像身邊的人打聽。
得知是剛發布沒多久的新歌,還是一位新人唱的,感慨新人可畏的同時,也想著回去買張專輯看看。
不管是哪一類人,不管是場內還是場外的人。
今天發生的事,他們回去后都會在和身邊的朋友提起,引得更多的關注。
“新人演員歌手葉軒,于本次地壇公園大型公益音樂節上深情獻唱,專輯《童話》同名主打歌更是深受觀眾喜愛,徹底點燃音樂節,引發全場大合唱。
據悉,這是本次公益音樂節唯一一次現場合唱,下面請看本臺記者帶來的現場采訪。”
何蝶指著電視內京城衛視正在播放的《今日話題》節目,忍不住激動道:
“這次上電視的效果,遠比想象的要多。”
“我也沒想到,現場觀眾的熱情會這么高漲。”葉軒同樣有些興奮。
這次葉軒上的公益音樂節,是華納安排的,目的自然是為了上電視臺的報道。
《今日話題》是京城衛視晚間黃金段的報道類節目,主要內容是報道京城的熱點事件,涵蓋內容比較廣,包括不限于民生、經濟、文教等。
地壇公益性質的音樂節自然也在欄目報道范圍內,于是華納跟欄目組經過一番“交流”后,成功達成共識。
在報道節目時,播放的音樂節畫面,選用葉軒演唱時的片段。
這些報道類節目肯定不會幫明星的專輯做宣傳,更何況還是京城衛視播出的。
所以華納是準備采用這種迂回的方式進行宣傳,讓葉軒露露臉。
可沒想到葉軒的歌曲直接引發了大合唱,欄目組的人一看,這可是好素材啊。
于是原本只是放一下葉軒畫面的報道,變成了現在這種小專欄模式的新聞記錄。
當然,也讓華納小小驚喜了一把,畢竟他們原本的計劃可不是這樣。
徐曉峰也打電話過來,狠狠地夸贊了一番葉軒,順帶揮起了挖墻腳的鋤頭:
“來華納吧,你會有更好的發展,你就是下一個樂壇天王。”
葉軒依然委婉拒絕:“徐總抬愛了,唐仁對我不薄。”
“哎,不忘初心,你這樣我反而更想讓你加入華納。”
聽著徐曉峰不知真假的惋惜聲,葉軒不想多談,岔開話題道:
“徐總,這周的專輯銷量怎么樣了。”
“按照下面的統計,京城各家音像店的進貨量比上周更多了,銷量持續升高。
按照刀郎《2002年第一場雪》的銷量走勢,這周肯定還是超過他的,但是總銷量能否趕上,還要等后天的統計數據出來。”
“有希望嗎?”葉軒忍不住問道。
這可是刀郎啊,在04年這個時間點,專輯銷量能壓過他,想想都讓葉軒有些顫栗。
雖然只是京城一地的銷量,雖然他的專輯早已經盜版遍地。
徐曉峰自信的笑道:
“放心吧,一定沒問題。媒體報道我都已經準備好了。”
“嗯。”
掛斷電話,葉軒帶著期待進入夢鄉。
第二天,《童話》引爆京城音樂節,引發全場大合唱的新聞,經過電視臺的報道和媒體的宣傳,在小范圍內引發了一波關注。
人們紛紛好奇,這首歌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被人這么喜歡。
于是走進附近的音像店,詢問起這首歌,得知歌曲專輯銷售的很火,時常缺貨。
看著封面精美的唱片,長相帥氣的葉軒,想著買一張這種唱片也不虧本。
于是不再猶豫,紛紛掏出錢買回去。
這一天,《童話》的專輯在京城的售賣迎來一波小高峰。
次日一早,華納的人拿到最新的銷量統計,立馬交給負責人,負責人看了一眼,腳步匆匆直奔總經理辦公室。
徐曉峰有過交待,只要報表出來,第一時間通知他,所以他絲毫不敢耽誤。
到了辦公室,被告知徐曉峰正在開會,
于是他腳步不停,又趕往會議室,到了近期,負責人猶豫了一下,還是敲響了門。
目前華納最重要的項目,就是《童話》新專輯的發售,徐曉峰不止一次強調過這件事,所以他才選擇打斷會議。
“進來。”
負責人推開門,看著屋里的人目不轉睛的盯著他,這些都是華納的高層,讓他不自覺咽了一口口水。
“徐總,銷量報表出來了。”
徐曉峰身邊的發行部總監聞言,起身走到他身邊拿過報表,看了起來。
“怎么樣?”坐在會議桌主座的徐曉峰淡定開口道。
“徐總,成了。”
“讓我看看。”徐曉峰站起身,接過送到面前的紙張。
上面寫滿這周京城專輯銷量的統計數據,徐曉峰沒管其其它,直接看向最前面兩行。
第二名刀郎,本周銷量1.1萬張。
徐曉峰微微點頭,和他預想的差不多,葉軒排第一肯定沒什么問題,關鍵是銷量。
看到葉軒后面數據,徐曉峰忍不住眨了眨眼,又看了一遍,才確認自己沒有看錯。
趕緊算了一下,加上這周的專輯銷量,刀郎總數是3.8萬張。
葉軒這周是2.5萬張銷量,總數便是4.5萬張。
徐曉峰心中一喜,這已經超過刀郎的總銷量,還多出7千張。
更重要的是,徐曉峰意識到,葉軒的這張專輯的熱度恐怕還要超過他的預期。
單周2.5萬張,同比葉軒上周銷量,竟然又翻了一倍。
這是什么概念?
