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拜年 飛帖亦是拜年

年初一拜年是延續了千年的習俗。親戚朋友一多,就算用光公休假期也不一定拜得過來。古人的年俗比我們復雜得多,他們又是怎樣管理時間完成拜年大事的呢?

清嘉慶道光年間的文學家顧祿,由于母親亡故,要回家鄉蘇州守孝一段時間。無事時日日與家鄉父老談論風俗,并將當地的所見所聞、時令風俗編寫成了一本書—《清嘉錄》。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能一探兩百年前吳中老百姓的拜年盛況。

顧祿娓娓道來:從大年初一開始,男女依照輩分,按長幼依次跪拜了長輩后,家長領著孩子去拜訪鄰居親友,若時間安排不過來,就派子弟代為拜賀,這個習俗叫作“拜年”。一些一年到頭不曾相見的親友,也會在過年期間上門拜年。每家每戶門口會擺上一本簽名冊子,供登門拜訪的人簽上姓名,收集客人的來訪信息,以便安排回禮。這本簽名冊子叫“門簿”。

顧祿用美好的語言來形容過年時人們紛紛外出拜年的熱鬧景象:“鮮衣炫路,飛轎生風,靜巷幽坊,動成哄市”。這個場景分明與當今過節人們打扮妥當后紛紛出門拜年,平時安靜的街道人頭攢動,道路擁堵一般無二。

一些交友廣、同僚多的人到了過年的時候,相互應酬拜年更是忙碌不已。若拜年的安排太滿,白天趕不上的話,傍晚到人家家里去拜賀,叫“拜夜節”,初十以后去拜訪的叫“拜燈節”。有人開玩笑地說:“真有心拜年的話,拖到清明節前兩日的寒食節再去也不遲,橫豎露個臉,表份心就夠了。”

還有另一種拜年方式—飛帖,人不用親自到也能表達心意。和現在我們復制粘貼拜年信息給朋友們一樣,古人早已懂得群發拜年的祝福之道。他們把祝福的話語寫在紅色的名帖上,禮數隆重些的會放入拜盒內,讓仆人代為投遞到朋友家。對方收到名帖,見字如面,知曉送帖人的心意,用同樣的方式答拜。每戶人家的大門上會帖紅紙袋用于收貼,叫“接福”或“代僮”。

明代的陸容記錄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飛帖群發故事。有個人經過居住諸多朝廷官員的東西長安街,也不管是否認識,秉承著多多益善的原則,看到大門就投遞飛帖,套個近乎。反正賓主不相見,禮多人不怪。以后萬一相見,還能套近乎說:“我就是過年時給你家遞過飛帖的某某。”

與大人抱有人情往來目的的拜年不同,小輩最期待給長輩拜年,因為能喜滋滋地得到一份壓歲錢。長輩將銅板放在荷包內,說著希望小兒平安度歲的祝福語,將這份希冀鄭重地遞給孩子。曾經壓歲錢的錢幣是特制的,上面刻有“長命百歲”的字樣,取壓勝、辟邪的寓意,后演變為流通貨幣。隨著紙幣的發行,近代流行將壓歲錢放入紅色紙包中,俗稱紅包。

從古到今,群發新年祝福的形式從飛帖到賀年卡片,再到發送短信、微信拜年,長輩給小孩壓歲錢祝福平安。雖然形式日新月異,但中國人骨子里的習俗從未改變。

古代的壓歲紅包

現今的壓歲紅包

剪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海县| 安乡县| 漠河县| 普陀区| 永和县| 郁南县| 三门峡市| 宁陕县| 武清区| 通州市| 黄梅县| 淮滨县| 子洲县| 长白| 吴江市| 白河县| 武夷山市| 新平| 教育| 黄石市| 岚皋县| 缙云县| 云梦县| 鄱阳县| 卓尼县| 汝城县| 新源县| 江北区| 郧西县| 从化市| 甘谷县| 喀喇| 德江县| 旌德县| 汾西县| 新晃| 凤凰县| 贡觉县| 子长县| 浦县| 毕节市|