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1章 童謠

  • 孔織
  • 晏九
  • 5044字
  • 2009-01-26 13:29:01

新春大吉,祝親們開開心心過大年,(*^__^*)

-------

慶元年十一月十二,是孔府老太君的頭七,孔府四夫人孔竹回京。看著滿屋縞素,四夫人非常悲痛,心中萬分后悔,誰會想到老太君就這樣匆匆離世,早知如此,就不應此時回長安接家眷。

隨同孔竹回京的還有孔竹的次子孔良信,今年滿十歲,春日里行的元服里,自幼生活在長安,如今還是第一次到洛陽本家,略顯拘謹。

孔竹發妻早逝,身邊并沒有側侍,對兒子自然也不像父親那般照顧得仔細。康和郡君憐惜孔良信幼年喪父,收拾了大公子隔壁的院子出來安置他,賜名為“允執齋”。按照孔家這代公子的排序,孔良仁年紀最長,行一;孔良義是孔竹長子,幼年早夭,行二;孔良禮,就是如今的承公主府正王君,行三;孔菊與黃氏之子孔良智,行四;這次跟著母親回京的孔良信,行五;最小的自然是不滿五歲的孔良廉。因此,闔府上下都稱孔良信為五公子。

孔織雖是兩世為人,操辦喪事還是頭一遭,又惦記著任氏病體,勸慰郁郁寡歡的姜嬛,竟忙得心力憔悴。

這幾天,孔織暗暗關注著內廷的消息。孔府與鳳后的結盟,雖不被外人所知,但因二皇子即將下嫁的關系,早已被有心人聯系到一起。這個時候,孔府就算想要撇清,也撇不干凈,何況孔織本就沒打算袖手旁觀。說起來,鳳后是她的未來公公,也是她的親人。

孔織相信,能夠執掌后宮權柄二十多年的梁明藍絕不會如此輕易被打到,若是真是如此不堪一擊的話,那他早就埋葬在吃人的后宮中。果不其然,在天火毀殿的次日,京中小兒就興起一個朗朗上口的童謠:

福福親孝,慧慧喜色,

父女情深,纏mian悱惻;

天火過,椒房臥,

鳳兮鳳兮可奈何?

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京城權貴誰還不解其意?這童謠說得就是三公主姜姝與名分的養父韓慧卿,“福”是她的封號,“慧”是她父親的封號。童謠隱晦指出韓慧卿與其養女福公主關系曖mei,有淫穢宮廷之嫌疑,而且還逾越了本分,住在只有鳳后才能夠居住的椒房,儼然一副寵侍滅嫡姿態。

像四大侯府、沈韓等世家自然知道這童謠中的都是無稽之談,三公主是韓慧卿親女,這個在這個權貴中并不算秘密。但是,普通官宦與尋常百姓怎么會知道這驚天秘聞,自然是將信將疑的。尤其是那些言官,都是寒門出身,聯想到三公主一項以“孝”聞名,曾經為了養父微恙衣不解帶地宮中侍奉;而韓慧卿如今住在后宮的朝陽殿,確實是歷代鳳后的寢宮。

先帝生前,梁太后為鳳后時的寢宮也是那里。等先帝去世,梁太后搬離朝陽殿,梁明藍卻沒有入住,而是另選了坤鳳宮為寢宮,因此朝陽殿就一直空閑出來。這次天火焚宮,在慶元帝眼中是廢后良機,正籌劃著要立多年寵愛的韓慧卿為后,也為三公主奪儲增加籌碼,因此才會讓韓慧卿入住朝陽殿,沒想到卻授人以柄。

大華是禮儀之邦,嫡庶之別分得尤為清楚,若是嫡不嫡、庶不庶的豈不亂了綱常。本不怎么被外人知曉的韓慧卿一下子成為八卦的核心人物,從祖宗八代開始,底細被抖了個通透。什么韓閥支系子弟,不過是沾了姓氏的光,后入的族譜,本為是九品小吏之子,十四歲以良家子身份入宮為侍,分在尚未元服的三皇女宮中當差。因美貌或三皇女寵愛,成了三皇女的一侍,三皇女后來為儲君,登上帝位,即慶元帝。

