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權知府與捉殺使

雖說小朝廷宰相的威權不夠。

雖說宰相呂頤浩與御史中丞趙鼎不合。

但是兩人都不是投降派。

呂頤浩算是主戰派,趙鼎主張維穩。

還有一點很重要,趙鼎推崇洛學。

而洛學源自程顥、程頤二先生。

二程又是楊時的老師,楊博是楊時的侄孫。

一脈相傳的關系捋下來,趙鼎算是自己人。

宰相跟御史中丞贊成,投降派也就無力反駁了。

但最大的投降派是趙茍爺。

雖說不能推翻宰執的任命,添堵還是沒問題的。

楊博附尾的那首詩,不僅嘲諷了朝臣。

此時心驚膽戰、敏感異常的趙茍爺覺得自己被冒犯了。

見投降派啞火,這位直接給楊夫子加了擔子。

江南東路捉殺使,這個臨時統帥的大帽子,扣在權建康府的小帽子上。

官帽子自溫州行在,砸向了還在江岸組織南渡的楊博頭上。

以匪首楊某為捉殺使,拾掇江南東路的亂匪。

倒是符合趙宋皇家的一貫家風。

看著跟自己上書風格差不多得任命書。

楊夫子也在腹誹著小朝廷。

除了朱泥大印依舊紅亮,趙茍爺如今也算過的拮據了。

賞賜、官服沒有不說,旨意下來也是隨便的很。

不見遞來旨意的韓太尉,一臉吃屎的樣子,用著單手嗎?

“賊配軍,態度恭謹一點。

不然楊夫子、楊太尉給你扣個亂匪的帽子,就地捉殺了你。

溫州行在,是不是看不上你這賊配軍。

江東捉殺使跟你的浙西制置使可是頂著的。

莫不是你這制置使,遭了朝廷忌憚?

在下面擅作威副可不好。”

雙手接過旨意,楊博大體看了一下,字跡不錯、印泥也是好貨。

邊看邊調笑著韓世忠。

楊夫子的話讓老韓臉色一變,顯然還是自家事自己知。

“楊太尉,答應咱的一萬五千兩銀子呢?”

建康府火焚的糧食,雖說賣相不好,但也是口糧。

小孱儒答應的一萬五千兩銀子,至今沒有下文。

傳達旨意,本不用韓世忠前來。

但銀子是好東西,韓太尉是來討債的。

“賊配軍,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不是說的軍糧嗎?

哪家的軍糧還需要花銀子?”

楊夫子的無恥,讓韓太尉目瞪口呆。

自己說過是軍糧嗎?

看著對面一臉坦然的小孱儒,韓太尉不由無名火起。

都說兵過如篦,他這個賊配軍還沒見過這么薅丘八的文人呢!

“小孱儒,你有銀子賞賜船上雜役,沒有銀子給本太尉會賬?

可是當咱是泥捏的?”

韓太尉這話真是帶著火氣,這兩天他收到的供銀就有幾百兩。

那是船上雜役送上來的。

算一下,這小孱儒至少給了船上過千兩的銀子。

上千兩銀子不放在眼里的,必然會有萬貫身家,小孱儒這是打算賴賬啊!

“咋?

想跟楊夫子打嘴上官司?

再給弄個三千石,我給你兩萬兩。”

楊夫子一句話就讓韓太尉啞了火。

跟文人打嘴官司,勝率不大。

官官相護的道理韓太尉明白的很。

跟真州一個小知州的官司已經打的焦頭爛額。

再跟這位江東捉殺使打一場,韓太尉沒那個心力。

“先給一半!”

陰沉的看著對面的小孱儒,韓太尉心里也有了定計。

“賊配軍,瞧瞧楊夫子臉上有沒有字?”

扯皮,是嘴上的功夫,楊博楊夫子不怵任何人。

更何況如今的長江南岸,是楊夫子的地盤。

十幾萬人盤踞于此休養生息呢!

“小孱儒,敢消遣韓爺爺!”

想當年韓太尉年輕的時候,也是能鎮住幾條街的遮奢人物。

小孱儒的腌臜話,韓太尉怎能不知。

當時火起,就要弄一下對面的楊夫子。

“楊夫子身后的十二力士,俱是汴梁城的內等子。

摔爛了你這賊配軍,楊太尉就只能給你扣上亂匪的帽子了。”

跟軍中高手扯皮,楊夫子怎能孑然一身。

已經著甲的十二力士,就在身后站著。

老韓的手如果沾到楊夫子的衣角。

那這些所謂的內等子,就等著沉江好了。

“孱儒欺我太甚!”

