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緣淺緣深不由人 一飲一啄豈天定
- 道門煉真
- 烏龜之王
- 3263字
- 2024-03-31 00:22:36
江長空臉色微變,趙顏春亦是如臨大敵,二人俱有異術(shù)在身,所謂的江湖高手,在他二人面前也不過是一合之敵,怎會有人進至身側(cè),而毫無知覺?
二人凝神觀去,只見樓梯處有五道人影走來,雖俱是作尋常路人打扮,卻是蕭疏軒舉,湛然若神,各有一番風儀氣度。
江長空微微一愣,隨即轉(zhuǎn)驚為喜,猛地向前幾步,到了張顯面前深深一揖,道:“黑質(zhì)何其有幸,今生又得見仙長之仙顏。”
言罷,竟俯身下拜。張顯目光下投,一陣清風憑空生出,將其牢牢托舉,止住跪拜之勢,笑道:“一別數(shù)載,尊師聞鐘道友尚安否?”
見張顯不受自家大禮,黑質(zhì)心中不由得一陣失望,但他心思縝密豁達,立馬便平復心緒,不再強求,起身拱手道:“勞仙長記掛,三載前,聞師已罹難而去。”
張顯目光微閃,再問道:“你師身為大景皇家守藏之吏,累世相傳,怎會橫遭禍端?”
黑質(zhì)微微一嘆,道:“幾位仙長、趙兄,此地非是久留之地,我等還是尋一僻靜之所吧。”
張顯料想此中或有隱情,見云氏三人亦無異議,起手刻畫一道法符,輕呵一口靈氣,將其送渡至殷眉愫處,便隨江長空走向外間。
趙顏春一時間目光明滅不定,微微轉(zhuǎn)動下手腕處白玉手鏈,最終還是未曾開口。
片刻功夫,幾人已來至后山一幽深空谷之中,藤纏老樹,雀占危巖,重重谷壑芝蘭繞,處處峨崖紫竹生,深處更有一座土地祠廟屹立,黃墻多有褪色,臺前滿是青蘚,看去多有破敗。
此刻土地廟前,一公子哥模樣的少年正不斷往里間投擲石塊,口里不斷喊著“大力怪人,怪人”之語,另有幾名年紀相仿的孩童躲在一旁,臉上滿是緊張與興奮之色,兩名短褐護衛(wèi)則抱手立后,顯得胸有成竹。
見狀,黑質(zhì)一個縱身躍至土地廟前,幾名孩童只覺眼前一花,面前已立著一個身著深青長袍、頭戴方巾之人,眼神銳利,好似不太好接近,不禁有些畏懼。
黑質(zhì)問道:“你這少年郎,此處多有毒蟲虎豹,怎敢在此逗玩嬉鬧,還不歸家?”
公子哥摸樣的少年微微一愣,鼓起勇氣道:“我才不怕呢,你少嚇唬人。”隨即瞥了眼跑遠的幾名同伴,不由得自矜意得起來。
兩名護衛(wèi)卻是全身緊繃,格外戒備起來。他們都是主家高價延請的護衛(wèi),自有一番拳腳身手,闖蕩江湖半生,可謂之見多識廣。
但卻從未聽聞陳國何時出了如此年輕的高手,數(shù)丈距離,輕輕一躍,如鳥似箭,幾乎是瞬息而至,像是做夢一般,可謂是駭人之極。
如今黑質(zhì)已可算半個修道之人,內(nèi)力運使之下,舉手投足間遠非世俗江湖俠客所能比及,渾然不將那兩人放在心上。
聽見此子如此回答,黑質(zhì)不禁眉頭微顰,稚子無心,但卻于他有所妨礙,況且他殺了那幾名青鴛衛(wèi),定會有人來探查此事,說不得就會殃及無辜。
他轉(zhuǎn)頭看向兩位護衛(wèi),道:“二位還是帶小公子離去吧。”
兩名護衛(wèi)對視一眼,一人小心上前抱起,鄭重拱手作謝,隨即不顧懷中少年如何掙扎快步離去。
見此地再無外人,張顯幾人顯現(xiàn)身形,隨黑質(zhì)走入廟中。這間土地廟占地不大,帷幔之上盡是塵網(wǎng),正中擺置的神像彩繪亦是多有脫落。
黑質(zhì)上前挪開神像,掀開一道暗門,示意眾人稍等,隨即進入其中。
片刻后,黑質(zhì)攙扶著一人走出,這人膚色蒼白,面容消瘦,雙眼茫然無神,看去竟有幾分癡呆之意,正是黑質(zhì)同門師兄白璋。
黑質(zhì)小心將其安置,對張顯幾人正色一拜,求道:“還請仙長出手救我?guī)熜忠幻!?
張顯上前幾步,彈指向白璋寸關(guān)尺三支脈處打出一道靈光,幾個呼吸間已是心中明了,道:“命根依舊牢固,心竅卻失了靈光,大抵是運功走了岔路。幸好不曾沖撞神魂,不然我也無法可醫(yī)。”
見黑質(zhì)神色稍安,張顯再問道:“你二人既在此地,不知聞鐘道友何在?”
這三人有緣觀覽天羅院文逸真人留下的道法歌訣,又是道樸宗昔日掌門與大景莊氏秘約保管之人,冥冥之中或與山門有幾分緣法,是以張顯頗為上心。
黑質(zhì)輕輕一嘆,面露悲苦之意,道:
“當年仙長賜下的那本道書,著實精妙難言。只是我等仙緣尚淺,終日修持,如在荊棘中行,只覺荊榛載除,縮澀莫前。白兄向來心高,仙門在前卻不得門而入,難免急于事功,某日運功行氣出了差錯,聞師為尋上好藥材救治,不得已救助陛下,哎……”
話已至此,在場幾人俱是了然,無非是聞鐘透露了有仙人賜法之事,大景皇帝動了貪心,此心一起,殺意便如影隨形。
黑質(zhì)稍作停頓,接著又道:“聞師見事有不諧,提前安排我與師兄逃遁,自己則獨自留下應對。趙兄那串白玉手鏈,便是聞師隨身之物。”
說完,便轉(zhuǎn)頭對趙顏春問道:“敢問趙兄自何處得來此物?”