如此出身卑賤的一男子,竟然獨獲帝寵三十年,怎不讓那些倍受冷落的豪門正夫嫉妒到眼紅,嫉妒中又開始同情起被慶元帝冷落的鳳后來。今日的鳳后,豈不正是他們明日的寫照?于是,各府的命夫可是聯合起來,聲援陷于廢后風波中的梁明藍。什么叫“天火懲誡”、“冬雷警示”、“廢后是順天意而已”都是屁話,天火不僅僅燒毀了坤鳳宮,還燒了仁和宮。具宮廷傳出的秘密消息,仁和宮是最先起火的,過了多半個時辰才是坤鳳宮。另外,就是坤鳳后著火后,很多宮人都莫名失蹤,這說明什么,說明火來的蹊蹺啊,說能保證不是韓慧卿為了轉移世人視線故意嫁禍給鳳后?世人猜測種種,眾說紛紜,而韓慧卿也漸漸地被妖魔化起來,幾乎被說成了男狐貍精轉世,專會迷惑帝心,否則怎么還能夠以五十歲的年紀讓皇帝惟命是從。

作為韓慧卿名義上的族人,韓家也受到了波及,大公子與韓念的親事又被世人提起。雖然世家閥門,但當年韓家大小姐寵侍退親之事,也足以讓人詬病。又有人傳出韓家小公子未嫁前與三公主的情事,來指證三公主的風liu。

閑言碎語傳到韓家,韓景只是嘆氣不語,永和郡君卻擔心起兒子韓寄書來,怕兒子因為這些受到什么委屈,特意去承公主府探望。

承公主每日在文宣公府守喪,王君身子不好又在休養,韓寄書忙著打理府內外的事務,并沒有閑暇顧忌到其他。雖然沒有人在他耳邊說什么,但是風言風語地也知道不少,卻像是渾然不放在心上。永和郡君只是兒子自幼好強,也不愿多嘮叨什么。承公主姜嬛回府,雖然神色略帶疲憊,但見永和郡君來了,仍是恭敬有禮,對韓寄書也溫煦如昔。永和郡君見了,這才放下心來,又囑咐了兒子幾句回府了。路上唏噓不已,都道是天賜良緣,誰知道兒子與承公主是不是?承公主風范氣度,樣樣不比三公主姜姝差,若是兒子能夠放寬心思,也是好姻緣,雖然不是正室略有遺憾,但瞧那孔王君也是良善之人,并不難相處。

文宣公府,椿成院,松鶴堂。

搖曳的白燭映射下,堂上各色擺設依舊,只是滿屋縞素使人心境凄涼。屋外廊下雁翅排列著的是老太君生前身邊的大小侍兒,他們之中,大的不過十八九歲,小的剛剛元服,心中具是忐忑不安。

不管是在這邊府里,還是在曲阜老宅的幾年,因在老太君身邊的緣故,他們也算是有幾分臉面的。如見主子就這般去了,這些人如何安置?有年長的念起老太君生前對侍兒們的體恤,不由暗自垂淚。那些年幼的,心中不由興起幾分說不出口的盼頭,老太君縱然尊貴,也是古稀之人,侍候得再精心也比不上在小主子身邊有奔頭。若是能夠去侍候四小姐或者小少爺,憑借自小相伴之情自然能夠博得個好前程;若是得幸分到國公房里,以后境遇如何,又有誰能夠說得出。

松鶴堂上,是孔家的幾位實權人物,康和郡君、孔竹與孔織。另外,承公主姜嬛也在座。雖歸了宗,但她心里怕是仍將自己當成是孔家人的。

不管是康和郡君,還是孔竹與姜嬛,雖然神色略帶疲憊,但眼中多了幾分鄭重,都是望著孔織,欲言又止的模樣。孔織心下生疑,都是至親骨肉,有什么不能說的,倒要讓大家如此為難。

最后,還是康和郡君幽幽嘆了口氣,凝眉說道:“織兒,除了料理老太君身后事,還有一件大事要緊著辦!”