說明這張專輯的銷量還會上升,還遠遠不是終點。
這特么是一張“神專”啊。
徐曉峰有點激動,沒想到被他碰上這樣好事,同時,他敏銳的意識到,這也許是華納的一次機會。
放下報表,看了一眼在座的公司高管,徐曉峰沉聲道:
“《童話》這周銷量是2.5萬,總銷量已經超過刀郎將近7千張。”
徐曉峰說完,眾人紛紛鼓掌,這是徐曉峰親自跟進的項目,他們當然要給面子。
伸出雙手壓了壓,等眾人停下動作,徐曉峰重新說道:
“葉軒這張專輯同比上周又翻了一倍,這代表什么,你們都是唱片行業的精英,我相信大家比我清楚。
各位,這是華納的機會,徹底打響華納中國區招牌的機會。”
聽到徐曉峰這樣說,在座的人都打開筆記本,拿起筆開始記錄講話內容。
“自從華納中國區成立以來,截止目前,我們還沒有推出真正意義上引爆市場的本地歌星。
雖然如今的大趨勢是港臺音樂占領內地市場,但這并不代表內地就沒有好的歌手,可我們并沒有發掘出多少有潛力的新人,這是我們的失職。”
徐曉峰表情嚴肅,敲了一下桌子,眾人紛紛放下筆坐直身體,有的臉色凝重,有的輕輕點頭面露沉思。
職場打工人的演技陸續上線。
“現在《童話》專輯上升勢頭兇猛,完全不亞于飛兒樂隊的專輯熱度,甚至猶有過之,這樣的機會華納不能錯過。
我們要把他打造成華納中國區的一塊金字招牌,打開新的局面,各位有沒有信心?”
“有。”眾人紛紛振臂表態。
“好,接下來,我們工作的重心就是《童話》的宣傳推廣,其它的事可以先放放。
現在我分配工作內容。”
“企宣部,盡快整理出一個推廣策劃方案。”
“發行部,線上線下對接好宣傳渠道,加大力度。”
“營銷部,唱片灌制和銷售要盯緊,不能出紕漏。”
“法務部和市場部合作,找出幾家盜版廠商,用以前的侵權行為鬧出點動靜,敲山震虎。”
……
就在華納上下齊心,準備全力打造華納新格局的時候,那份流出的專輯銷量統計,也引得媒體關注。
之前葉軒單周銷量超過刀郎的時候,他們沒多大動靜。
畢竟只是一周的銷售量,說明不了什么,也許是鋪貨渠道出現問題也說不定。
可是現在,葉軒的專輯總銷量超過了刀郎,并且專輯連續三周銷售呈雙倍增長,甚至還擠下刀郎,成為京城上半年專輯單周銷售冠軍。
這還不是終點,下周《童話》的銷量,按照趨勢還會更高。
這下把媒體朋友們激動壞了。
葉軒的首張專輯,就跟今年上半年最火的刀郎硬碰硬,甚至不到一個月,也就三周時間,就把他干趴下了。
這種素材不全力炒作鼓吹一下,還能叫專業的媒體工作者嗎?
至于總銷量反超只是局限于京城一地的事,在他們看來,專輯銷量在京城都打響勝利第一槍了,距離全國全面反超還會遠嗎?
媒體工作的內容之一也是預測時事嘛。
于是一篇篇報道新鮮出爐,在大街小巷引起陣陣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