瞪著面前的楊家小儒,韓太尉真是沒了辦法。

這小儒是真有本事的,萬余甲士,看的楊太尉心癢難耐。

可之前不知這小儒真弄了過萬甲胄。

如果知道,楊太尉不刮干凈這小儒。

斷然不會讓他過江的。

作為曾經的遮奢人物,韓太尉自然見過相撲手。

經小儒提醒,掃了一眼,就知道所言非虛。

近身無兵刃磕內等子,韓太尉可不是沒腦子的夯貨。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此次不蒙你。

各地亂匪、義軍如果來了。

你不要計較,一起送到老灌河故道。

對行在,就說是各地義軍。

此戰若順遂,截江是首功,你韓太尉必將威名震寰宇。

如果有一萬石糧食,我給你三萬兩銀子。”

捧住韓世忠,楊博這邊也正經起來,糧食依舊是個大問題。

三千石糧食,不到四十萬斤,都不夠十八萬人飽餐一頓的。

當然喝稠粥,就是三五天的口糧了。

加上亂七八糟的輔食,七八天也能湊活。

有一萬石糧食,加上越來越暖和的天氣,支持月余時間不是問題。

若一戰而勝,必有馬匹作為肉食可用。

若不勝,大隊之中還有千余牛馬,也可食用。

而且戰敗之后,損失必然不小,糧食的需求也會大減。

“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說完韓太尉轉身就走,這小孱儒不好對付。

但完顏宗弼更不好對付。

如果人多就能戰勝鐵浮屠,汴梁城也就不會兩次陷落了。

且等這小儒兵敗如山的時候。

韓太尉自然會好好料理的。

現在,還是算了吧,萬余甲士,水軍還弄不了。

送走了韓世忠,楊博繼續帶著流民休整。

渡江的位置在黃天蕩上游,現在還不著急撲進戰場。

如今權建康府的任命已經下來了。

最近這段時間,建康府就是十八萬流民的就食地。

打下幾乎無人防守的府城,奪了岳爺功勞。

也有利于岳爺加入黃天蕩戰場,有肉大家一起吃嘛。

“三娘,喚上官悟過來。”

讓金三娘去找上官悟,有些后路楊博需要布置一下。

肉是猛虎惡狼肉,吃不吃得下再說,后路需要留好。

黃天蕩離著建康府城很近。

只要還有些城防,不失為一個避難的好地方。

一路走來,楊博也體會到了賊配軍們的難處。

為將大不易,除了戰場的勝負。

糧食、軍餉、士氣、家眷無一不需要將領操心。

有一處處置不好,直接就會影響戰爭的勝負。

宋軍跟雇傭軍也差不多,而且是帶著家眷的。

賊配軍的稱呼,想想軍餉就高不了。

還要經過軍官們層層克扣,到手的寥寥無幾。

前因軍餉不足,后有家眷牽掛,一旦戰事失利。

死戰保家眷,那就是想多了。

不如降了干脆利落,臨戰做降兵。

對面無論是金賊、遼人還是西夏,臨戰絕對不會殺戮降兵。

史料記載,許多宋軍出發之前,還要打短工湊集軍資。

經商做買賣的也不在少數。

大部分宋軍,充其量也就是拿著武器的流民而已。

楊夫子的流民大隊,不算揀選的青壯,可能都比一般宋軍精銳。

兵不成,將領再勇猛,也很難有作為的。

種師中臨戰面對討要開弓錢的軍漢。

想必心里是感同身受的吧?

至于西軍跟西夏打生打死,那是在家門口。

而且行軍不用帶家眷。

守護家園,戰力自然是不一樣的。

行軍帶上家眷,本是督促士兵死戰的手段。

到如今卻成了直接影響宋軍戰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謂時移世易不過如此了。

帶流民南渡這段時間。

楊博操心的事情,比宋軍將領要少的多。

只有糧食跟行進時的紀律,是楊博要面對的問題。

有糧食牽著,難度并不大,卻讓他焦頭爛額。

宋軍的糜爛,問題出在了根源上。

將領本事大,還好一些。

一般的將領,帶散隊伍也不算是稀奇事兒。

比如跑將劉光世。

宋軍不成,上官悟的人馬也一樣不成。

上官悟雖說有行軍經驗。

但是打金兀術,行伍經驗不夠。

而且上官悟的人馬戰力低下。

聽著是萬余人馬,但可戰之人不過兩三千。

而且很容易臨陣倒戈。

上官悟的人馬倒戈。

又很容易造成流民的潰散。

一圈推理下來,上官悟就不能留在黃天蕩附近了。

安排他帶人守建康府城。

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上官悟的人馬進了府城,必然要死守。

死守孤城戰力自然會高很多。

因為建康不僅被金兀術焚過城。

焚城之前還屠過城。

之前有過守東京汴梁的經歷。

對于上官悟的人馬而言,也算是輕車熟路。

想到被焚掠殺戮的建康府。

楊博的眉頭也緊緊的皺了起來。

金兀術東進江南,所造殺孽不少。

這也是楊博不想放過他的原因之一。

留著他,對于宋民的殺傷,只會越來越大。

這一戰,于情于理都要參與一下的,只是結果未知。

看到著甲挎刀的上官悟趕來。

楊博也停了腦中的思緒,許多事兒也就想想。

“楊夫子!”