孔織很是不解,先不說老太君在孔家無人可比的地位,就憑“死者為大”這條,眼下也無暇顧及其他。

康和郡君見孔織的模樣,搖了搖頭:“傻孩子,下個月初十是你的大日子,竟忙得忘記了嗎?”

孔織神色一頓,略帶尷尬地答道:“侄女雖記得,但是有孝期要守,暫時是顧不上!”

康和郡君看著一眼靜默不語的孔竹與姜嬛,兩人雖然所思所想與郡君一樣,但一個是孝女,一個是賢孫,有些話不好規勸。他心中暗嘆,若是就自己的好惡,是不愿意侄女與有梁家血脈的嫡皇子聯姻的,但是眼下局面,豈是隨意變更得了的。不管心中如何百轉千回,面上還是慢慢說著:“雖然‘百善孝為先’,為祖父守孝一年也是孫子孫女應當的,可織兒你不同。”說到這里,語氣尤為鄭重:“不管是作為孔家家主,還是作為老太君最年長的孫女,早日娶夫納侍,繁衍女息,也是你應盡的職責。十二月初十,尚未出老太君的七七,熱孝之中完婚是有先例可循。”

“這……”孔織有些不自在,一年的孝期并不算長,就算過后再完婚又如何?那時候,自己這身子還不到十八歲,也是早婚。只是想想梁鳳后眼下的情形,婚期若是延后怕是會有什么變動,看來郡君與孔竹等人也是想到了這點。

孔竹見一向慵懶自在侄女聽到婚事后臉色現出幾分紅暈,心中暗暗納罕,沉郁的心情也愉悅了不少。不管處事如何冷靜自持,她終究是個孩子啊,還略帶幾分男兒氣,聽到長輩們提到婚事靦腆不安。

或許是提到喜事的緣故,屋子里的氣氛不那么壓抑。孔竹與姜嬛一樣,并不知道老太君去世的真正原因,只當時老太君被雷驚了,才這樣去了。想想老太君年已八旬,在這世上也算上長壽之人,又去得安詳,也算是喜喪。

其實眾人都認為孔織的婚事不能夠拖的緣故有二,其一是梁鳳后如今形只影單,若是孔家此時袖手旁觀,有違仁義。其二,若是梁鳳后有點萬一,作為嫡皇子的姜瑞炎又豈能不受牽連。到時候,萬一皇家插手孔織的婚事,這對青梅竹馬的小情人怕是要做分飛燕,入主文宣公府正君的就不知是何等人物。若是遇到不懂事的,夫妻不諧,家宅不安的,豈不令人懊惱

言談中敲定孔織婚期不變的事,康和郡君叫姜嬛回公主府休養,喪期還長,她又有恙在身,實在不宜過于操勞。孔竹知道郡君有家務事要和孔織交代,跟著公主一起離開。

康和郡君說起椿成院侍兒的安置來,終究是侍候過老太君的,隨便放出去也是對死者不敬。說話間,康和郡君叫門外的侍兒們進來。

老太君房里的侍兒,孔織素日來請安問禮時見過幾人,只是都沒有今晚這樣全過。粗略看過,人數應有二十多,只有前面一排的幾個大侍常見些。雖說為主人守喪,侍兒們具是通身的白色孝衣,但上等細棉與粗麻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第一排站著六個,除了京平、京安、京康、京泰等椿成院四位大侍外,還有兩個眼生的,十六、七歲的年紀,看著衣著打扮并不比四個大侍差。中間一排八個,身上的孝衣與神來居的南明、北曜一樣,看來這是二等侍兒。最后一排,年紀幼小的,就是三等四等的。

