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聊齋志異》:走進大千世界
- 馬瑞芳
- 452字
- 2023-04-06 15:57:27
《聊齋》里的秘密
故事里的事
蒲松齡寫《種梨》這個故事,是為了諷刺那些吝嗇成性的人。在“異史氏曰”中,他寫下了很長一段議論:
賣梨人昏頭昏腦,財迷心竅,唯利是圖。他受到其他人的嘲弄,不是沒有道理的。那些在鄉里被稱作有錢人的人,好朋友向他借點兒米,他就滿臉的不高興;有人勸他去救濟身處危難、沒有飯吃的人,他又憤憤不平;甚至面對父親、孩子和兄弟,他也會計較一分一毫。這種人如果被賭博迷了心竅,就會揮金如土;等到他犯了罪,有殺身之禍的時候,就會趕快交出所有的錢來贖命。像這樣的人,實在是說也說不完。跟這樣的人相比,賣梨人的糊涂和吝嗇,又有什么稀奇呢?
由此可見,《聊齋志異》并不是單純地為了收集稀奇古怪的事而創作的,而是借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
文化史常識
【干寶和《搜神記》】干寶,字令升,東晉史學家、文學家,新蔡(今屬河南)人。他創作的《搜神記》今本二十卷,是六朝志怪小說的代表性作品。蒲松齡曾說過:“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意思是說:盡管我沒有干寶的才氣,但是我也喜歡寫像《搜神記》那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