抵達大江南岸之后,上官太尉乖巧的很。

這廝是害怕小朝廷追責,把他當做替罪羊宰了。

“楊夫子如今是權建康府。

還兼著江南東路捉殺使的差遣。

上官悟,楊夫子命你帶人進駐建康府城。

有趁機作亂者就地格殺。

到了府城之后,先給楊夫子置辦官印、大纛。

大纛就用江東捉殺使楊,籌備糧草也是要務。

我觀韓世忠的糧草有火燒痕跡。

說不得建康的各大官倉還有可食用之糧。

此戰之后,楊夫子不死。

太尉之位許不了你,一個統制官還是可以的。

去吧!”

沒給上官悟說話的機會,說了也沒用。

現在表忠心的唯一辦法,只有拿下建康府城。

上官悟自己,就是再次拿下汴梁城也無法脫罪。

但楊夫子一句話,就可以讓他脫罪。

有了實權的士大夫就是這么牛。

這種做法,杜充就是前車。

招信縣的劉位就是杜相公封下去的。

還有一個叛將李成,也是杜充那不是人種兒的封的。

也不知這次盛會,淮南的李成會不會來。

除了李成,還有盤踞洞庭湖的鐘相、楊幺。

除了這些大股亂匪,林林總總還有無數小股。

楊博估計,財帛動人心,這些人多半會來。

慢慢捋順思路,這次小朝廷給的捉殺使,讓楊博有些喜出望外。

這是要給他機會,金賊、亂匪一鍋燴。

權建康府滅殺亂匪,或多或少會有非議。

江東捉殺使,弄死幾個朝廷武將。

只要帽子扣好,也是名正言順的。

畢竟現在時局混亂,只要不弄死韓世忠這樣的。

只要不大敗虧輸,問題不大。

對于宗弼的十萬人馬,楊博反而不怎么在乎。

野戰,別說十八萬了。

就是三十八萬流民,也不是騎軍的對手。

限定死區域的野戰,那就另說了。

這叫陣戰,宋軍與金軍,五五開的。

守住老灌河故道,就是楊博的任務。

只要立下營寨,只要不是死戰,還是可以抵擋一下的。

至于怎么戰,楊博也不知道,只能看看再說。

楊博只是歷史助教,不是陸軍學院的助教。

而且領的人馬,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不是職業軍隊。

能不帶散隊伍,已經算是楊夫子本事極大了。

為什么敢戰宗弼,原因也簡單。

史料上雙方之間的兵力自相矛盾。

宋史十萬,金史四千。

四千鐵浮屠是肯定有的,兩三萬精銳騎軍。

其他是沿路抓的壯丁,或是簽軍壯丁。

這是楊博預估的兵力,兩三萬精銳騎軍,是宗弼縱橫江南的根本。

沒有這點兵力,宗弼也不敢追著趙茍爺窮追猛打。

打到臺州、明州一帶要回師。

也說明宗弼兵力不足。

十萬人馬混雜在一起被堵進黃天蕩,這也是機會。

只要宗弼的精銳騎軍施展不開。

司馬懿的戰守逃降死,他只能選后邊三個。

大江阻斷,寶船牽制。

老灌河故道,是宗弼的唯一出路。

如果宗弼敢于舍棄七百余寶船。

那也只能大好天地任他縱橫了。

只要七百寶船拴死了宗弼這只惡虎。

他想全須全尾的渡江北上,也不可能。

坐在麻包、草包,堆成的糧山上。

楊博不斷的在腦中推演各種可能性。

并做出各種預案,一遍遍過著想法,過著預案。

就跟當初第一次備課差不了太多。

楊博記得,第一次備課,提前了兩天時間,找了好幾個教授、導師。

在心里做了無數個預案,結果,很懵懂的就講完了人生第一課,預案用上沒有,下課之后,就沒了印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北辰区| 社会| 辽宁省| 龙井市| 富民县| 武清区| 壶关县| 美姑县| 乌鲁木齐市| 调兵山市| 信阳市| 谷城县| 团风县| 临湘市| 安福县| 富宁县| 泾阳县| 随州市| 云霄县| 丰城市| 丰原市| 邢台县| 宜君县| 陆河县| 宁波市| 泰顺县| 贡山| 万盛区| 商河县| 绵阳市| 颍上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中卫市| 南京市| 天等县| 龙胜| 浮梁县| 易门县| 峡江县| 恩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