孔織雖是家主,但是內宅的事還是康和郡君做主,三等四等的,按照各人職責不同,由管家無陵那邊重新分配院子,二等的幾個,郡君、任氏、郭氏、大公子、五公子每人院子分一個,剩下的三個中,年長看著穩重的那個被派到前院四夫人孔竹處。孔竹沒有侍室,身邊總要有人打理才是。最后兩個性子安靜的則留給了神來居,作為一家之主,院子里只有二等侍兒也說不錯去。鷗舟雖說沒有正名分,但老太君早就發了話,又怎能做侍兒看?即便還有個非舟,因為救護孔綾的情分在,也沒人將他當尋常侍兒。

四大侍與那兩個眼生的侍兒如何安置,康和郡君沒有明說,而是打發他們下去后,才提到四大侍雖已經花嫁之年,但卻不能夠放出府去。畢竟是老太君身邊侍侯的,又是京城曲阜、曲阜京城的跟著的,沒功勞也有苦勞,總有在府里給安排個合適的婚事才好,看下護衛仆從中沒有沒年紀相當的,等老太君周年后給操辦份嫁妝就是。話雖說得婉轉,但孔織卻能夠聽說郡君的擔憂,不過是因為幾人在老太君身邊日子久了,對孔府的諸多秘辛一絲半解的,放出去若是被有心人利用,恐對文宣公府不利。

那兩個眼生的侍兒,身份卻讓孔織有些意外,竟是前些日子孔織婚期定后,老太君親自選出來的,打算在皇子進門前安排給孔織做侍室的。都是孔府家生子,其中個子矮些的那個姓范,是去了的范二爺的嫡親侄兒;個子高挑的那個姓孫,孔織覺得有點眼熟,問起來才知道是當年賞星齋金兒的胞弟。

雖不能夠接受老太君的這種安排,但是由那兩人想到去了的范氏與金兒,孔織心中不勝唏噓,一時間感嘆萬分,康和郡主何時離開也沒有察覺。這時,就聽窗外有人冷哼道:“好一個忘恩負義的好色之徒!”

孔織心下一驚,抬頭望去,推開窗子躍進來的卻不算是外人,那人三十多歲,青色衣衫,滿面寒霜,雙眼中透出一股狠決。這人怎么會在京城,孔織剛要開口詢問,阿寅已經帶著幾個護衛趕到,將那人圍住。

那人見阿寅幾個,冷聲問道:“我阿姐呢?”

孔織眉頭微皺,問阿寅道:“怎么回事?”

“小姐,這女子與她的同伙硬闖公府,如今那一個已經被制服,寅一時不是她對手,被她闖到這里!”阿寅衣衫有些狼狽,臉色兩塊烏青,略帶幾分懊惱,看著那人的眼色也變得陰沉。

孔織搖了搖頭,眼前這人是跟著駿兒身邊的原彌勒教四尊者之一的慈決,她口中的阿姐就是四尊者中武功最好的慈冰。既然慈決都能夠闖到這里,慈冰又怎會被制服,不過是顧及到孔織沒有下狠手罷了。

起身站起,孔織命令阿寅與護衛們收起武器,心中多少有些不快,幸好來的是友非敵,否則這樣讓人闖到內院來,那還得了,看來這些年輕人還需要操練。

“決姐,你們不是帶駿兒回揚州了嗎?何時又到了京城,駿兒與他父親呢?”孔織開口問道。

聽到孔織的問話,慈決壓下心中的不忿,才想起自己的來意,眼圈微紅,顫聲道:“公子與小公子眼下境況不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昂仁县| 怀远县| 神农架林区| 交城县| 沽源县| 旬邑县| 鄢陵县| 久治县| 万载县| 普兰县| 西乌珠穆沁旗| 维西| 抚州市| 大荔县| 南郑县| 呼图壁县| 辰溪县| 泽普县| 山西省| 商河县| 贵州省| 古交市| 进贤县| 台前县| 宁城县| 公主岭市| 界首市| 苍溪县| 达州市| 平原县| 吐鲁番市| 灵寿县| 安多县| 南投县| 梁山县| 鹤壁市| 盐源县| 南丹县| 乐安县| 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