趙顏春心下一驚,稍作思慮,還是決定如實相告,道:
“我乃楚國單郡人士,三載前,于路間偶遇一老者,傷勢極重,已是垂死之樣,那時兩國征伐不休,我以為是逃難流民,不忍其曝尸荒野,便欲送往義莊安置。豈料這人竟半路醒轉(zhuǎn),傳我半冊道書,贈我這串手鏈,囑我往大景天安城一行,尋能識得手鏈之人,或可求得另半冊道書。”
黑質(zhì)心中隱隱一痛,他與白璋二人自幼被聞鐘養(yǎng)大,三人相依為命,亦師亦友,聞此噩耗,實乃哀痛不已。
事已至此,張顯心中亦是暗暗一嘆,果真世事無常。
聞鐘三人能在凡塵之中尋到一門修真秘訣,想來也是有些緣法在身,未曾想竟是為此白白丟了性命。
黑質(zhì)沉默半晌,自袖中掏出一紫木長盒,抬眼看了看張顯,張顯心中一動,隨即微微頷首。
得到張顯允許,黑質(zhì)走至趙顏春面前,將木盒拿起,鄭重道:“聞師所言之物,便在其中。只是我有一言相告,還望趙兄莫嫌多言。”
趙顏春見黑質(zhì)面容嚴肅,心中頓時對盒中所藏之物有所猜測,難免有些許激動。
單憑聞鐘所傳的半冊道書,便能讓他無視江湖豪杰武林名宿,若能得到完整道書,騰云駕霧、舉霞飛升恐亦非是難事。
稍稍平復下心緒,趙顏春拱手答道:“還請不吝賜教!”
黑質(zhì)稍做停頓,道:“這冊道書乃是仙人所授,載有養(yǎng)氣修真、抽添火候的無上法門,徐徐行之,或可蛻凡脫濁。只是緣淺緣深自有定數(shù),切莫強求為之!”
言罷,便把木盒遞將過去。
趙顏春躬身一拜,正色道:“多謝教誨。”隨即摘下手鏈交還,看了眼不發(fā)一言的張顯幾人,拱手告別而去。
屋中幾人看著趙顏春大步走出,一時間俱是各有所思。
張顯見黑質(zhì)愣愣看著手中手鏈,開口問到:“事已至此,不知道友有何打算?”
黑質(zhì)一怔,道:“待白師兄傷情好轉(zhuǎn),我二人便往陳國一行,迎回聞師遺骨,至于其他……”
張顯伸手一擺,道:“白道友之傷勢,我自然不會置之不理。”說完,便伸手一拍,一道清光打出,將白質(zhì)籠罩在內(nèi),接著化作道道青色氣流,從他五竅鉆入。
隨著清光盡數(shù)沒入,白璋眼神逐漸褪去迷茫轉(zhuǎn)而清明起來,像是做了一場大夢般,而現(xiàn)在大夢已醒。
黑質(zhì)大喜,連忙上前攙扶,對張顯又是不斷道謝。
張顯微微一笑,道:“此間事已了,你我若是有緣,將來定會再見。”
黑質(zhì)一愣,隨即釋然,一陣清風拂來,張顯幾人身影微微一蕩,亦隨之消散而去。
此時已經(jīng)清醒過來的白璋,茫然四顧,問到:“師弟,這是何處?”
黑質(zhì)連忙上前,見其果真無有大恙,心中驚喜不已,便將諸事一一告知。
此刻云端之上,張顯已將聞鐘幾人過往告知眾人。得知聞鐘幾人竟有緣觀覽文逸真人的妙傳秘訣,俱是驚訝不已。
他們雖說自有師承在身,但對一些道法密冊自然是多多益善,更不消說文逸真人這等大修士,留下的經(jīng)文更是非比尋常。
雖說有幾分艷羨,卻也無人欲出手搶奪,甚至不曾向張顯開口詢問經(jīng)文內(nèi)容。大派真?zhèn)鳎杂幸环莅翚庠谏恚瑳Q然不會做有失體面之事。
云若山微笑道:“我觀這二人根骨不算太差,又有此等緣法,幾年潛修密練,或有不少希望擠進修道之門。”
云曉山卻不以為意,道:“門中自幼修持之人數(shù)不勝數(shù),數(shù)載運功行氣,日夜點化服食,尚有未能入道者,更遑論此二人乎?”
裴元正微微頷首,顯然是認同云曉山這番言語。凡人修道,本就是逆天行事,資質(zhì)功法只是最基本要求,冥冥之中的一絲天意,或許才是決定修道人命運的關(guān)鍵。
張顯卻是輕輕搖頭,道:“這二人求道之心已無,此生無望上進。那趙顏春卻有幾分不凡,乃是我輩之人。”
幾人聞言,俱是陷入沉思,這時,耳邊卻突然傳來鐘罄之聲,有人在云端做歌曰:
“騎龍出游東海,又觀西山晚霞。
欲問安居何處?白云洞中為家。”
這聲音明明是從云端中傳來,卻是清清楚楚在耳邊響起,似是在面對面交談一般。
隨即云層翻滾不停,一道紫光從中迸射,徑直往山頂落去。
張顯幾人聽聞,不禁悚然動容,對視一眼,竟是半點猶豫也無,俱是祭起遁光,化作道道驚鴻往山頂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